APP下载

基于在线用户协作的知识创新服务研究
——面向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与能力的培养

2017-03-11王翠波

环球市场 2017年30期
关键词:协作交流用户

王翠波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于在线用户协作的知识创新服务研究
——面向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与能力的培养

王翠波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首先简要概述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介绍“知识创新”定义、模式以及“知识创新服务”实践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知识创新服务与用户在线协作技术的依承与互动,并进一步探讨基于在线用户协作的知识创新服务的优势。

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服务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承担着发展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的重任,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科综合和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培养高校教师知识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的科学研究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关注的焦点。

1 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创新是大学的主要使命和基本目标,科研活动在大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整体实力的形成,而且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也是战略之举[1]。

1.1 以科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它不仅要传授知识,传承文明,还担负着发现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因此,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内含着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科研活动提升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术气质,把其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到课堂,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成对学生的学术熏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术眼光和视野。

1.2 为学生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提供科研平台

教师的科研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有形和无形的科研平台。科研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怀疑精神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不仅能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身上这些品质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兴趣和素质。在教师的这种科研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完成一部分实际工作,进一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科研创新意识[2]。

2 知识创新与知识创新服务

2.1 “知识创新”定义、模式及对服务需求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学说和积累新的知识[3]。知识创新是知识与人的认知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人认知能力的抽象性和知识运动的非结构化,使得知识创新是一个无序化和非系统化的过程,因此知识创新拥有知识螺旋创新、知识转换创新、社会互动学习循环创新等多种模式。而无论是哪种模式,知识创新都是基于创新者的信息活动而实现的。但随着知识生产的加速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人们获取和吸收知识的负荷越来越重,要想在浩瀚的信息中搜寻到知识创新所需的信息,使知识创新用户感到越来越困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知识创新需要相应的服务机制对其进行支持[4]。知识创新服务机制应针对知识创新用户的需要,有机地整合知识发布、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知识反馈与评价等服务,全面支持与知识创新活动有关的信息传递、沟通、处理及成果的应用,成为知识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体系。

2.2 “知识创新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环境使信息用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信息世界。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和资源、系统之间架起桥梁,使创新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与专家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共享知识,共同参与知识创新活动,成为了知识创新服务在现代技术环境下不断发展的动力[5]。现代技术环境下,在满足用户知识创新服务需求的过程中,知识共享服务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知识的创新有赖于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服务一直都是知识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创新的过程并不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是在创新者接受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原有结构方式与创新者已有知识结构方式的结合,通过个体思维活动产生新的知识结构方式,从而得到新启示,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创新过程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从知识中抽取的思想。对于创新用户而言,他们希望从知识共享服务中获取的不仅仅是满足自己兴趣的知识资源,而是希望能通过服务获得更多价值与认同,例如通过共享服务和其他用户能够交流思想的过程,当不同想法彼此撞击时产生创造性摩擦,而创造性摩擦的产生也就标志着知识创新进程的开始。而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维基等基于用户协作的知识共享工具的出现,使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最为鲜活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已被发表的知识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极大提高知识创新的可能性。

3 知识创新服务与用户在线协作技术的依承与互动

知识创新需要的是协作的环境而不是竞争。协作技术不仅仅为用户提供了知识交换与存储的平台,还为用户间的协作创新和互服务行为提供了载体,增进了用户间的全球性联系。

3.1 用户在线协作技术发展对知识创新行为的激发

用户在线协作技术的发展充分调动了用户的个体力量,这对构建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和知识创新平台非常有效。在线协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用户的学习空间,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来源与渠道。在线协作技术将更多原本陌生的用户组合到了一起,由于熟悉的人组成的圈子知识面通常有某种趋同性,因此网上陌生的用户间知识结构的差异反而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知识结构的差异也使得用户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甚至看到不同的事物,这就使得用户之间的思想会发生碰撞,从而激发知识的创新和新知识的传播。当用户间交流深入,能够相互信任后即可形成默契,成为协作创造新知识的基础。用户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是相互之间最能彼此激发,创造新的观点和知识的过程。在线协作平台汇集了用户们的经验、知识、技能,用户间的协作过程往往是显性知识的交流过程和隐性知识彼此激发的过程。随着在线协作用户的增长,新成员的不断加入,这个协作过程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进行。

用户在运用在线协作技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用户间的协作可在三个方面促进用户创新思维的发展:

(1)知识的发布与共享。协作用户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发布到协作平台上,被其他用户吸收后转化为集体的共有知识集合。由于每位用户都在某一领域内有所擅长,因此用户间对阶段成果的彼此交流,对经验感受的分享,都是对集体讨论研究的主题的贡献,从而达到共同知识创新的目的。

(2)认知的冲突与融合。用户之间的交流、争论、意见的综合都有助于激发用户的深入思考和对现有成果的反思,帮助用户构建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3)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与精致化。为了与其他用户交流探讨自己的想法,用户必须先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明晰化,并提供相应的知识以支持,进行自我的解释与完善。在将思路、观点这些隐性知识明晰的过程中,用户的知识和思维都被外显化与精致化了,这样就有利于促进用户的反思,提高知识创新成果的质量。

3.2 知识创新服务对用户在线协作环境的需求

随着科研投入规模和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参与到知识创新系统中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发现,传统的期刊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他们创新的需求,而他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协作的方法去收集数据、审查结论、验证假设,他们也同时发现许多知识是网络用户和虚拟组织在共同探索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协作互相服务的模式,不仅加快了知识创新的速度,也同时提高了创新成果本身的准确性。知识创新者对知识内容的新颖性要求、创新者之间交流的需要,使得知识创新服务必须面向用户需求,向着协作服务的方式发展。

4 基于在线用户协作的知识创新服务的优势

Web2.0环境下的在线用户协作模式使得知识共享方式已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例如博客允许用户自己发布和管理知识并允许他人进行评价,维基允许用户编辑信息和修改他人发布的信息。这种共享服务较之传统知识共享服务有着更多优势[6]。

4.1 更加有序的网络共享服务

Web2.0体现了所有网络用户自我传播的价值,增强了用户自动自觉寻找自我的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发布用户群体构成了思想和信息运动的起点,所有受众用户构成了思想和运动的终点,他们之间又彼此交叉覆盖,而他们之间的联系纽带则是共享服务平台中的大量思想和信息。

4.2 更加有效率的网络共享服务

在Web2.0环境下,用户都是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最精彩和最得意的思想以及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和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用户参与共享的积极性,帮助网络用户实现“思想寻找思想”的共享要求。

4.3 具有“知识管理”意义的共享服务

与Web1.0时代的BBS按照发表顺序存放信息不同,Web2.0时代的共享平台是将所有的个人思想进行分类存放,以一种共同认可的标准进行加工,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发布和浏览。

4.4 网络共享服务将促进知识创新的形成

个体用户参与网络交流与共享的最高形态,就是实现网络的学习型交流与共享的目的。个体用户通过网络共享服务能够实现自我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用户在网络中所能获取的最大财富。而Web2.0时代网络共享服务的出现,则能引导服务用户领悟到自己参加网络共享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可以从网络思想的共享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由于用户之间是以思想能力作为唯一标准进行网络的交流共享,因此,在信任的基础上,用户之间的思想碰撞将更加激烈,双方可以在意图的交流中实现自我的激发和启迪,在频繁、双向的讨论中形成共同的见解,完成思想的创新。当更多的用户参与意图的交流和共享时,意图共享服务就会出现“放大”效应,意图也就从个人层面上升为网络智慧。意图共享服务所形成的交流、信任、学习和共享的“良性循环”。

[1]孙绵涛,郭玲.知识创新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 (07):1-9.

[2]杨勇,王东亮,罗雨舟.基于知识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08):97-99.

[3]葫芦岛科协.科普工作者手册[OL].[2017-06-02].http://www.lnhldskx.org.cn/shouce.html.

[4]张敏.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变革与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0,(03):69-72.

[5]赵雪芹.基于知识创新价值链的跨系统信息服务推进[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104-108+103.

[6]陈立华,徐建初.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中国信息导报,2005(1):51-54

王翠波,博士,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商务智能,发表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协作交流用户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