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2017-03-11杨静宇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消费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然林环境生态

杨静宇 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陈诚 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

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杨静宇 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陈诚 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

本文对我国自1978年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环草项目等展开论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评选和综述的方法,对项目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实践证明,采取的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环保措施,在迅速增加绿植覆盖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撂荒地的自然恢复的过程,相对采用环保措施来说,在半干旱的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最终得到的制备覆盖率要低很多,土地面积退化的面积增加,沙漠化情况加剧。因此导致的粮食减产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因此,在传统的植被覆盖的工作中,又采用了农业生产技术补偿的方式,对退耕引起的粮食减产的情况进行了改进,最终没有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但是采用天然林保护项目的缺陷是在禁牧、禁采的政策上,没有采用补偿工作,因此,虽然环保的政策实施稳步前进,但是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而且在当地进行植树种草的思想意识也没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为了达到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并行的效果,避免环境发生恶化和贫困情况严重,采用适当的政策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修复 项目影响 自然与社会

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呈现过度的趋势,再加上人口日益增长,因此,在全球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进程中,我国却呈现出了大面积系统退化的情况。在生态环境的退化中,如何寻找有效技术和制定有效的政策,在保证功效的持续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这项工作,我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重建农村经济。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投入,天然林保护项目的经费的投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投入等,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的基础上,97%的乡镇最终实现了规划造林,包括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长江上游地区在内的天然林被禁止砍伐。人工林地面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也有了巨大的增长。林业政策也转变为环境保护为主,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还通过实践解决了诸多的问题,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修复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上,通过项目的论证、环境的影响、历史的评价等,在工程展评中取得佳绩。

一、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1.相关研究证明,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政策,都使得项目区的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我国陕北地区,率先进行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项目之后,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的速度达到了2%。通过对退化林地的修复和保护,天然森林保护项目的面积不断增大,其中的濒危动物,如大熊猫等的存活和种群情况都得到了改善。通过对林地的大面积有效保护和管理,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了控制,生活呈现多样性。项目得到了完善和调整,林地的管理和投资变得非常有价值。而且,植被得到了恢复之后,土壤的性质也得到了改善,天然次生林地的演替得以实现,大量养分得到了积累,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

2.为了提高制备覆盖率,项目采用了大量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但是从当前的工程效果来看,当前的三北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多为班感很地区。人工造林并不适当,地区的环境危害已经出现了潜在的趋势。不适当的植物造林,往往会造成土壤环境的恶化,如湿度的长期持续的下降。而有限的水资源要保持平衡,就需要适当的品种选择。但是这又造成了深层土壤水分的枯竭。种种矛盾带来了问题的增多,如人工栽植的深根性树木生长发育情况,树木蒸腾作用下土壤水分蒸发的问题,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等等,都造成了原有草地植物的破坏。降低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例如在三北防护林人工林地的树木保存率的统计上发现,黄土高原的背部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每年人工造林耗散的水分要多于天然植被的50毫米左右,相当于每年50%的降水量。而黄土高原的南部,数值则要少一点,相当于全年降水量的30%。这些水量被截留后,水力侵蚀被下降,截留的水分可以帮助林木进行蒸腾,增加地下水的供应和河流供水的减少。通过林木的水土保持的作用,常年的风蚀现象被抵消。人工林地的水分消耗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地下水供给以及地表的供给均得到了保证,河流的生态系统被保护起来。

3.对于环境发生退化,植树造林是基本的途径之一。在树种的管理和维护上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外地树种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生态系统发生破坏,也会对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扰乱。当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的时候,表层的土壤水分无法维持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生态系统就与森林等发行了很多资源的不平衡现象。例如,经过监测结果显示,天然草地的潜在蒸发量大大少于人工造林的潜在蒸发量。因此,半干旱地区的天然草地的生长发育情况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大面积牧草发生死亡的下场。但是人工林地的情况也有不足,由于降水量不足,导致的土壤水分的选择以及种植的密度发生了大面积的死亡,很多生活发生了多样性的锐减。由于土壤中的水分消耗过快,人工植被取代了耕地和草地之后,与当地的环境等发生了显著的负面的关系,而在雨季得到的补偿也不足。

二、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由于退耕地的粮食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因此通过适宜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造将退耕地区的粮食减产情况加以补偿是可行的。经过调查显示,采用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粮食总产量有所增加。同时在社会经济结构总成方面来看,当前农民的现金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外出务工收入,而来自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偏低,说明退耕带来的产业衰退是事实,使用替代性产业来加大退耕地区的经济收入的理想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退耕还林之后,土地利用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替代性产业的发展非常困难,农户在退耕后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生存问题得不到基本的解决,缺少可持续的发展的动力。

人类活动的基础,目前主要是粮食、木材、农产品生产。要提高粮食、木材的产量,方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科学技术革新是带来变革的动力。经过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之后,很多木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草地被大量地用于植树造林,对土壤等环境资源进行的保护,提高了畜牧和农作物的产出。环保项目引发了对经济损失的补偿,结果表明,经过保护项目推进的主要作物的年产量增加了数倍。因此,绿色产业带来了自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农业生产进步终于可以摆脱传统的过度依赖农业资源的情况,走向了摆脱贫困,保证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环境问题目前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的恶化带来了更多的贫困人群。这就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公正和有效的环保措施,从科学生态的角度,研究如何使得生态服务系统能够为特定地区和人群服务。生态修复的目标不是建立高端市场,而是要让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可持续发展,集中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因此,政府的政策主导力量是很关键的。如果给予的政策或者是资金都出现不足,则会导致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失败。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给予足够的经费来维护项目的开展,还要保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采用区域性的责权利结合的方式目前来说是明智的途径,尤其是对于我国目前边缘性贫穷地区相对过多的真实情况来说,传统的从森林砍伐和方木中收取税收以补充产业经济需求的方式,不仅导致了地区性的环境收到了影响,而且也给项目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转变获利方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改造上来,让我国的环保政策和项目行之有效。

历史也证明。环境保护和粮食、能源利益、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冲突的时候,环保项目的实施将困难重重,只有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更好的环境保护方式,才能得到理想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的环境能够修复目标,这需要来自政策决策、科学研究、土地管理等众多领域的参与,形成合理的团体机制,来维护环境利益的合理分配。

三、结语

农业技术改革,适当的农民补偿,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环境能够的,对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是可以加以遏制的。这都是经过了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环境修复工程不能盲目,要管住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也关心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要将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融为一体加以思考。还要给予合理的政策和重组的经费。因此,管理者,对当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修复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的是包括了种植、产业、农村劳动力在内的结构的影响,从而确定环境政策学的发展方向。

[1]曹世雄.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1):101-108.

[2]杨扬,王伟峰,郭有等.草原生态景观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为例[J].林业科技,2015,40(4):55-59.

[3]马德仓,常富礼,梁必升等.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38-240,243.

[4]傅颜颜.论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的合理性--基于市场“决定性作用”理论热点[J].山海经(故事),2015,(2):185-187.

猜你喜欢

天然林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