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盘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对策建议

2017-03-11沈凌云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消费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盘江小镇旅游

沈凌云 曲靖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南盘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对策建议

沈凌云 曲靖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南盘江缓缓地流淌在云贵高原的各个坝子间,南盘江流域上游的云南东部,丘陵遍布,湖海聚集,农牧业发达;下游在广西西北部和贵州西南部,南盘江汇入红水河、西江后,流进广西盆地和珠江平原,这里高山峡谷和峰林峰丛相间,地下水道纵横,汇聚了中国西南部自然山水之大美。在五大发展理念下,围绕构建“传统形态、多元文态、宜居生态、旅游业态”,充分利用南盘江流域的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引导的特色小镇,是促进南盘江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举措。

南盘江流域 生态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南盘江是珠江的正源,发源于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东麓,从源头至贵州双江口全长914公里,流经云南省曲靖市南盘江流域、陆良、宜良、华宁、弥勒、开远、泸西、罗平,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册亨,广西河池市、隆林等县。南盘江出云南省后为贵州、广西的界河。南盘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乡附近与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最终汇为珠江,经珠江三角洲,于广州附近的磨刀门注入南海。自古以来,南盘江川流不息,哺育着沿岸各族人民,是一条既古老又年轻的大江,古老来自于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年轻来自于沿岸人民合作共赢的发展。

一、思路与原则

(一)特色鲜明,文化为魂

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要点是旅游,旅游不是来买从别的地方贩过来的商品,是要在这个小镇买别的地方没有的手工品,吃别的地方没有的。说到底,就是这些景点确实有它的内涵,特色鲜明。南盘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首先要挖掘文化、梳理文化,寻找差异化优势和独特性内涵。比如,南盘江流域世代生活着以汉、彝、壮、布依、水、苗、瑶、傣、白、回、蒙古、仡佬等为主体民族的世居民族,创造并承传了古老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圩文化”、以手工织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等异彩纷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1]。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主线,整合文化,打造由文化形成的文化景点、文化风貌、文化广场、文化街区、节点性文化项目以及文化节庆等,以此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项目体系、游憩方式、游憩节点、体验活动等。

(二)业态聚集,休闲整合

休闲业态聚集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大众度假时代来临的大趋势下,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业态逐渐趋向休闲化,满足游客吃、住、行、娱乐、游乐、购物、养生、运动等多种需求。业态规划首先围绕休闲主题,形成多样化业态,从而形成业态聚集,然后形成产业聚集,进而完善城市配套,实现城镇化结构。比如,南盘江流域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在南盘江畔的曲靖市麒麟区珠街镇堡子村公所陡山扁窟坑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内发现了大面积炭化稻,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文山州的多处出土文物、洞穴遗址和崖画证实,南盘江流域是壮族先民生息的摇篮。可以“耕读传家”打造休闲主题,水系、亲水建筑、林荫道、游步道是最能体现休闲氛围的元素,由它们将入口景观、公园景观、大型中心广场等串联起来,而点缀其间的如灯箱、座椅、铺装、广告牌等,也应充满诗情画意,整体上形成休闲惬意的环境。

(三)合理布局,规划塑形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塑造小镇形态、形成小镇肌理的关键。夜间聚集是小镇布局的重点,也是将游客留下来消费的关键。人群的夜间集散和业态夜间的聚集,决定了小镇的空间形态是以休闲集散广场为核心。多样化、特色化的业态整合和业态交叉形成的街道(包括步行街和交通干道)构成了小镇的骨架。由街道围合的旅游商业街区和居住区,则组成了小镇的血肉,使小镇“活化”起来。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要实现景区化打造,前提是要将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与整合,通过资源的整合及文化的挖掘明确小镇的旅游总体定位及产品谱系,选择相应的景观设计模式。

(四)核心辐射,延伸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围绕休闲聚集核心,发展城市化配套结构,形成完整的小镇结构,这是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延伸发展模式。其架构可概括为三个层面:核心景区结构:景区、休闲聚集;延伸独立功能板块结构:公共服务区、旅游商业区、交通服务区、特色养生区、养老区和安置区等多样化功能区;城市化发展整体结构:医院、学校、金融、行政中心、办公中心和居住社区等城市配套。

二、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彰显地域特色

1.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小镇定位。为避免南盘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在定位、开发建设中的雷同现象,提高开发层次、建设水平,使小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旅游卖点,必须搞好统筹规划,加快旅游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中突出策划和基础设施的安排,通过规划体现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通过规划引导来凸显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各自的特色。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同时,积极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规划的技术服务工作。还应以旅游为核心、以城镇规划内容为框架、以保护规划为辅助,统筹旅游规划、旅游管理、城镇规划、城乡管理、历史、文化、民族、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

2.坚持山水入镇,划定生态红线。南盘江是一条风光旖旎、景色美丽的自然之河,集奇、险、秀、幽、野、绝于一体,山山水水、大山大水是南盘江流域最具魅力的地域特色和独特优势。规划要遵循生态优先,设计理念中融入绿核引领,以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为底线,引山入镇、引水入镇,大山大水、小山小水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进行生态串联,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延展山体绿意,点缀湖塘溪流。充分考虑区域承载能力,规划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人口分布、业态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水绿、地净的美好家园[2]。

3.用活历史禀赋,彰显地域特色。爱默生曾说:“城市文化是靠历史记忆存在的,历史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永恒魅力,使城市每一片砖瓦,每一条街巷都带有文化的印记;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弘扬少数民族古老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圩文化”、以手工织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等等,要突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元素,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商业街、主题公园等形态,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品位,彰显地域特色。

(二)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1.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为主要思路,积极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庄园经济,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增加第一产业的经济产值。按照产业相对集中、园区各有特色、区域特点鲜明的原则,整合要素资源,统筹项目资金,着力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

2.现代精品庄园建设。以“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展示、有品牌、有文化”六有标准作为现代农业庄园的建园标准,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庄园,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点线面”结合经济,开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景观农业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庄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3.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突出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种、养、加、贸一体发展,发展提升劳务、畜牧、烤烟、粮食、经济作物(菜林果桑花)、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城郊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融合发展。

(三)树立“筑巢引凤,经营城镇”的理念

1.破解资金瓶颈。资金问题是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难题。特别是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南盘江流域小镇,建设资金的筹集更是制约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是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措施。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和参与开发的企业适用于中央和省对西部大开发、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二是拓宽资本投入渠道。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观念,把完善市场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拓宽旅游城镇发展的资本投入渠道,引进先进的旅游城镇开发方式,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向多元化市场融资的体制转变,逐步形成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要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要大力发展民营旅游业,为民间资金向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投资提供舞台,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旅游投资机制。

2.整合县级平台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构建投融资平台,整合分散孤立的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注入区内具备条件的土地、实物等优质资产,增加现金流,组建县级建设投资集团,盘活存量资源,把“死钱”变为“活钱”,放大资金效益,依靠市场手段实现“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用市场的钱,办政府的事”,妥善破解发展建设“钱从何出来、投向何处去”的问题,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充分赋予建设投资集团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职能,从市场中获取资源,以实现建设投资集团快速扩张、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的融资能力。还要管控好投资风险,前瞻性编制资金借用管还方案,对贷款资金、还款资金的财务现金流进行分析和筹划,确保贷款资金“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起”,建立开发建设“借用管还”的良性循环机制[3]。

3.推广PPP新模式。以“国发〔2014〕43号文”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规定,终结了过去几年杂乱无章的城投公司盲目举债,再加上适度对省一级政府“自发自还”债务开闸,对一部分存量债务进行信用置换,解决民生问题的地方政府支出。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被严格剥离,而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因此,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实施重点。应走“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要求金融机构对金融资产主动定价,对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有准确的匡算能力,这是PPP项目融资的核心金融技术。

(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1.以全域旅游理念提升传统专业镇。旅游是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核心带动产业。从需求侧来看,全域旅游为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带来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全域旅游由于各行业和各部门的融入,居民共同参与,成为其它产业产品的消费市场,能有效推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制造业、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产业的发展,发展全域旅游将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探索 “产业+旅游+”融合创新模式。从目前打造的特色小镇来看,一半以上都侧重于产业特色,如金融创新、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等。全域旅游与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融合,可以先从产业着手。由于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市场无边、产业无界、创意无穷;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旅游业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将形成更强的产业竞争力。可以推行“产业+旅游+”战略,积极探索融合创新的路径,延伸主导产业相关的旅游,如休闲农业、工业旅游、体验旅游、会展旅游、学习考察旅游等,挖掘本地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进体制创新,提高小镇管理水平

1.建立“部门联动,社区参与”机制。南盘江流域涉及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6个州市、30余个县(市、区),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道路、公共照明、园林绿化、公共交通、镇容镇貌、旅游、治安等方方面面。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省(区)、州市、县(市、区)联动、协调机制,广泛宣传有关知识、法规,让相关部门、本地居民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到小镇建设和管理中来,建立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共同参与的共建机制。

2.加强小镇管理。生态文化旅游小镇“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大力改革小镇管理体制,积极利用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积极性,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游客教育,营造清新整洁的小镇面貌,以增强小镇亲和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1]岳石林,王启国.构建“南盘江绿色经济带”促进流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J].曲靖社会科学,2016(5).

[2]沈凌云,王永兵.曲靖经开区规划实践[J].城乡建设,2017(9).

[3]沈凌云,李明慧.新常态下云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5).

沈凌云,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综合科科长、经济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南盘江小镇旅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贵州黔西南“布依八音”与广西壮族“北路八音”音乐特征分析
南盘江特大桥拱上梁支架法施工技术
南盘江特大桥方案比选与优化技术研究
南盘江沉积物pH值和有机质的分析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