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造景中因地制宜的设计及体现分析

2017-03-11李明军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景观园林

李明军 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园林造景中因地制宜的设计及体现分析

李明军 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面临着全面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绿化景观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减少碳排放、环保节能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关键内容,因地制宜的造景更加能符合人们的需求,本文从园林造景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入手,对其设计手法及体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园林造景 因地制宜 设计 体现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在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法,以环境的客观性为主,采取适应于自然的园林景观改造方法。总之,就是在园林造景时以环境形势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因山就势、因高就低,从而实现园林景观的良好设计。此外,要对园林造景的地址进行合理选择,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改造、修饰,从而加强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优化。在园林造景因地制宜的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初期进行认真、系统、全面的考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物产种类以及地理位置等。总体来说,园林造景的因地制宜就是在规定好的条件下,采用效率较高的方式、材料等于上述条件相适应,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进而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风景的相融合,在园林造景中体现出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

一、园林造景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会与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发展和前进,在城市园林景观改造中应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等,而且人们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改变都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的生态园林景观环境已经向着人文化、自然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与自然更加贴近,这是我们构建自然生态环境的关键。在园林造景过程中,如果对原本的地形进行大幅度改造,不仅会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还会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实际上,因地制宜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提倡,在《园治》中曾多次提到“景到随机、景以境处”等原则,因此,一定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提高园林造景的水平,充分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等环境的需求。此外,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通过园林造景艺术法则,以完成绿色环节、节能以及改善生活环境为根本目标,建设出应用效果比较高的园林景观[1]。

二、园林造景中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及体现

(一)保留原有场地及地形

在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统筹安排每一个节点,防止大范围的改造给整体地形格局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对于场地中的植被、土壤以及水体等也要予以认真保护,由于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就成为了风格不同的园林景观,对因地制宜手段的采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通常会采用机械的方式实现当地地形的改造,如果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平地改造。会对自然景观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园林景观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保留原有的场地及地形,还要将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

(二)植物因地制宜

园林造景中植物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从水土、栽种成本、意境以及气候等角度分析植物的种植情况。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而且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最好选择一些利用率较强、有利于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植物,从而形成一个生长稳定、绿色环保的生态群落,在减少养护管理成本的同时,降低养护园林景观的难度。除此之外,在搭配物种的过程中,要与生态需求完全符合,不仅要注重植物群落生态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还要对植物间的搭配以及物种间的互补功能进行充分考虑。当采用外来物种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对其入侵性全面关注,防止本土植物在物种竞争中落败,从而出现物种灭绝的现象[2]。

(三)注重气候特点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区域经过多年时间而形成的大气状态,是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体现。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与海之间的远近差距比较大,再加上地势高低不尽相同,地形类型和山脉走向也呈现出多样化,气温降水组合也是各种各样,因此就形成了很多种类型的气候。由于受到不同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生长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植物形态也会有所不同。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高山中的植物普遍较低,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终年常绿,且树型高大,因此,只有选择适当植物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才能充分体现出当地的特点,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切勿盲目效仿、盲目借鉴,急于形成一个具有抑郁特色的园林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种植,形成相应的群落结构,将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等进行合理搭配,注重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之间的完美融合,这样不仅对当地的植物进行了保护,也凸显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点和风格[3]。

(四)融入历史文化

对于我国的每个地区而言,都拥有着相应的历史文化,如北京胡同、昆明春城、曲阜孔子等。在进行园林造景时,可以适当融入当地文化,并且充分体现出代表城市的建筑物、景观以及其他内容,使其具有较强的历史厚重感。历史文化的融入使园林景观在城市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能够对地区文化、历史文化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分析,进而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当地的文化价值、人文理念等。比如,某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融入了当地非常复杂的历史文化,从中可以发现较为丰富的历史遗产。而且,在园林景观中还对复杂性、矛盾性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但是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复杂性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园林景观的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打动人心,充分体现出因地制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五)重视人类环境特点所谓人类环境,是在长期计划、有目的的发展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该种环境引起重视,按照植物的特征在不同人工环境下选择相应的物种。比如,长江中下游城市可以选择种植耐荫、病虫害较少、对土壤没有太多要求以及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硫成分的八角金盘。而在污染程度较大的工厂旁边,不适合种植成片的树林,应该种植一些具有抗污染作用的低矮物种,便于通风,将有害气体稀释,进而降低工程污染。对于屋顶或者地下车库中的植物,应该选择矮小、根浅、抗风性较强的花灌木,适当的起到美化作用[4]。

三、因地制宜在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地域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而言,采用因地制宜措施开展相应工作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保留原本的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不能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其中的很多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破坏会影响园林景观的设计。而且,要尽量体现出地域性文化,对文化脉络充分掌握;其次,合理定位城市角色,体现相应特色。目前,全球化的趋势愈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每个城市的特色进行充分掌握,合理定位城市角色,争取做到因地制宜,防止发生千篇一律的现象;最后,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地域性园林景观的设计就是在地区范围内有效的条件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条件,并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巧妙设计,利用园林景观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另外,还可以采用当地的特色装饰物进行园林景观的装饰,使其具备较强的生活气息,能够对当地地域风土人情进行充分体现,在赋予园林景观生命力的同时,全面弘扬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内涵[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果大量借鉴不符合当特色的风格,会导致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园林绿化的本质含义失去意义。因此,景观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对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等进行充分掌握,在符合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的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1]王非. 坚持节约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园林绿化[J]. 建筑与预算,2012,(02):69-70.

[2]郑晴. 浅谈园林造景中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应用[J]. 江西建材,2017,(15):15.

[3]王鹏. 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基础[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71.

[4]黄拴. 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J]. 农业与技术,2012,32(09):130-131.

[5]刘欢. 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51):66-67.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景观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