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精准识别返贫的原因及其措施

2017-03-11何勇湖南省溆浦县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助学劳动力精准

何勇 湖南省溆浦县委党校

简析精准识别返贫的原因及其措施

何勇 湖南省溆浦县委党校

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使得当前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也出现了诸如脱贫又返贫、救济式扶贫、暂时性脱贫等返贫多发现象,严重影响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精准识别返贫的原因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以及贫困判断标准的主要因素,对精准识别返贫原因及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扶贫 现状 贫困判断标准 精准识贫 原因 措施

精准识别返贫是体现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贫困标准,对管辖内的城乡居民逐户对号入座,不漏掉一户真正的贫困户,也不让非贫困户进入扶贫名册。

一、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据相关统计:2013—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致贫原因多样化,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处于贫困水平线以下。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现行的扶贫政策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使扶贫工作难以展开。传统的由下到上逐级举证的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由于认证贫困户的权力在县以下的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扶贫对象确定不客观、不透明,扶贫工作负责人缺乏一致的执行标准,贫困户候选人大多定在自己的社会关系圈中,导致了最终确定的人选不准确,因此需要对精准识贫进行研究分析。

二、贫困判断标准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贫困判断标准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因素。收入因素是衡量是否贫困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度量。传统方法对于贫困人口的界定是以其收入作为衡量标准。2.健康因素。健康水平是人们参与农业活动、社会活动的前提。而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的力量导致健康被剥夺,如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导致的残疾;社会因素指的是因非自然力量导致的健康机会被剥夺,如过高的医药花费、医疗保障的不完善等导致的二次伤害。健康水平作为衡量贫困的一个因素,能评估农户对于贫困的抵御能力。3.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是指具有进行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员,是否具有劳动力是判断贫困标准的重要因素。如果具有劳动能力,因为个人的好吃懒做以及赌博等原因,不应属于扶贫对象。4.教育水平因素。教育是减少贫困的一个重要工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贫困农民的自身能力,使其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生计,还能改变贫困农民自身的脆弱性,有效降低脱贫农民的返贫率。

三、精准识别返贫原因的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返贫的原因主要有:户主文化程度低、家庭赡养负担和子女教育负担重以及主要劳动力健康状况差等原因。据相关研究分析,精准识别返贫原因主要体现在:

1.户主文化程度与返贫概率呈负相关系,即户主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返贫发生的概率越小。2.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状况与返贫概率成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数量多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收入来源较为稳定,不易返贫。3.生病就诊也是影响农村家庭返贫发生概率的大小。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费用稳中有升,患病者经济能力有限,致使贫困地区中多数农民因贫致病、因病因残返贫。4.家庭赡养负担人数与农村家庭返贫发生的概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赡养人数越多,返贫风险越大。5.农村家庭子女教育负担对返贫发生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使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较早,但是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成本过高,极易返贫。

四、防止返贫的措施

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止返贫机制、措施、办法。只有把防止返贫举措纳入精准扶贫内容,才能防止扶贫工作的权益之计,防止扶贫中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农村因灾、因病返贫情况时有发生,尤其目前这种赶任务地扶贫,难免不出现疏漏,加之未按照市场细分法则上的一些农业项目,现在已经显现出产能过剩苗头。加之一些不可预测因素,脱贫后的返贫会有不小数目。

脱贫后确保不会返贫,需要制定一套比较完备的、切实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措施、办法,就显得特别重要,把大病统筹、防灾减灾等的社会保障和保险作为制定防止返贫机制、措施、办法的重要内容,纳入精准扶贫工作,统筹考虑和布局,从而做到精准扶贫计划。笔者认为具体的防止返贫的措施主要表现为:

1.政府应致力于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户主文化程度低的农户提供劳动技能培训的契机。2.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医疗设施建设。政府要解决农村家庭因劳动力身体素质差、就诊环境差等问题导致的返贫多发现象,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第一,扩充乡镇高水平医院数量,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吸引优秀的医疗人才到基层扎根服务;第二,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第三,政府需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注入新鲜血液。第四,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制监督,确保医疗保险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3.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减免中高级教育相关学杂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力度,增加资助金额:第一,放低农村家庭贫困子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门槛;第二,简化申请助学贷款的条件限制,将更多农民子弟纳入国家优惠政策体系中来;第三,对于极其贫困的家庭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学杂费并给予补助。4.合理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环境恶劣的居民,生态移民是一项有效措施。这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薄弱,自我修复能力受到重创,若非生态移民,其他措施只能暂时放缓其返贫速度,扶贫效果无法巩固,因此不要实施生态移民。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家庭致贫因素多元,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有效推进下,贫困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但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返贫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精准识别返贫的原因及其措施进行分析。

[1]张珺.贫困理论视野下的农村返贫问题成因分析[J].管理观察,2010(04).

[2]缑文学.政策执行对贫困的影响——以湖南湘西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助学劳动力精准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