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7-03-11陈才煌张永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528400

大众文艺 2017年2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课程体系

陈才煌 张永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528400)

以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陈才煌 张永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528400)

项目式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由于缺少系统研究,项目式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该项目的研究,项目式教学研究从教学方法的研究向系统化、模式化研究方向转变,科学构建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重点解决瓶颈问题,使项目式教学被广泛应用,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项目式;系统化;能力

一、 项目研究背景

(一)传统项目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已被广泛的认可,但在以往的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低层次地强调动“手能力”,项目式教学没有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层面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再者,以往的项目式教学只停留在课程教学方法的侧面上,没有依据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以及专业设计的流程、要求等环节,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更多的以授课教师为主导,项目式教学多数停留在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实际应用脱节,与市场需求脱节。第三,项目设计未能紧贴市场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任务不明确,往往会导致项目最终的完成程度不高,最终还是让学生关注到成绩上,对学生树立项目意识,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的大背景

2014年,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创新创业的最为主要的阵营自然是高校,其具备任何一个其他个体及团体所不具备天然优势,主要表现在智力、技术、硬件条件的方面。然而,填鸭试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缺失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特别是跨专业的团队合作。科学系统的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利于跨学科合作的推进,有利项目的孵化,提高创新创业的层次。

(三)本土产业镇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18个镇区,一镇一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中山市成为珠三角工业强市。小榄镇的五金、古镇的灯饰、大涌的红木家具、港口镇的游戏游艺、黄埔的家电等产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与产业转型,推进了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互融、互促互进、协同创新、适应调整的深层次关系。

二、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构建

能力是指完成项目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分为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等三大类。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设计思维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等,受重视的普遍度比较高。通识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是完成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于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于处理能力等。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提出,毕业生普遍存在通识能力差的情况,还提出,在创新语境下,艺术设计人才还应该具备洞察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把握时机能力等一般能力。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横向、纵向的延伸与扩展,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及职业转换、迁移的需要,也是应对行业发展的能力需求,当代设计由以往的单一性设计走向综合性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跨专业设计能力与跨专业合作能力。

三、 项目式教学研究

项目式教学,重点在于前期的设计,中期的教学实施,后期的成果考核等三个重要环节环节,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全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定位于面向行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别于面相岗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到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有效性。

课程体系要以能力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方案,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项目式课程规划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模块上,应做到与通识能力、专业素养、行业标准、创新创业相通相融,应注意理顺项目课程所对应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关系,以及项目课程的延续与链接。如在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设计上,将该模块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再整合的设计,每个课程根据知识、能力、行业标准进行项目规划,并做好先行项目与后行项目的衔接与整合,科学系统地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改进

有效的教学实施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不流于形式,而是应根据项目的设计与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素养、创新创业为目标,以行业标准为考核要求,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项目开发过程对接。

1.项目设计与实施

项目一般分为虚拟项目、社会生产项目与学科竞赛项目。(1)以往的项目教学以虚拟项目为主。虚拟项目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往往会脱离实际,很难落地。虚拟项目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标并如何做实。在虚拟项目设计中,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主,结合行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明确项目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合理制定可行性方案,力争项目落地。(2)社会生产项目是项目式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应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社会生产项目的开发制作周期很难与课程周期相对应,项目引进的困难比较大。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项目经理参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规划与项目实施,加强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合作,着力开发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的力度,课程的实施可根据项目的周期提前或拉长,并建立工作室制度,进行只确定课程学分,不限制课程实施的周期与课时数的授课机制的大胆尝试,有利于社会生产项目的对接与实施。(3)学科竞赛是目前被广泛引进的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经严格筛选,引进诺干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应,具有一定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项目,自2014年以来,我院连年摘获德国红点奖、IF奖、金宝奖等国际顶尖级专业奖项。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研究

做好教师与项目经理的双重身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具有教师与项目经理的双重身份,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讨论式、启发式、汇报式等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期进度汇报、总结汇报,把讲台交给学生,对学生的通识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大的作用。

3.团队项目对个性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由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学生兴趣与职业规划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导致项目式教学实施两大难点,第一是课题设计的难易度,项目设计难度大,会打倒以大片,难度小,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起不到作用,很难达到项目要求,更难符合市场需求。第二是如何按标准要求考核与验收,不达标的又如何处理,企业验收产品并不象课堂作业打分一样,达标的是合格品,不达标的就是废品,面对不达标的情况,教师往往会采用“妥协”的考核评价,这对改变学生为分数而学,建立项目意识、专业意识是及其不利的,也直接导致项目式教学流于形式。实施团队项目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一方面是构建分层次的项目课程,可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弱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基础工作,能力强的同学也可以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同学。另一方面是构建分方向的项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主要任务,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作用,成绩评定,可根据学生任务的重要性及工作量、难易度等情况设定权重。

4.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跨学科合作的项目式课程教学

对创新而言,学科交叉的实质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创新语境下,通过学科交叉激发人类固有的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创造价值,也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创业而言,任何一个项目,从概念到孵化到落地,过程很长,环节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更需要各个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参与与合作。打破“专业堡垒”,在实践模块与选修课模块中,进行深度跨专业合作,建立跨学科的项目团队和跨学科教师团队。此外,还根据本土市场的需求,以创新创业为主导,开创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体系是项目的导向,是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项目式教学是重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模式,其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过程考核与项目成果的综合评价。教学过程考核是跟踪考核学生在项目过程的表现,项目成果评价紧紧围绕项目考核与验收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与效果考核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避免了任课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团队项目需明确各个环节任务的权重与考核的标准,完善科学、公平的考核体系。

四、 总结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以往难落地,流与形式的局面,由教学方法的研究向教学模式化研究转变,项目式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建设到实施与考核,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使项目式教学的得到广泛的应用,虚拟项目能做实,社会生产项目的引进数量逐年增加,并起到了较好的效应,学科竞赛项目成绩喜人,国际权威奖项连年摘获。

[1]杨虹.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文学,2013(06):252.

[2][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发[M].中国轻工出版社,2011.

[3]许玉兰.视觉传达专业“跟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方美术,2016(01):103-104.

[4]胡云斌.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问题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报,2012(01):75-77.

注:该论文为广东省教改项目“以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探究”的研究成果

陈才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张永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应用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