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艺术价值探析
2017-03-11聂安丽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21000
聂安丽(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21000)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艺术价值探析
聂安丽(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21000)
在19世纪上半叶,兼具钢琴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两重身份的李斯特出现,其创办了浪漫主义音乐精神,为浪漫主义音乐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和活力。创造此种功绩的,要数李斯特超凡的钢琴音乐及资深的演奏技巧,在钢琴音乐中,李斯特尤为突出的就是他的钢琴改编曲。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艺术价值在现代及之前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就以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为例,研究其艺术价值。
李斯特;《水上吟》;艺术价值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形成浪漫主义思想热潮,其主要精神就是情感至上,由于此观念的影响,这个时期的音乐也是具有强雷的主观性,重在表达自我,并且将音响效果成为灵感因素。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史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音乐家,其具有钢琴家天赋,他表示形式是思想表现的结果,其致力于追求创造全新的表达形式及语言。因为李斯特全新的思想及对钢琴音乐的喜爱,其将其他音乐都发展成为钢琴语言,创造了大量并且具有艺术价值的钢琴改编曲,对钢琴音乐史具有重大的影响。《水上吟》包括器乐创造和全新的音乐表现手法,以此有效提高了《水上吟》诗歌的艺术价值,并且也为其的流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背景
在19世纪,是欧洲浪漫主义的艺术发展热潮时期,此时期中的音乐艺术重点为表达自身主观感受。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将这个时期中的全新音乐类型充分展现出来,将各种艺术歌曲及作品都成为钢琴改编去,有效展现了钢琴的价值。和肖邦的含蓄相比,此种编曲在演奏过程中具有夸张的效果,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演奏会的水平及质量,其尤为重视具有表现力的印象及炫技式的跑动。并且,瓦格纳、古诺的歌剧也成为李斯特改编曲灵感的来源。由于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上层经济的阻碍,部分音乐家接受不了基本的相关教育及训练,那么受众及音乐家的创作是在一条水平线中的。钢琴改编曲中的旋律大部分都是人们所熟悉并且能够快速接受的内容,从而使受众能够找到共鸣,促进了高雅音乐的普及。
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音乐特点
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大部分的技巧较为复杂,并且具备旋律性,实现了钢琴潜能的扩展。在当时的社会和使其中,钢琴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也逐渐成为成为交响乐队的独立乐曲,所以就产生了具有较大影响力音乐水平及现代钢琴,其超前且大胆的思想实现了钢琴改编曲的特殊处理,通过全键盘和声充分表现了交响乐队在演奏过程中俄其实,并且其在改编过程中重视原创作品的色彩及节奏,将原作品不断丰富,装饰作品中的音域。比如通过钢琴的低音区实现管弦乐音乐的模仿,使用明亮的高音区模仿乐队小号的音乐等1。
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的艺术价值
《水上吟》诗歌的作者为莱奥波特.施陶贝尔格,在此诗中将诗词和旋律相互结合,呈现了山水相间的场景,表现了诗歌的内容,并且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浪漫主义的渴望。诗歌中具有规律性的押韵使整首诗在音响中成为一个较为和谐的整体,其节奏感及诗歌的内在情感具有一致性。不管是诗歌朗诵还是歌词演唱,都能够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并且其中的声调变化也提高了诗歌的音乐性。
1.《水上吟》的曲式价值体现
《水上吟》使用分节歌曲式形式,一共三次反复,李斯特使用八度上行及级进下形音节,并且通过六八拍的形式通过十六分音符将主题引出。其中的第一节到第五节旋律为下行摸进,将诗歌中水波荡漾的画面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充分描绘了激流勇进的形式。
主题部分一般使用辅助音,其中部分小节使用三次辅助音,形成了一条具有动感的旋律线,提高了音乐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河流中的小船不断的向前流动,随着微风荡漾的画面。
作品的伴奏左手为从低音成为平稳的六八拍节奏,右手在使用八度上行音型进行,描绘了潺潺流水的画面,表达了宁静舒适的气氛2。
2.《水上吟》的艺术价值
通过结构分析,《水上吟》诗歌是根据三段分节歌的形式,一共重复了三次。《水上吟》钢琴改编曲重复了四次,并且使用大量的琶音、八度等技巧,使钢琴改编曲达到了声乐演唱和诗歌朗诵都打不到的立体交响音响分为,充分体现了诗歌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并且李斯特在原曲的基础上改变了诗歌,其将低声部作为主旋律,将印子进行铺垫,主旋律若有若无,低声部和旋不平稳,只包括主旋律。此种方式使旋律更加凝重,使受众感受到一丝忧愁。
之后的反复将低声部的旋律线转变到了中声部,音区也提高了八度,旋律线更加清晰,将柱式和弦应用到低声部,使音乐更加饱满和平稳。
之后作者将四声部旋律线又提高了八度,将其转变到高声部,以原来中声部为基础,反复音阶,之后转变到低声部,此种方法有效突出了主题旋律。后半声部为琶音,高声部使用上行八度,为最后的高潮作为铺垫。
最后,作者使用大量的琶音,使音乐更加跌宕起伏,也使整个音乐到了高潮,使人更加香奋。此方式表现了李斯特钢琴弹奏技术及交响乐思维,体现了音乐的自由。在高潮结束之后,作者在最后融入了七小节尾声,是音乐在宁静中结束3。
四、结语
李斯特在对《水上吟》诗歌的创作,在其中添加了器乐的全新表现方式,有效提高了《水上吟》的艺术价值,使诗琴能够相互交融,也为《水上吟》诗歌的流传提供了基础。
注释:
1.宁雨琦.论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之艺术风格研究——以《水上吟》为例[J]. 教育, 2017(3):00256-00256.
2.施忠, 韩思敏. 重构与超越——李斯特-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改编曲探析[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3):72-77.
3.翟晓霞. 诗琴并茂 琴声交融——诗歌《水上吟》在钢琴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提升[J]. 黄河之声, 2013(6):99-100.
聂安丽(1979.12-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