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

2017-03-11白钊义山西大学美术学院030006

大众文艺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水景充分发挥海绵

白钊义(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030006)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

白钊义(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030006)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当前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能够建设新型城市,同时也能够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规划;海绵城市;应用

城市是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一大批城建项目纷纷开展,一大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在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生活水准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基于此,人们开始注重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规划,在发挥它的美化美育功能的同时,也提升城市的自净能力,实现城市环境的自我调节。海绵城市的理论始于2012年,在该理论下,城市如同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城市自身具备一定的抵御和自救能力。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过程中,需要积极应用海绵理论,以充分发挥城市的自我调节功能。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顾名思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时,城市自身具备一定的弹性机制,可以应对自然条件的改变,可以应对城市环境的变化等。

(一)海绵城市作用机制

在这种新的理论支撑下,城市如同海绵一般,既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弹性,能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调整,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等水涝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城市绿地等,能够实现部分吸收余水的功能,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的“弹性”,主要在于它能够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系统,比如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的“肺”,绿地既能够实现雨水的吸收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截水功能,避免雨水进入城市主干道,影响交通,影响行人。同时,海绵城市的“弹性”还在于它能够有效修缮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海绵城市具有特殊的属性,在生态系统的修缮和完善过程中,会督促人们基于其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方式,避免保护不力或者因保护而造成的二次损害。此外,海绵城市理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充分发挥海绵城市自身的能力,同时借助于保护和开发技术,来扩展新的海绵体,增加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核心功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也是其目的。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宜居性等。首先,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基于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同时,城市空气质量差,交通、城建、施工等造成的扬尘天气多发,严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发挥并扩展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创建宜居性的城市。其次,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在应对洪涝灾害时,往往具备一定的“度”。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提升城市的自我防御能力。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城市的海绵体就会形成防御、截留、吸收等综合能力,这无疑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此外,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城市海绵体,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能够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有效截留。同时,城市海绵体对于城市温度、环境的调节,本身能够缓解人们对空调的依赖,这有助于节能型城市的构建。最后,建设海绵城市,在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造新的生态体系,能够全面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与和谐。

二、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城市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科学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仅仅符合了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自我调节能力的发挥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重新梳理风景园林规划,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园林道路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道路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同时道路规划也是占地面积较大的规划内容。传统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仅仅注重人与自然的贴近性,仅仅注重道路规划的美观性,忽略了道路规划的生态保护功能。在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下,道路规划应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际风景园林的建设方案来科学规划。一方面,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减少道路对绿地的占用,将传统的直线型道路规划,调整并改变为曲线或者环状设计。同时,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规避传统的密实铺路法,积极采用间隔性的铺路法。比如两块地砖之间间隔10cm的空隙,以有助于雨水的下渗,发挥道路吸收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中,一般人们喜好运用整齐划一、具有乘凉功能的高大树木来营造“曲径通幽处”的氛围,这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它吸收雨水的能力有限。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在道路两侧设计大面积的低矮绿化植被,并保证这些植被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充分发挥它的生态环境局地效应。此外,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对于道路铺砖材料的筛选也应该慎之又慎。传统的石材、板材等吸收雨水的能力非常有限,渗透性能不佳,不符合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因此,为提升道路自身的渗水能力,应该在价格合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渗透性好的材料。

(二)园林水景规划

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发挥水的吸收、降温、保湿等诸多功能。但传统的水景规划,人们为了便于及时换水作业,同时也便于科学管理,所以往往将水景独立封闭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规划设计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闭起来,使得水塘成为“一塘死水”,难以充分发挥它的交换功能,也不利于它与自然界的物质置换。这样的水景规划,在南方多雨的季节下,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蓄水能力,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区,该水景设计的功能就无处发挥。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优化水景设计。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上的天然优势,来引导雨水自动蓄积。比如将风景园林景观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区域,确定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条件来修筑蓄水池、蓄积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规划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则需要规避水池的全封闭性,而应该在水池的适当位置预留一定的开放区域,以实现水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也便于雨水渗透。

(三)园林建筑规划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还应该注重建筑物的科学规划和利用。建筑物对于雨水的渗透能力也是比较优良的。传统的园林建筑规划,过分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特别是屋顶,采用抗渗性能优良的材料,来减少屋顶渗透问题,这与海绵城市理论是相悖的。因此,在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在园林建筑物的规划建设中,可以建设一定的排水渠,并将雨水引入园林的水景或者直接引入绿化植被中,以有效实现雨水的利用和积蓄。

(四)园林绿地的规划

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着重处理园林绿地的规划。园林绿地的规划,要注重自然规律和人工作业的充分融合,在实际的绿地规划中,要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和修整,而是充分基于地形地势的自然条件,合理配置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的绿植。同时,基于对不同绿植根部的深入研究,来精准进行蓄水池位置的选择。

三、总结

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1]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3).

[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

白钊义(1967- ),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理论研究与设计。

猜你喜欢

水景充分发挥海绵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天音水景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