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2017-03-11覃彩霞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650093
覃彩霞 杨 旭(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650093)
浅谈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覃彩霞 杨 旭(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650093)
山水画具有古典韵味,同其他绘画一样,是人们传达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媒介,它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两者的发展变化、构景要素、空间处理手法、布局、意境等几个方面出发,探究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山水画;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山水画的影响,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构图理论决定了古典园林的发展形态和造园形式,同时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有巨大影响意义。山水画寓意深远,每幅画都融入了生活、思想、知识、技法以及作者的天赋和创造力。作为创作活动,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的实践活动”,将个人的内心活动,通过绘画“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古典园林,则是人们通过“表现”的形式,进而实践的过程,是人们对最求个人人格的独立的体现。
一、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历史久远,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此时,山水画理论以寄情于山水为主,画家们对山水自然的审美意识觉醒趋向成熟,形成独立的山水画。到隋唐时期山水画写实能力飞跃。五代、北宋后,山水画注重真实的表现大自然,审美认知也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使山水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以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为主。至明清后期的山水画主流追求的是淡、柔、静、寂,更多的关注笔墨情趣,造成了多样形式面貌,派系愈加林立,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趋向落末。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开始于夏商周,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步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文化的传入及各种文化经济的交融,使古典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古典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体系。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趋势大体相似,且古典园林的发展加速了山水画的产生,同时也受山水画风格的影响,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面临重要的转折点,文人墨客厌倦战乱,想躲避世俗的烦恼,从而寄情于山水,风雅自居。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山水画,就表达了对自然美寄情山水的独特见解。这时期的“隐逸”、“归复”之风盛行,人们的文化心理由显而隐地渗入到山水的欣赏、主题及园林的审美意识之中。豪富、文人们都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家园林中,从而促进了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在隋唐时期,山水画着重描绘山水的秀丽和春日的明媚,以表现山川景致及寄寓的情思,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士大夫追求山水意趣。在造园实践上,许多文人雅士及画家开始成为造园的主要设计者,受山水画影响,开始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造园传统。由此可见,山水画受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使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同时,古典园林的发展变化也促进着山水画的不断完善达到成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中国山水画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是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的表现形式,而古典园林则是人们追求自然美、闲逸生活的实践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山水画其实是古典园林设计图纸的前身,而古典园林则是那些参与设计营造的文人、画家审美思想的载体,蕴含着画家的山水情怀。它们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主要表现在构景要素、空间处理、布局形式、意境营造等方面。
(一)构景要素
中国山水画在构景要素上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山水画论曾提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樵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提出了山水画的布局及构景要素,体现了山水画中以自然景物为美的特点。在古典园林中也以再现自然山水为特点,由山、水、植物、建筑为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古典园林中常以假山来仿造自然山形,特意夸大山体的形势,变异和寓意。以抽象化、典型化的假山来展现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例如,堆叠豫园大假山的明代造园家张南阳,从小跟随父亲学画,成绩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运用山水画的手法堆叠假山,随地势变化而创造不同的山体形态,千变万化,就如同自然界中的山林一样。
(二)空间处理
山水画在空间处理手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的加以融合运用。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可归纳为“以小见大,咫尺山林,曲折婉转,对比变化”,受山水画的影响,古典园林运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手法,通过对景、隔景、借景等手法及各种空间组织形式营造“情深意更浓”的自然美。例如,苏州园林中常以山石或高大乔木遮掩亭台楼阁,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意远、境深,从而产生幽邃深远之感。由于园林中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处理的手法也有变化,比如人在进入较大的观景区之前,通常会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尺度空间作为过渡,以控制人的视线,取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效果。
(三)布局形式
山水画中布局也称为“构图”或“章法”,也就是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它是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山水画在构图中,讲究宾主分明、疏密有致、前后贯穿、变化掩映,还要注意注意全局的严谨、疏朗、新颖、灵气,极力避免繁琐、呆板、松散等,巧妙运用构图中对立统一的法则,达到景实意虚,实而不塞,虚而不空的整体协调的效果。在细部布局安排上,山水、地形占据布局、造景的突出位置,并在次要位置用各种桥梁、小路和树木等装饰地形山水。古典园林中的布局遵循着山水画的构图法则,以对比、反衬、虚实等手法为主布局营造。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说道“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围曲折……”。这里主要说的是园林布局注重大小协调,虚实相济,藏露深浅的互补和均衡。与山水画的变化掩映、疏密有致、的特点一脉相承。园林中对植物的配置、山石的置放、水桥廊榭、亭台楼阁等的布局,也都遵循山水画论的构图原则。例如,园林中大多以水为中心,山在水边,或在门口及水中,亭台楼阁一般临水而筑,或藏于花木之中;遵循自然式的布局,山水仿照自然;注重光线明暗、位置高低、物体大小、周边环境宽窄、环境动静、色彩浓淡等。
(四)意境营造
山水画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创造美妙的意境,其中“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人留下回味和遐想的空间。山水画中的意境,既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情感表达化身。其中,意境的营造不仅要对客观事物的代表含义有深刻的认识,还要对所处的社会自然文化生活有深切的情感,经过主观思想的艺术加工,最后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意境的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与山水画意境营造有较多共同之处。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也与设计者的主观思想,所处的时代生活背景有关,同时它更多的注重营造让人舒适,引人入胜的意境。在古典园林中,无处不入画,无景不藏诗,古典园林仿佛就是一幅幅立体的画卷。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常常被人们赋有独特的寓意。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自成一个小院落。在雨天时坐在院落中听雨,你能听到雨水打落在院中碧潭及芭蕉丛的清脆声,领悟出“雨打芭蕉室更幽”的意境,更感觉出环境的幽静,从而产生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总结
从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构景要素、空间处理、布局形式及意境营造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古典园林先于山水画产生,但受后来山水画论的影响,使得山水画成为古典园林构景的蓝图,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山水画作为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活文化细节的观察、积累与感悟,利用文化元素符号使我们的设计更富有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万翠蓉,刘照祥.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原则的画境体现[J].时代文学,2009.
[4]张兰,包志毅.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以王维山水画及其辋川别业为例[J].华中建筑,2005,23.
[5]彭一刚.中国美术史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7]陈从周. 园林谈从[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8]陈丛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9]崔华春,寻胜兰. 江南园林的山水画美学意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覃彩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景观方向。
杨旭,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