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光缆施工要点分析
2017-03-11赵亚峰
赵亚峰
【摘要】 光缆与常规电缆存在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电缆施工技术不符合光缆施工的要求,必须根据光缆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光缆施工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本文介绍了铁路通信光缆施工的特征,并对施工关键技术加以剖析,以期提高施工质量,促使铁路通信光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关键词】 铁路 通信光缆 施工
引言:随着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光缆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通信工程之中,不但大幅度提高了传输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线路能耗,由此可见,光缆工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光缆较传统电缆更加精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加强施工管理,唯有如此光缆施工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国通信事业也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一、光缆工程施工特征
光缆的主要材质是光纤,内部包有多种金属,外部保护层由塑料套管构成,是光通信中最为重要的材料。光缆的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好,比普通电缆更加安全、可靠,在施工技术上与普通电缆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首先,光缆的连接必须要依靠机具,而且对机具的使用操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次,光缆的测量容易受到折射率的影响,在选择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时应格外慎重;最后,在光缆施工中要控制好应力,光缆的敷设和接续工序要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二、铁路通信光缆施工技术分析
2.1光缆的选择
光缆的质量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铁路通信光缆施工的质量,在选择光缆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环境、价格和通信需求等要素考虑。一般来说,光缆的生产技术越成熟,光缆的质量也会越高,在性能方面也会拥有更为显著的优势。检验光缆的性能主要从光纤密度、机械强度、绝缘性能、防水防腐性能、使用寿命这几个方面考虑,如果光缆的光纤密度大,抗拉强度高,绝缘性能和防水抗潮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那么这类光缆无疑是铁路通信光缆施工时的首要选择。除此之外,不能因为优质光缆的价格高就选择劣质产品,这会降低施工质量,对通信效果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2敷设路径的选择
光缆的敷设路径不能过于随意,应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分析,尽量采用直线敷设的形式,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光缆敷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遮挡物,对于坚硬的山石应绕道避开,对于软质的土石块可以穿透打眼,但是在路基附近打眼时要尽量避开路基,防止对路基造成破壞。
2.3应力的控制
为了削弱应力的影响,在敷设光缆时要轻拿轻放,小心处理,施加的牵引力要在标准范围内,防止牵引力过大对光缆造成伤害。通常情况下,光缆的持续牵引力要在预设数值的75%以内,瞬时牵引力不能超过90%,在施加牵引力时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若采用人工敷设形式,要加强施工组织协调,防止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光缆的损坏,确保光缆的完整性;若采用直埋敷设形式,要清理和夯实沟底,坡度应在1/2直角以内,以达到减少应力的目的。
2.4光缆接续的各项问题
(1)光缆尾端处理。操作的时候要仔细检查,详细地了解图纸资料,认真察看光缆的走向,尾缆的剪切、开剥和固定安排就绪,分支光缆的尾端标记及有无过短、过长、漫杆、绞钢线,根据接续盒设置的情况,确定接续盒在杆线上的预固定位置,要做到条理清楚,进出井然,分支畅顺,尽量减少弯度,外形要做到美观;多余的光缆在切断剪除的过程当中,要快捷迅速,彻底切断,可采取分段环切并加热的方法;固定光缆的时候,要让光缆在接续盒内固定完好,如果有空隙可以利用废料填充,谨防光缆旋转扭动。(2)光缆接续过程。光缆接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业务水平,要有相当的熟练程度,操作手段诸如切、熔、盘、洁、测、剥、封样样精通。同时,还要具备专门的操作设备,提高光缆切割、熔接、测试的质量和精度,保证光缆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具体的接续流程如下:首先,光缆上套上对接部位补强的热缩加强芯;其次,取出光缆覆盖层,利用被覆钳垂直钳住光缆剩余20~30mm长的一次覆盖;最后,将光缆切割成一个相对平整、平滑的端面,使其与光缆轴心轴线相互垂直。(3)裸纤的清洁。在光缆接续之前还要对光纤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腐蚀光纤,影响通信的正常运行。一般选用工业酒精和脱脂棉来清洁光纤,将光线外层剥除后用脱脂棉蘸取工业酒精彻底擦拭,还应经常更换脱脂棉,避免清洁用品的反复利用对光缆造成二次污染。清洁完毕后要立即进行切割、接续施工。
结语:综上所述,铁路通信光缆施工要点在于选择质量和性能可靠的光缆,通过实地考察确定敷设路径,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组织管理,控制好应力和光缆接续的各项问题。除此之外,光缆接头所在位置附近要有便利的交通,而且要尽量避开人员密集区域,为后续的维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有效保证铁路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 考 文 献
[1]高志坚.铁路发展中铁路通信的要求探讨[J].知识经济,2015(08).
[2]佟明杰,焦巍峰.构建铁路通信资源管理系统[J].铁路技术创新,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