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大数据的几点思考
2017-03-11任丽慧
任丽慧
摘 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首先要建立涵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标准,为政府公共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大数据的使用上,开放的同时也要防止大数据被滥用,保障大数据安全使用。加快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精准化供给,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为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公共服务 大数据 智慧城市
人本身是最大的数据来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网民6.68亿、手机网民5.94亿,未来在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开发利用下,大数据与教育、医疗、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领域将深度融合,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必将呈现出全新的信息社会、智慧社会。可以想象,大数据将成为未来世界的DNA,一个国家拥有的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带来的实际效应将成为重要的竞争力。
挖掘处理大数据对象,再与各领域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智慧化等优势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在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技术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挖掘数据、整合数据、应用数据必将成为政府服务部门未来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应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服务,使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价值实现最大化。
利用大数据构建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
建立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逐渐完善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数据系统,建设涵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在内的基本民生保障数据系统,形成城乡居民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与供给水平比较数据系统,为缩小公共服务城乡差距,找准公共服务的短板和发力点,从而优化配置资源,让公共服务和产品到达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避免出现供给盲区与供给过剩的现象。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由简单粗放式向精准精细化跨越,进而用大数据技术驱动政府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和科学化。
在基础教育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建立各阶段学龄儿童基础数据库、电子学籍档案数据库、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使用数据库等,推动形成覆盖城市与农村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与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孩子。在医疗健康服务数据库方面,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等综合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技术应用平台,探索使用网络、手机、微信等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涵盖分级远程诊疗、防治、医养结合、健康咨询等服务的综合健康服务应用数据平台。在社会保障服务数据库方面,建设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等大数据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支撑大数据在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应用。智慧交通应与旅游协同应用大数据,积极探索交通跨部门、跨地域数据融合和互联创新,利用交通大数据提供便民出行信息服务、旅游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实现对重点景区旅游旺季游客流量的监控、预警和及时分流疏导,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便游客出行、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旅游消费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特别在人口老龄化数据系统方面,要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数据库,调控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分布,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利用大数据加快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标准
引入大数据技术,积极推进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应加快研究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健全标准化体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在我国已经有5年多时间,201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共服务标准化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范围、类型、制定、实施以及评价和改进进行了说明。之后于2012年出台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基本社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大数据给公共服务供给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简单地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必须设定政府“兜底”的量化标准,如果没有供给数量、质量、可及性等量化标准约束,机会均等就可能会落空。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数据,在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将民政、卫生、教育、文化等多部门建立的信息数据库加以归集、整合、转化,并进行挖掘、处理、分析,制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数量、质量、可及程度标准和财政投入标准的供给标准制度,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有效化。
统一数据标准,促进公共服务数据库归口和监管的统一
大数据要服务于公共服务领域,首先必须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共享的前提是统一数据标准,才能实现数据归口和监管的统一。因此数据标准化是数据交换共享的前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各部门自己也开发了一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开发主体不同,资金来源也不同,加上信息化建设归口和监管的不统一,造成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标准、格式不统一,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影响数据的开放和利用。
要尽快建立公共服务大数据的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在数据采集、指标口径、分类目录、访问接口、交换接口、数据质量、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加快进度,充分发挥统一的数据标准在提升服务能力、支撑行业管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保障公共服务大数据的安全,防止被滥用
大数据资源自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经挖掘分析后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大数据加速向更为广泛的领域渗透,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安全威胁也将全面辐射到各行各业。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共享开放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交通、旅游等机构为实现服务增值,对流动数据的需求更加突出,企业为产品定制和精准营销,需要用戶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决策支撑,但是目前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缺乏统筹有力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个人隐私、涉密数据的保护将成为今后大数据开放利用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因此,应加快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中的权限设置,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建设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营造大数据开放利用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克瑞莎·泰勒.医疗革命:大数据与分析如何改变医疗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M].2016,(7).
[2]康路晨.一本书读懂大数据时代.民主与建设出版社[M].2015,(4).
[3]李杰.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M].2016,(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作者简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