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撸起袖子拼命干
2017-03-11瑞鹤
瑞鹤
元旦刚过,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议,这既是去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会,也是新一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动员部署会。
河南农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特别是2016年5月全省第一次推进会议以来,河南对脱贫攻坚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广度、深度、精准度前所未有。
眼下,全省上下正在以昂扬向上的斗志,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戮力同心,攻坚拔寨首战告捷
2016年,河南脱贫攻坚开局良好、首战告捷,圆满完成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任务,兰考、滑县脱贫摘帽如期实现。
河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成立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省委书记谢伏瞻19次、省长陈润儿17次到贫困地区及所联系县调研指导。河南把“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摆在2016年全省16项重点民生实事首位。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利用1个多月时间,组织动员14万多人,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大幅度提高,信息數据和档卡资料进一步完善。
河南全省共选派1.2万名第一书记,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省、市、县共有9523家单位参与定点扶贫,派遣蹲点干部2.8万多人,实现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各级层层选派干部,实现对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同时,省级制定贫困退出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市、县两级认真把好贫困退出关口,着力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退出。
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筹划、亲自参与、亲自推动,在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精准管理“五个办法”、精准扶贫“五个方案”、基础保障“五个专项方案”和责任、督查、考核“三个文件”。省直有关单位出台一系列脱贫攻坚配套文件,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对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拿出了针对性措施,体现了超常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解决了过去多年想办但办不好、办不成的事。
河南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的战略部署具体化,重点做好“转、扶、搬、保、救”五篇文章。去年,全省建设搬迁安置点349个,搬迁9.74万人;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和保险救助,发挥社会保障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统筹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救助和慈善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河南成立10个督导组,从去年3月到12月,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7次督导。特别是第6轮综合督导,采取推磨互查的办法,对贫困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138个县(包括85个非贫困县)进行拉网式督查。督导组进村入户、深入一线,摸清情况、发现问题,传递压力、瞄准整改,促进了落实、推动了工作。
正视问题,找准短板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战只打了一年,举措落实、政策见效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攻坚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难还会逐渐暴露,特别是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分析的形式主义影响脱贫实效等五个方面问题在我省也不同程度存在,必须高度警惕、切实解决。”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议上强调。
经过一年来的推进,河南精准识别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完成建档立卡。但还存在识别和退出程序不规范、信息登记不准确、档案管理缺失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贫困人口应进未进、非贫困人口应出未出的问题;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的家庭人数与实际人数不一致,有的致贫原因空缺,填写收入与实际不符等。
当前,精准施策的思想正在深入人心,但实际工作中差距还不小。有的地方简单把老政策贴上精准标签,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有的地方没有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的脱贫路径,不研判市场需求、不考虑客观条件,盲目跟风,项目决策简单草率,同质化、一窝蜂问题也比较突出。
部分地方还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混乱。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在很多地方是老大难问题。审计署对我省扶贫资金项目审计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培训机构套取、骗取“雨露计划”资金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延续至今。
前段时间,河南省纪委曝光了一些典型问题:有的虚报冒领,有的优亲厚友,有的贪污挪用,有的违规乱收费,有的失职失责。河南在督导检查中还发现,扶贫资金不兑现或资金滞留、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比较突出。
调研中还了解到,有的不全面考虑脱贫标准,单纯计算当年收入,把并未脱贫的贫困人口“算”出去,造成贫困人口“被脱贫”。还有的地方只顾眼前,一味地搞短期突击,急于求成,脱贫目标层层加码,脱贫方式热衷于“短平快”“热见效”,不注意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研究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长效措施,不考虑从根本上稳定脱贫,导致一些贫困群众即使脱贫了也是治标不治本、不可持续,很容易反弹返贫。
此外,从各地推进情况看,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贫困县、贫困村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程度较高、成效较好,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重视程度较低、成效较差。据了解,很多非贫困县本级财政就没有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从政府层面来看,一些地方为图省事、赶进度,大包大揽,“干部干、群众看”,脱贫攻坚变成政府的“独角戏”,造成政策养懒汉;一些地方扶贫不实事求是,该给的给了,不该给的也给了,导致非贫困户也争当贫困户。从贫困群众层面来看,有的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生动力不强,安于现状,单纯依靠外界帮扶被动脱贫;有的“等着扶、躺着要”,靠穷吃穷,依赖政策不愿脱贫。
此外,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工作亟待强化。比如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扶贫资金投入短缺,干部帮扶力量不足,扶贫机构力量薄弱等。
聚焦精准,撸起袖子苦干实干
“在今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说。
2017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按照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计划,河南今年要对12.4万深石山区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1700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要实现固始、光山、新县、潢川、沈丘、新蔡6个国定贫困县和伊川、叶县、舞阳、方城4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要实现1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針对一些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基础仍不扎实,部分地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少数地方帮扶工作不够扎实,部分地方还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混乱等问题,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提出了“聚焦精准,协调推进”的建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如果在“精准”上不能很好“对标”,脱贫攻坚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谢伏瞻指出,精准识别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要把精准识别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真正把基础搞扎实、数据搞准确;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精准识别“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办法,实事求是地识别、统计贫困人口;要抓好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把真正符合条件的识别进来,把已达标可退出的非贫困户识别出去。
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谢伏瞻要求,要抓好扶贫措施对症下药,坚持精准施策。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用硬办法啃下“硬骨头”;要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要统筹运用“转、扶、搬、保、救”各项政策举措,确保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贫困人口搬得出、可就业、能脱贫。
要抓好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中央很重视,各地投入很大,社会关注度很高,不仅要真正用到贫困老百姓身上,还要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实效。要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保持对扶贫资金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检查和曝光力度,对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必须铁腕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谢伏瞻说。
此外,谢伏瞻还提出,工作中不下气力,靠弄虚作假来完成目标,中央不答应,省委不答应,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决不允许急功近利、试图把贫困人口“算”少来蒙混过关。要注重长短结合,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贫困县、贫困村作为脱贫重头戏,理所应当拿出真金白银,真刀真枪地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但对那些非贫困县的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要下功夫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决防止有些地方搞得轰轰烈烈,有些地方冷冷清清、置身事外。
谢伏瞻还提出,要坚持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双轮驱动”,扶贫先扶志,要注重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在完善输血机制、健全失血救助的同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这一脱贫主体的积极性,决不能为图省事、赶进度,大包大揽,导致“等着扶、躺着要”思想,造成政策养懒汉。
为此,谢伏瞻建议要坚持扶贫工作与全局工作同步推进。“要注重十个指头‘弹钢琴,将脱贫攻坚放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来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经济发展好、民生保障好、环境营造好、乡村建设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与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和本职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议上,河南省省长陈润儿提出了“注意创新抓落实”“持续发力抓重点”的思路。他强调,要激发内生动力,抓好正面宣传、正面鼓励、正面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正确认识贫困,主动摘掉帽子;要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盘活资源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落实扶贫政策,抓好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的落实,为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政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加大交通脱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电力扶贫和水利扶贫的力度,促进脱贫尽快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