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问责制亟待建立
2017-03-10李崴
李崴
虚假统计数据不仅会影响政府决策,更威胁国家长治久安,尤其是人口数据。俄罗斯科学院人口和生态中心主任曾言,俄罗斯生育率在1966年就低于更替水平,但被复杂的数字游戏遮盖。长期低生育率恶化了前苏联社会经济问题,等到1990年危机全面爆发后,势头已无法扭转。
我国人口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971-1979年,我国生育率从5.81直线下降到接近更替水平的2.75,但1980年《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称,若生育趋势不变,我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40亿。之后,严厉的一胎化政策得以实施。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但却未被采信。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当年生育率仅有1.22,但以漏报为由大幅调高后的1.8却成为决策依据到2010年,导致人口预测长期高估。
每年出生人口是反映国家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与该指标相关的数据源有三类:一是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二是由当年抽样调查生育率推算的出生人口,三是由人口普查回测的当年出生人口。第三类数据最权威,但只有到人口普查时才能获得。第一类广受关注,但却有高估倾向。比如,2001-2009年每年公布的出生人数比2010年人口普查回测数要高出46万到280万不等。
2010年之前,第一类与根据第二类推算出的出生人口,在2010年之前相差仅几十万,但在2010年之后却加速扩大。如,2015年1%小普查的生育率仅1.05,由此推算出生人口仅1150万,比公布的1655万出生人口要少500多万。每年多达500万的出入,到底出于何种原因,可能要到2020年人口普查后才会得到。
教育、公安和卫生部门公布的入学、户籍、分娩等数据也被用作修正人口普查数据的依据。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虚报(或瞒报)人口在教育、医疗、扶贫转移支付及争取基建项目上有利可图,这些数据也未必准确。以入学数据为例,1988-1996年小学招生20542万,与2000年人口普查对应的10-18岁的20930万基本一致。但从1997年起,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承担,改为中央和地方分担后,小学招生数开始大幅超过人口普查数:1997-2006年小学招生19514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对应的0-9岁的15913万多出23%。
鉴于此,笔者建议:成立向高层负责的人口统计独立调查小组;确定人口普查和抽样数据的权威性,禁止任何部门对其进行修改;成立独立机构,整合人口统计,定期发布数据源多元、格式规范、可对比的报告。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该规划能否成功实施,关系重大,我们有必要对其实施效果设定明确的预警标志和问责机制。▲
(作者是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