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2017-03-10赵顺顺

环球市场 2017年29期
关键词:苗种细菌性水产

赵顺顺

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管委会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赵顺顺

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管委会

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及商品饲料投喂量加大,水体环境的受污染,在水产养殖中,引来了一个头号敌人,那就是水产养殖病害。病害一旦加重,则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养殖户为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煞费苦心,但是往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当前的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种类、原因,并且提出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病害发生之前有所防备,在病害发生之后有所补救。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1 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

目前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主要有如下情况,首先是病害种类较多,而且新的病害在不断出现。有些病害因为是第一次发生,很难提前发现,再加上有些养殖户对病害的防治意识还不够强,使得新的病害会持续一段时间。其次,病害流行范围广,病害发生频率很高。现在水产养殖的区域越来越多,也自然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范围变广,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大。例如鱼类寄生虫疾病主要是锚头鳋病及中华鳋病,这两种病一般在30℃发生最多。虾蟹纤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生较多, 随着虾类养殖面积增大,虾类细菌性疾病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繁,主要是黑鳃病、红腿病及弧菌病等。

2 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原因

2.1 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

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

2.2 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

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水产病害发生时,药物使用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

2.3 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

2.4 病急乱投医

当前,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的病害防范理念较差,平时不注重病害的预防,一旦出现大量发病死鱼现象,便高度紧张,病急乱投医,各类药物大量使用,使得鱼病治理成了一个药物的试验场所。这种无病不防范,有病胡乱使用药物的行为,不但形成了非常多的耐药病害,使得病害治理更加困难,而且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象药源性的损害或是中毒等,产生了新的药源性问题。

3 加强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

3.1 细菌性病害防治

发生的细菌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需要进行消毒的包括鱼池、苗种,两者皆不可少。鱼池消毒要在秋冬季产量收获后,曝晒鱼池,放置约一个半月时间,然后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用药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两种。其中生石灰清塘消毒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加池塘中钙质,且有直接施肥的作用,生石灰还能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

3.2 水产苗种投放前做好消毒检疫工作

水产养殖者购进的苗种并不能保证都是安全的,有的可能带有某种病菌,假如不经消毒检疫就进行投放,将会把病菌带入整个养殖环境中,一旦扩散传染将造成大规模的病害爆发,可能会导致大量养殖物种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水产养殖者在投放苗种之前一定要做好苗种的消毒检疫工作。检疫工作可以通过相关检疫部门的协助完成,检疫部门要加强检疫设备和技术投入,提高检疫的质量。苗种消毒工作可以采取药浴的方式,将苗种在消毒容易中浸泡,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3.3 鱼虾蟹类病害的防治

鱼类寄生虫疾病,在5~7天内必须连续用药两次,因为第一次只能杀死成虫,其虫卵未能杀死,在30℃左右时,其虫卵4~5天孵化成成虫,而尚未产卵,这时二次杀虫,可较为彻底。

虾蟹纤毛虫病:一般可用甲壳宁200克/亩·米水深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隔天可再用一次。甲壳宁不仅可杀纤毛虫,还有杀藻类及杀菌作用。若藻类较多时,可再用一次青苔宁,用量50克/亩·米水深,若池水矿物质含量较高时,可适当加大用量。

虾类细菌性疾病:其预防主要可用二氯海因0.3~0.4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月一次。治疗:第1天用二氯海因0.4毫克/升全池泼洒,第2~4天用克暴灵(鱼复宁Ⅱ型)按饵料量0.5%拌饵内服,第5天再用二氯海因泼洒一次,用量为0.4毫克/升。对于高密度养虾,我们建议添加虾添加剂及脱壳素于饲料中,提高虾本身抗病力。

3.3 采用远程诊断技术

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

总之,水产养殖业对于病害的防范与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主管机构需要更加深入的完善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系统,加强对于水产养殖病害出现的预报、预估等相关工作,提升水产品的安全等级,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 陆松.生物技术在螃蟹养殖病害防治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32+235.

[2] 吴淑勤,王亚军.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水产,2010,(08):9-10.

猜你喜欢

苗种细菌性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加油!水产人!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