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语研究的新拓展
——评罗昕如教授新作《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

2017-03-10孙叶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桂北官话声母

孙叶林

湘语研究的新拓展
——评罗昕如教授新作《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

孙叶林

湘语研究一直是湖南师范大学众多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通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湘地湘语的整体情况及其内部各代表方言点状况基本上为学界掌握。非湘地湘语的生态如何?其中语言迁徙过程如何?它们与湘地湘语有哪些区别?在外地强势语言的影响下,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语言规律?近年来,湖南师大罗昕如教授突破自我,大胆创新,其新作《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首次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著作以处在桂北这片特定地带的广西湘语为例,全面揭示接触演变中广西湘语的语言生态,探讨了一个大方言在异地与别的大方言长期接触产生演变的规律与相关问题。研究成果填补了非湘地湘语研究的空白,对于推动湘语的全面研究、认识汉语方言的发展历史、丰富和发展方言接触与演变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一、全面系统,重点突出

《研究》源于作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时7年,全书计56万多字,研究目标宏大,总体结构十分严谨,绪论、分论、总论、结论四个部分井然有序,层层推进。总体的研究思路是:在充分描写分析广西湘语语言面貌的基础上,通过与湖南湘语和西南官话的比较,探讨湘语在广西境内接触与演变的有关理论问题及其方言的性质和归属问题。语言事实的揭示与语言规律的探讨相得益彰。《研究》既有相互接触的两种方言(湘语和西南官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全面比较,又有广西境内湘语和境外湖南湘语的比较研究,从而多侧面全方位揭示了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演变情况。诚如鲍厚星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说:“总之,书中的多重比较,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内容的成色。”

《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广西湘语的方方面面,但该著作并不是面面俱到、止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分析,相反,著作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如分论部分全面描写广西湘语的语音面貌,选择了旨在展现桂北四县湘语片性质的湘语集中分布区域的5个点和湘语方言岛性质的散点分布的3个点。在描写湘语代表点语音面貌时,又是从语音系统与音韵特点、文白异读、同音字汇等角度进行。这样,湘语集中点和散点相结合,共同揭示广西湘语的语音面貌。这种语言点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全面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这与罗昕如教授长期耕耘湘语的深厚学术积累密切相关。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种研究着力点的选择在全书比比皆是。如总论部分讨论广西湘语词法句法特点和演变情况时,选择了10类有湖南湘语特色的词法现象和4类句法现象对广西6个湘语点和一个西南官话点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展开比较分析与讨论,对于广西湘语独具特色的句法现象更是进行深入分析。如“广西湘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一节,先是细致入微地描写广西湘语重叠式反复问句“VV(O)”的7种构成形式,然后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对广西湘语“VV(O)”的形成和来源展开了抽丝剥茧样的分析,再从地缘人文历史等方面印证“桂北全州、兴安、灌阳、资源四县地理上与湖南南部湘语区相邻……正是历史上永州人南迁把永州话带到了全州、兴安,才导致跨省的两地具有一些一致的语言特征”。

总之,该著作通过广西湘语和与之相接触的桂林西南官话的比较,分析了广西湘语与强势方言西南官话长期接触碰撞中的语言全貌,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方言的接触背景、接触类型;通过广西湘语和湖南湘语之间的比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广西湘语和湖南湘语源和流的关系;再综合三者的比较,探索分析广西湘语的接触演变规律及方言归属。这样,该著作把共时比较与历时溯源相结合,今音与古音相结合,历史、人文资料分析与语言事实分析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广西湘语的基本面貌、接触演变规律。就我们所知,该书是第一部全面研究境外湘语接触演变的学术专著,是湘语研究文库和方言接触研究文库中相当重要的文献。

二、注重调研,材料翔实

材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李荣先生曾说过:“方言调查就得实地调查,实地记录,认真分析,认真研究”。广西湘语是湖南湘语在广西境内的延伸,既有形成湘语片性质的集中区域,又有湘语方言岛性质的散点分布,掌握大量的方言材料,是完成《研究》的基础。因此《研究》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提供了大量全新的方言材料,该著作选择了桂北8个湘语代表点和1个官话代表点,实地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调查,其中语音的描写尤为详尽,提供的材料尤为详实,还提供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详细的移民史,具有广西湘语资料汇编的性质,是继续研究广西湘语不可或缺的一本好书。鲍厚星先生在该书《序》中评述道:“对于桂北一带的湘语,过去曾给我们留下了比较固定的印象,但现在对这样一个大课题做出正面的切实的回答,没有通过实地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就没有办法开展真正的研究。显而易见,作者在获取第一手材料方面,做得很扎实,下了很大功夫”。如“广西湘语词汇讨论”一节中,作者选择了具有湖南湘语特色的词语273条对6个广西湘语代表点和1个官话代表点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以数字、图表等手段进行统计,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为语言现象定性:“这一抽样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273个湖南湘语特色词中,……可见从所调查的湖南特色词来看,广西湘语整体上保留了湖南湘语特色词的比例高于发生演变的比例。”(见该书第448页)这种定量调查研究为揭示方言接触中普遍性的规律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三、论述深入,新见迭出

《研究》在占有大量方言材料的基础上,不仅描写细致入微,而且论析深入,重视理论探讨,思辨色彩强。书中对广西湘语中古全浊声母今读、舌叶音声母、湘语小称表示法、重叠式反复问句等现象的探讨尤为令人称道。如“广西湘语古全浊声母今读分析”一节,先列表展示了广西湘语8个点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种种情况,揭示了广西湘语古全浊声母接触演变中的各种变化,接着引用鲍厚星先生“湘方言古全浊声母和古入声的演变情况分类”理论进行分析,再从发音特征以及历史文献上关于广西湘语古全浊声母读音的记载情况推导出:“……可见在官话的影响下,广西湘语各点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浊音清化的变化。这一演变轨迹与湖南湘语浊音演变轨迹是一致的,符合湘语浊音演变的一般规律。(见该书第279—280页)。”这样的描述和分析因其细致准确又符合方言实际,更易使人认可和信服。

《研究》非常重视理论思索,该著作揭示广西湘语复杂的语言生态,探讨广西湘语的特点、归属、演变情况以及与湖南湘语的源流关系。但作者并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分析形成这种种情况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如《研究》中结论部分关于“接触背景”“接触类型”的论述精彩纷呈。现略摘如下:“从接触方式看,广西湘语与官话的接触有移民接触、权威方言的辐射影响、临界接触和双方言接触等方式。”“从接触程度看,分为深层接触与浅层接触,桂北四县成片湘语属深层接触,散点分布于桂北的湘语属浅层接触。”(见该书第457-458页)对此,鲍厚星先生在该书《序》中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我认为,本书作者对接触背景,尤其是接触类型的研究着力甚勤,多有创获。可以预期,本书的出版将对方言接触与演变的研究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学术研究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充实和完善,方言研究也不例外。《研究》立足新的视角,提供全新的方言材料,进行新的理论探讨,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拓宽了汉语方言的研究领域,书写了汉语方言研究的新篇章。研究是无止境的,《研究》的结语部分把这些研究成果定为“一些已知”,明确指出“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作者描述的这些“未知”,与其说是体现了一种科学、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不如说是给后继研究者们点燃了一盏前行的明灯,激励他们去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去探索一个又一个的未知。

(作者系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编校 邓胤龙)

猜你喜欢

桂北官话声母
“桂师人画桂北”2023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桂北写生美术作品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Negative transfer of Henan Dialectto English Pronunciation
桂北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