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10冯淑珍
冯淑珍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冯淑珍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近些年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存在观念落后、旅游产品单一、管理机制不顺、品牌不响亮等问题,要从加强领导、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促进天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天水;文化旅游;对策建议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丝路文化长廊建设、打造文化旅游高地”的发展思路,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和品牌,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
一、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重镇,具有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五大文化。同时天水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甘肃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有“陇上江南”之称,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全市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0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33处;旅游景区景点228处,A级景区32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7处;古文化遗址50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
近年来,天水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有效推动了全市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3.2亿元上升到12.31亿元,占GDP比重从1.03%上升到2.22%;累计接待游客从“十一五”末的682.3万人次增加到2074.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36.95亿元增加到119.7亿元,占GDP比重从12.4%上升到21.6%。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5.51亿元,同比增速达25.9%;累计接待游客2778.8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8.77亿元。
二、天水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天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文化旅游大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化观念不足
由于地处西部落后地区,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相关管理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缺乏对市场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深刻认识,缺少新时期文化经济理念上的创新,更缺少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二)综合开发滞后,文化旅游产品单一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文化品位有待提升。普遍存在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二是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全市现有的5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旅游商品的地域化、特色化、系列化水平低,没有较大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三是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农家乐起步晚、规模小、分布散,普遍存在盲目经营、缺乏农家特色、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一方面管理体制混乱导致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不活,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另一方面各景区多头管理造成景区各自为政,导致旅游服务不到位,损害游客利益。
(四)文化旅游品牌辨识度较低,对外宣传有待加强
对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掘欠缺,文化味不足,探索创建城市品牌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培育天水文化旅游新品牌的力度不强,缺乏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应有的韧劲和张力,导致特色彰显不突出,文化旅游品牌不响亮。另外,由于宣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宣传促销方式单一,造成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难以产生强势宣传效应。
三、促进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文化旅游的组织领导
一要政策倾斜。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天水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园区建设、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促进景区环境建设。二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给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要精心设计和规划。要对文化旅游的规模、方位、形式进行认真设计和全面规划。重点围绕寻根祭祖、精品旅游调制线路,规划地方特色产品开发、加工,确保文化旅游资源与市场对接。
(二)全面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要围绕“一轴贯穿,两核引领,三区支撑,四线驱动”的总体布局,加快实施“11411”(做强一个精品景区、打造一个圣地、重点培育四条旅游线、积极培育一条成长型旅游线、形成一个旅游圈)工程,推动旅游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文化创意型、市场低端型向市场高端型转变。创排一批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拳头文化产品,推动《一画开天》旅游版主题舞剧和以麦积山为题材的大型实景演出,培育“天水大舞台”民俗综艺演出,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说唱演出和小剧目演出。
(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一要全面创设品牌。要采取广泛征文、大奖赛等有效方式,出版系列文化旅游丛书、出版乡土教材,塑造独具地方文化色彩,展示地方文化魅力的文艺作品。二要深入挖掘旅游品牌。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天水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和想法。三要广泛宣传品牌。重点要通过媒体宣传、书报宣传、产品宣传、大型文艺作品宣传、开发园区宣传、群众文体活动宣传等形式,提升天水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着力加强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一要大力推进陇东南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为目标,加强与平凉、庆阳、陇南、定西等市的合作交流,依托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周祖秦祖等祖脉文化资源,建立陇东南五市文化旅游合作新机制。二要大力推动关天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平台,建立合作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合力。三要大力推进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以原“西交会”四省(区)十六方为成员主体,倡议成立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市场。
[1]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2011年第8期.
[2]马奇柯.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N].求是,2015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