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2017-03-10卢玲玲
卢 玲 玲
(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卢 玲 玲
(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18世纪末,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需要扩大帝国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使英国能以新的“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扩张。“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应运而生。当时英国很多经济、社会学家大力推崇这种新的帝国观念,主张抛弃重商主义、推广自由贸易,但认为殖民地是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18世纪后期,那些具有远见的政治家率先接受了“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并将之用于英帝国改革的实践中。19世纪上半期,随着自由贸易改革运动的胜利,“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理论被英国政治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自由贸易与殖民占领一起成为了英帝国扩张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帝国政策;英帝国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庞大的帝国版图是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象征。然而传统的研究只限于英帝国的正式版图,认为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是英国“帝国主义”的主要体现。但这无法解释如下现象: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的19世纪,英国要求解放殖民地的呼声为何不断高涨?在自由贸易原则和自由主义推广运用的同时,英帝国的版图为何会迅速扩大?英国为何会加强对某些殖民地的控制,却放松对另外一些殖民地的控制?1953年,英国学者加拉格尔和罗宾逊在《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一文中提出了“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概念,对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进行解释。他们指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是19世纪英帝国扩张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如果可能就采用非正式的手段,如果必要就进行正式的兼并”。*John Gallagher and Ronald Robinson, “The Imperialism of Free Trade,”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6, No.1,1953, pp.1, 3.因此,“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很快引起国外学界的关注,并成为重新审视19世纪英帝国的重要视角。*H.S.Ferns, “Britain’s Informal Empire in Argentina, 1806—1914,” Past & Present, No.4, 1953; H.S.Ferns, Britain and Argenti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0; D.C.M.Platt, Business Imperialism 1840—1930: An Inquiry Based on British Experience in Latin America,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77.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英国由旧帝国向新帝国的转变历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9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年英帝国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其思想内涵,及其对于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与帝国管理模式的影响等问题论述较少。但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英帝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进行考察。
一、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产生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生对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工厂制的推广,英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工业品的质量愈加精进,英国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为英国帝国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首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其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依赖增大。在棉纺织方面,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直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1812年,英国一个纺纱工的生产效率相当于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的200倍!*Phyllis Deane and W.A.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83.1827年,750名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的棉线相当于之前20万名手工纺织工生产的总和。在18世纪的最后40年,英国棉纺织业的产量增加了25倍。*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51页;王章辉:《英国经济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68页。在重工业方面,采煤与冶铁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1770年,英国煤炭产量仅为600万吨, 1830年激增至3370万吨, 1850年进一步增加到4940万吨。*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第251页;王章辉:《英国经济史》,第170页。Phyllis Deane and W.A.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 p.216.从1788年到1840年,英国生铁的产量由6.83万吨增至139.64万吨。*B.R.Mitchell, Abstract of British History Stat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p.131.工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业原料消费量的增大,但英国对于农业生产的关注却因工业革命而减少,农产品的产量因而下降,唯有通过海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工业发展对于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英国年均进口的纺织原料从1784年的468万英镑增至1856年的4283.1万英镑;从1819年到1861年,英国年均原棉进口量增长了近8倍。*Eric J.Evans, The Forging of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2001, p.499; Phyllis Deane and W.A.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 p.187.这意味着英国需要扩大帝国版图,以确保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
其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使英国可以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获得所需的经济利益。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据统计,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9000万英镑迅速增至46.4亿英镑。英国工业产量所占比重也迅速增加。182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炭、生铁分别占当时世界煤炭和生铁总产量的75%与40%,其工业产值也占到了当时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王章辉:《英国经济史》,第169页;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第257页。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据统计,到1856年,英国出口的纺织品和钢铁制品的价值总额分别达4762.8万英镑和586万英镑。*Eric J.Evans, The Forging of the Modern State, p.500.1850年时,英国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达21%。*王章辉:《英国经济史》,第274页。超强的经济实力一方面可以使英国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渗入他国的殖民地;另一方面也使它可以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强化对殖民地的控制,并进行新的扩张。
再次,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原有的阶级结构,工业资本家成了资产阶级的主体,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工业革命之前,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在英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大片土地的土地贵族控制了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18世纪前期,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英国虽已出现了少数资本家,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银行家和商人。*王章辉:《英国经济史》,第178页。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并很快取代农业成为英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英国工业资本家人数因此迅速增多,其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最终,英国的工业资本家不仅取代土地贵族成为了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主体,而且取代商业资本家成为了资产阶级的主体。与土地贵族和商业资本家不同,英国工业资本家的经济实力更强大,与海外市场的联系也更紧密,因而积极主张以“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扩张。
此外,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社会基本矛盾的凸显和经济危机的频发,也使得海外扩张成为缓解矛盾的必然举措。英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生产和资本的大量过剩;工人阶级却越来越贫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工业生产力,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例如,1786年时英国100支棉纱的售价可达到38先令,1800年时其价格下降到9先令5便士,1832年时其价格进一步跌至2先令11便士。*Edward Baines, History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e in Great Britain, London: H.Fisher, R.Fisher, and P.Jackson, 1835, p.357.但英国的工人阶级(除少数熟练工人外)并未从生产的发展中获益。虽然从绝对数值来看,英国工人的工资在1760—1820年之间增长了100%;但从购买力来看,他们的工资所得实质上下降了33%。*Arnold Toynbee, Lectures 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England,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LTD, 1928, p.106.因此,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巨额财富大多聚集到了少数大工厂主手中,工人阶级却日益赤贫化。而与此同时,英国的人口从1751年的725万骤增至1831年的1653.9万,*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姚曾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79页。这意味着英国贫困民众在日益增多。其结果是:英国的各大工厂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但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英国民众的购买力,导致生产和资本的大量过剩,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根据法国学者保尔·芒图的统计,从1780年到1800年,英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其中最严重的有两次。1788—1789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工厂裁员甚至关闭。这次危机对英国纺织业的打击如此之大,以至于当时的一位工厂主这样说道:“1788年,我认为棉纺织工业不会复兴了”。*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陈希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24页。1793年,一场始于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以更为猛烈之势席卷了英国。这场危机导致约100家银行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倒闭;大约12个纺纱厂在1793年宣告破产;英国的原料进口也由原来的3500万英镑骤降至1900万英镑。*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第224—226页。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因而成为了英国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英国需要维持和扩大殖民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将之作为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的场所。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英国能够以自由贸易为手段,通过更加高效与隐蔽的方式扩大殖民版图。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践者。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二、 英国思想界对“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推崇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同,近代早期英国建立帝国的主要目的是从殖民地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益。其思想基础是重商主义,即为了让殖民地更好地服务于母国的利益,殖民母国应该对殖民地的工业和贸易进行管控,禁止其发展某些产业,规定其某些产品只能销往母国。*C.P.Hill,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975,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0, p.55由于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经济实力比较弱小,所以重商主义者非常重视贸易垄断和贸易的出超地位。他们主张用暴力手段扩大和保护殖民地,认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一样,是一场“零和博弈”,一方之所得将会导致另一方之所失。*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p.2.在这种帝国观念的推动下,英国逐渐建立了以北美13州为中心的第一帝国。工业革命发生后,在新经济形势的推动下,英国的帝国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学家大力推崇的观点。
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专著《国富论》中批驳了重商主义,主张放弃传统的殖民统治方式,奉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他认为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世界的资源与财富,重商主义的狭隘贸易观点已过时。“垄断殖民地贸易本来是为了本国产业的利益,可实际上不但没有发展哪怕是一点点本国产业,反而削弱了本国产业……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的利润率,从而略微增加了我国商人的所得……但却是为了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小阶层的小利益,伤害了这个国家所有其他阶层和所有其他国家所有阶层的利益。”*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442页。
与此同时,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是建立在人类理性之上的行为模式,各国的贸易动机虽然是自私的,但最终结果却增加了所有国家的财富,因而这种贸易关系对所有国家都有利。而传统的殖民统治只会增加母国的负担。他分析指出,英国进行殖民的“唯一目的”,就是“一直维持垄断”。但对英国来说,殖民地“从未提供任何收入和部队”。英国却为了维持殖民统治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与人员代价。因此,在目前的体制下,“英国统治殖民地一无所得,只有损失”,“如果英国主动放弃对所属殖民地的所有统治权……英国不仅能立即从殖民地平时每年全部军费中解脱出来,还能与殖民地订立商约,从而有效地确保自由贸易。这与现在享有的垄断权相比,对大多数人民更有利。”*亚当·斯密:《国富论》,第444—445页。
《国富论》的出版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尽管当时思想家对此的理解角度不同,但大都推崇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的观点。与亚当·斯密同时代的学者乔赛亚·杜克尔(Josiah Tucker)也指出:“贸易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友谊”。“英国应该相信自己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和信贷能力,英国仅靠自己的资本就能控制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在旧的贸易体系中,英国必须从自己的殖民地购买那些本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从其他地方购得的工业原料。因此,放弃殖民地和实行自由贸易比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更为有利。”*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p.20-21.
1790年,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者杰米里·边沁(Jeremy Bentham)在批评《航海条例》(重商主义的主要标志)和英国的殖民政策时指出:“一国的贸易发展只受资本数量的限制,与市场的大小无关”,“贸易是资本之子,如果你不能将更多的资本用于贸易,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促进你的贸易发展;如果你拥有足够的资本,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你拥有贸易”*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6; Jeremy Bentham, Emancipate Your Colonies: Addressed to the National Convention of France, London: C. and W.Reynell, 1838, p.16.。同时,边沁也指出,即便不进行殖民控制,宗主国也可以同殖民地发展互利贸易,殖民统治限制了英国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在《从海外脱身》(Rid Yourselves of Ultramaria)一书中,边沁强调:“殖民地虽然对少数统治者有利,但却损害了全体民众的利益。”*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6.因此,他呼吁英国政府解放殖民地,从海外事务中脱身。
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在撰写《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殖民地”词条时指出,“殖民地是战争之源,是为少数贵族阶层和富商牟利的工具。”*James Mill, The Article “Colony”, from the supplement to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London: Edingburgh, 1824, pp.272-273.他也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海外贸易是一国财富的主要来源。*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7.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他指出: “在商业完全自由的体制下,各国都必然地将其资本和劳动力用于对本国最有利的方面。这种对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同整体的普遍利益联系在一起。”*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94页。
尽管当时的思想巨擘大都强调自由贸易,以及资本在帝国中的重要性,但并不否定殖民地存在的必要性。亚当·斯密认为殖民地仍是英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6.杰米里·边沁也指出:“殖民地是解决英国剩余劳动力、人口以及资本的有效途径,因而也是解决英国经济问题的有效方式。”*Bernard Semmel, The Rise of Free Trade Imperialism: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the Empire of Free Trade and Imperialism, 1750—18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93.詹姆斯·密尔称,英国人口增加会导致工人工资的降低、贫困与饥荒;赴海外开拓新的土地则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James Mill, The Article “Colony”, from the Supplement to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p.262.大卫·李嘉图也担心英国有限的土地不能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因而将扩展海外殖民地作为问题解决之道。*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7.
在“自由贸易”观念已在英国思想界形成巨大声势之时,有些思想家则持相反的立场,对英国的经济前景持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的商品、资金和人口的过量增长,这将最终妨碍英国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T.R.Malthus)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反对过分依赖贸易,认为工业发展带来的产品和资本的过剩会导致利润降低,因而是有害的,贸易带来的繁荣也是暂时的,不能对其过分依赖。只有农业与工业的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繁荣。*Thomas Robert Malthus, Additions to the Fourth and Former Editions of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London: John Murray, Albemarle-Street, 1817, p.146.在他看来,随着英国资本日益膨胀,人口迅速增加,市场与食品将成为制约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危机就是“大量过剩的资本无法在有限的领域内得到有效利用”的结果。*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3.因此,殖民扩张成为解决英国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正如马尔萨斯所言:“整个英帝国的农业资源足够供养的人口相当于现有英国人口的3倍”。*Thomas Robert Malthus, Additions to the Fourth and Former Editions of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pp.111-112, 119, 199.尽管如此,马尔萨斯关于建立殖民地的主张立足点是解决人口与食品的问题。他并不反对自由贸易,只是反对过度依赖贸易。
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自由贸易和殖民扩张的思潮是相互统一的,都是由工业革命缔造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强调自由贸易是为了最终打破土地贵族与传统商人对于英国经济的垄断。因为重商主义对于土地贵族和传统商人更有益,而自由贸易则有助于新兴的企业家开拓海外市场。正如大卫·李嘉图所言:“只有最有效地分配总资本,也就是普遍实行自由贸易,才能充分保障整体利益。”*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242页。而工业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主张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总之,工业革命后,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受到挑战,英国思想界也开始批判传统的帝国思想与殖民理论,推崇“自由贸易帝国主义”。虽然当时的英国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潮:一方面,自由贸易被赋予了普遍性的意义,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扩张的工具,传统的殖民主义受到了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及其他欧洲强权的竞争使英国不可能轻易放弃殖民传统。但以海权与贸易立国的英国,无论是奉行重商主义进行殖民扩张,还是实行自由贸易,其落脚点都是扩大海外市场与贸易特权。“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恰好能巧妙地化解殖民扩张与自由贸易之间的矛盾,达到英国所期盼的目标。
三、英国殖民与帝国政策的转变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思潮变化也逐渐渗透到英国政治领域,对其帝国与殖民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和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等政治家的帝国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他们的推动下,英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单一的帝国殖民模式,开始将殖民控制和经贸控制结合起来:在必要的时候利用殖民的方式,在可能的时候使用经贸的手段,以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海外版图。
伯克是一个具有很强远见性的政治家,他关于帝国问题的主张和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对待印度的问题上,伯克并不主张放弃印度殖民地,但对东印度公司滥用职权,在印度进行的横征暴敛不满。他要求英政府改变之前对印度的政策,以“人道和正义”的原则对印度进行统治。*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第90页。具体而言,他主张收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权,加强对印度的控制。1788年,伯克在威斯敏斯特宫发表的《控诉黑斯廷的演讲》中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权力来自英国政府,它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但“东印度公司滥用职权,尽力剥削这个国家,牟取私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控制印度,实施好的宪法,使其实现稳定。”*Edmund Burke, Speeches of the Right Honourable Edmund Burke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and in Westminster-Hall, Vol.Ⅳ, London: Longman, 1816, pp.299-329.伯克对印度的态度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英国从法国夺取印度后,法国从未放弃染指印度的企图。18世纪末,法国与俄国结盟,试图重新夺取印度。一旦法国得逞,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将被排挤出去。其二,美国独立后,印度在英帝国中的战略地位凸显。正如英国学者爱德华·英格拉姆(Edward Ingram)所言:“1784后,英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包括大不列颠和英印帝国;她必须既是一个欧洲强国又是一个亚洲强国,否则她就不称其为一个强国。”*Edward Ingram, 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Game in Asia 1828—183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p.2.与伯克对东印度公司的控诉相呼应的是英国国内要求政府“控制印度商业和政治”的呼声日益增强。*P.J.Marshall, D.Phil., FBA, The Oxfor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Ⅱ,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536.在改革派的不懈努力下,英国于1773年和1784年先后通过《调整法案》和《印度法案》,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共同对印度实行管理的二元控制局面最终形成。
在对待美国独立问题上,伯克于1775年发表题为“与美国和解”的演讲,指出英国用军事威胁的手段不仅不能使美国回到英帝国,反而会削弱英国控制殖民地的社会基础。英帝国成员的亲密感情来自共同的名望,相同的起源,相似的特权以及共同的庇护者。这些纽带虽然轻如空气,却坚若钢铁。*Stephen K.White, Edmund Burke: Modernit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 Inc., 2002, p.47.因此,伯克认为,对美国这类由白人移民组成的殖民地,英国应当“用殖民地对母国的情感和挚爱的信念为联系纽带,如果它们想独立,就应该让它们独立”。*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第87,88页。因为英美的亲密感情足以确保美国在独立后仍与英国保持原有的贸易关系。美国独立后,英美贸易的发展情况也证明了伯克政策的正确性。1763年时,英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为200万英镑,1793年时增为300万英镑,1800年时增至700万英镑。*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第68—69页。
由此可见,伯克的帝国思想受“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影响,具有二元性特点:一方面,对那些受到其他欧洲强权威胁及可能起兵反抗的殖民地,他力推英国政府改变统治与管理模式,加强殖民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美国等其他与英国友好,又不易受其他殖民国家染指的地区,则力主英国政府推行自由贸易。伯克的帝国思想不仅初步解决了自由贸易与殖民统治的矛盾,并且将自由贸易作为化解殖民地问题的一种途径。当然这种方法是有前提的,即英国与殖民地存在血缘、文化与历史的认同。
当时另外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是小皮特,他是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并将之理论付诸实践。小皮特的帝国思想也受“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二元性。一方面,他主张加强对英国殖民地的管理。18世纪60年代,小皮特关于“英国应加强对英印殖民地管理”的观念已经形成。由于当时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弊端已经显现,英国国内一些政治家已对其管理印度的能力提出质疑。他们指出:“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印度过于庞大,若没有政府协助,恐怕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P.J.Marshall, D.Phil., FBA, The Oxfor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II, p.532.小皮特也坚持这一立场,对于支持东印度的主张,如“英国政府没必要去干涉东印度公司,因为它之前对印度的控制总体上取得了成功”等,则予以反驳。他宣称:“印度是英帝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E.A.Benians, M.A.,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Growth of the New Empire, 1783—1870, Vol.Ⅱ,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0, p.5.,“贸易公司不能统治帝国”*P.J.Marshall, D.Phil., FBA, The Oxfor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II, p.532.,力主英国政府改变对印度的管理模式。1783年底小皮特出任首相后,便开始着手进行改革准备。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英国议会于1784年通过《印度法案》,加强了对印度的控制。不仅如此,在小皮特担任首相期间,英国继续进行殖民征服,将澳大利亚与南非纳入了帝国范畴。
另一方面,他主张根据殖民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灵活的帝国政策。他对加拿大问题的处理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证。加拿大(即当时的魁北克地区)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七年战争后,法国根据《巴黎和约》将加拿大转让给了英国。*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第224页。为了有效地控制该地区,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移民同化政策”,试图通过鼓励英国移民的方式,改变加拿大的民族构成,削弱法国后裔的影响,但未取得成功。为此,英国政府于1774年颁布《魁北克法案》(QuebecAct),放弃了对加拿大的同化政策,允许魁北克省同时实行英国刑法和法国民法,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第135—140页。这为小皮特的加拿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前提条件。
1783年小皮特担任首相后,便着手对加拿大的控制策略实施改革。在他的推动下,英国政府于1791年通过新的法令。法令规定,根据居民的成分将魁北克省划分为两个地区,英裔区和法裔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议会和理事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所要实施的法律。尽管1791年法令对法裔居民做出了一些让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准备放弃这块殖民地,只是表明它准备以一种新的方式对帝国进行管理。正如小皮特所言:“减少对于法裔居民的压迫更能促进其与英裔居民融合”*E.A.Benians, M.A.,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Growth of the New Empire, 1783—1870, pp.20, 22.。与此同时,小皮特还致力于贸易和关税的改革。他坚信自由贸易,并据此调整英国的关税政策,实行全面的关税改革。*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薛力敏、林林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201页。具体改革内容有: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与法国签订《英法通商条约》,降低双边关税等。*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年英帝国研究》,第69页。
总之,英国伯克和小皮特是英国帝国思想和帝国政策改革的先驱。他们审时度势,以“自由帝国主义”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帝国统治思想,并将之用于帝国改革的实践之中,为英国新的帝国扩张和管理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新的帝国扩张与管理模式的形成
19世纪上半期,在赫斯基森、柯布登等政治家的推动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迎来了自由贸易的新时代。自由贸易改革运动及自由派的胜利,为新帝国观念的发展及推广实践提供了条件。一些政治家在继承伯克与小皮特帝国改革思想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理论,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帝国的扩张与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变革。
威克菲尔德(Wakefield)是19世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殖民主义理论家及活动家,他系统阐释了应如何将自由贸易与帝国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威克菲尔德主张通过帝国扩张的方式,解决人口和资本过剩问题,*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p.27-28.支持英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威尔士等地的殖民扩张。他曾言道:“虽然没必要为了贸易而控制殖民地,但殖民地的存在是必要的。”*Donald Winch,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Colon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5, p.88.
另一方面,威克菲尔德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解决帝国问题。在移民扩张方面,威氏提出了“系统殖民”(systematic colonization)理论,以自由经济的原则,废除了为移民分配或低价出售土地的政策,移民需自行购买土地。*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p.27-28.但为了吸引移民,将土地拍卖的收入作为新移民的旅费。*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年英帝国研究》,第91页。在帝国管理上,威克菲尔德同样持有自由主义的态度,主张在英帝国统治的范围内,赋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以自治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威氏提出了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控制殖民地,建立非正式的帝国。他在《英国与美国》(EnglandandAmerica)一文中曾指出,自由贸易“可以确保英国成为非正式的贸易帝国和正式的殖民帝国并存的国家。”*Bernard Semmel, The Liberal Ideal and the Demons of Empire: Theories of Imperialism from Adam Smith to Lenin, p.29.
英国政治家达勒姆受到威克菲尔德思想的影响,主张在殖民地建立“责任政府”。1837年,加拿大爆发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次年,达勒姆临危受命,担任加拿大总督。1839年,达勒姆在向英国政府提交的《达勒姆报告》中指出,解决殖民地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其“政府交给殖民地管理,殖民地制定和实行法律……英国只需控制殖民地政府的组织形式,殖民地与母国、外国及其他英国殖民地的贸易,及其对公共土地的处理等。如今,这种控制因帝国法制的权威,英国对殖民地的保护,以及殖民地在帝国体系中享有的互惠权利而得以强化”。*Gerald M.Craig, Janet Ajzenstat, Guy Laforest, Lord Durham’s Report, Kinst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7, p.140.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呼吁英国政府给予殖民地以自治权和实行自由贸易,这是英国自治领形成的重要依据。
约翰·缪勒(John Stuart Mill,也译作约翰·密尔)对威克菲尔德和达勒姆的帝国思想进行了补充。他认为,英国在“野蛮地区”建立殖民地符合自身利益,因为能够扩大原料产地与工业品的市场。这对殖民地同样有利,因为它们可以获得安全、教育与更好的社会治理。自由的原则只能用于成熟社会,而不能对落后地区实施。*Ray Kiely, Rethinking Imperiali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p.37-38.因此,约翰·缪勒主张帝国政策因地而异。1861年,他出版了《关于代议制政府的思考》(ConsiderationsonRepresentativeGovernment)一书,进一步阐释了上述观点。他指出,北美和澳大利亚等与英国拥有同质文明的地区,具备了建立代议制政府的条件,但印度等殖民地离代议制政府还很遥远。*John Stuart Mill,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London: Parker, 1861, pp.320-321.因为印度等殖民地并不知道什么最符合自己的利益,专制是目前唯一的选择。*Martin Moir, Douglas M.Peers and Lynn Zastoupil Edited, J.S.Mill’s Encounter with India, Toronto: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99, p.209.
因此,到19世纪中期,在威克菲尔德、达勒姆、约翰·缪勒等政治家的推动下,英国的“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已发展为成熟的帝国思想。英国政府采纳了这种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新的帝国扩张与管理模式。
一方面,对于印度等异质文明地区,英国延续甚至加强以往的高压殖民统治,并努力扩展殖民版图。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以防御俄国入侵印度为借口,对印度西北部地区进行长期的征服,并两次远征阿富汗。到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已扩展到整个印度。同时,1858年,在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加强对印度的管控,废除了莫卧儿帝国的傀儡皇帝,改由英国直接统治。186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王”。但英国的统治并未给印度“提供更多安全、教育与良好的治理”。马克思就曾深刻地指出,“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第63页。
与此同时,英国还对亚非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以便打开市场,拓展殖民地。帕麦斯顿就曾放言:“每隔8—10年就应该对中国、葡萄牙、西属美洲等半文明的国家使用武力,迫使它们遵守秩序”。*Andrew Porter, Ph.D, The Oxfor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Vol.Ⅲ, p.108.因此,英国于1839年兼并了印度洋通向红海的要道——亚丁湾,1861年占领了尼日利亚的拉各斯;1839年陈兵秘鲁的卡亚俄,1845年封锁拉普拉塔地区,1848—1849年干涉巴西奴隶贸易,1861—1862年入侵墨西哥,1863年派兵反对智利政府;1839—1842年以及1856—1860年两次发动对华的鸦片战争。
其次,以自由主义为基本原则,改革英国移民为主的殖民地。在殖民地贸易方面,早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就向“友好国家”开放英国殖民地贸易,但前提是英国在它们的殖民地上享有同样的权利。*Hugh Edward Egerton,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Colonial Poli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897, p.257.同时,英国还废除了殖民地港口征收大宗关税的权利,海关所用经费由政府发放,从而避免了海关通过进出口牟利。*Hugh Edward Egerton,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Colonial Policy, p.257.1825年后的25年间,共有17个欧洲国家与英国签订了自由贸易条约。*Alexander Brady, William Huskisson and Liberal Refo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125.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其主要目的是打击英国主要的贸易对手荷兰。其主要内容是,任何的商品只有通过英国或其殖民地建造的船只才能输入或输出英国殖民地。这实质上是一个对殖民地实施垄断贸易的法令。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当然,英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使其在自由贸易的状态下仍能保持对殖民地的贸易控制,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也很难在英国殖民地立足,并且自由贸易还能为英国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对此赫斯基森做了这样的评论:“殖民地与母国都能从自由贸易中受益。同时,英国依然能享有大帝国独占的权力,而殖民地则得到保护,其民众得到了与英国公民同等的权利”*William Huskisson,The Speech of the Right Honourable William Huskisson,Vol.Ⅱ,London:Marry,1831,p.313.。
与此同时,英国还对白人殖民地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英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殖民地的初衷是为了流放罪犯。随着殖民地的发展,澳大利亚民众的政治意识逐渐觉醒。到19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向英国要求自治的权利。在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民众通过不懈的斗争促使英国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839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全陪审制,1842年开始设立部分代议制立法机构,1850年扩大了澳大利亚民众的选举权并推广了代议制;到1853年时,英国做出了根本性的让步:给予澳大利亚自治权,允许其建立责任政府。在加拿大地区,随着各政治派别政治意识的觉醒,要求自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因此,英国于1848年在新斯科舍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建立责任政府,英国在加拿大其他地区的殖民地也开始向责任政府转变;到1867年,英国在加拿大地区的殖民地联合组成了“加拿大自治领”,加拿大地区基本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取得了半独立国家的地位。*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年英帝国研究》,第125、136—142、155页。
英国之所以愿意部分地放松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权,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强烈的亲英情感。澳大利亚的殖民拓殖者始终保持着“我是英国人”的意识*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第186页。;至于加拿大,赫斯基森曾断言:“我们的殖民地总有一天会成为自由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交往……但不管加拿大是继续依附于英国还是成为独立的国家……保持与英国的情感既是它的责任也对它有利,并且它也能从英国的法律和制度中获益”。*Hugh Edward Egerton,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Colonial Policy, p.258.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自治权不仅不会导致它们脱离英国的管控,而且能节约一大笔控制费用。
最后,但却极为重要的是,自由贸易成为了英国拓展海外利益和扩大帝国版图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使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衍生为新的殖民力量,使它能在不进行直接殖民统治的情况下,实现对一些地区的文化与经济控制,达到殖民扩张的结果——拓展市场与控制原材料产地。英国政治家对于这种新扩张方式的优点有着充分认识。帕麦斯顿曾指出,“贸易是文明的先锋,自由贸易一方面引领文明,另一方面促进国家间的和平,所有这些将会使人类变得更幸福、更贤明和更美好。”*Andrew Porter, Ph.D, The Oxfor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Vol.Ⅲ, p.107.19世纪中期英国的“反谷物法同盟”也曾指出,“自由贸易原则是将外国变为我们宝贵殖民地极好的方式,而我们也不必负担统治他们的责任。”*Bernard Semmel, The Rise of Free Trade Imperialism: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the Empire of Free Trade and Imperialism, 1750—1850, p.8.因此,这种新的思想主张迅速上升为官方对外政策,英国也借此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如,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先后与波斯卡扎尔王朝、奥斯曼帝国、中国、日本签订通商条约,试图以此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拉美地区也不例外,坎宁早在1824年就曾放言:“拉丁美洲已经独立了,如果我们处理的不是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H.W.V.Temperley, “The Latter American Policy of George Canning,”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Ⅺ,1906, p.796.
总之,到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已在英帝国推广应用。在帝国管理方面,英国一方面加强对印度等成员国的控制;另一方面以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为原则对加拿大等自治领的改革,放弃了对这些地区直接的殖民控制。在帝国扩张方面,英国一方面通过殖民占领的方式扩大帝国的版图。另一方面,对那些不必进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地区,则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渗透和控制。
结 论
近代以来,西方的帝国主义主要以直接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为主。“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则在保留传统殖民方式的同时,开始以自由主义的原则和自由贸易的手段进行殖民扩张和帝国管理。这是英国灵活务实特性的反映,也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方式的新转向。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殖民主义是一种凭借强权来直接进行统治的制度,新殖民主义是一种以让予政治独立来换取经济控制和剥削的间接统治制度。” 由此可见,新殖民主义并非如同一些学者所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生事物。在近代英国所推行的“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中,已产生了新殖民主义的原创形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及非殖民化进程的推进,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而英国、法国特别是美国在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平等的旗号下,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经济与文化扩张。这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经验。因此,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可被视为新殖民主义的肇始。
(责任编辑:冯 雅)
2017-05-01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9世纪英国在东南亚的海洋政策研究”(编号:15XSS004)。
卢玲玲(1986-),女,湖南衡阳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A
1674-6201(2017)02-0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