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2017-03-10周建国
周建国
(福建师范大学 学校办公室,福建 福州 350117)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周建国
(福建师范大学 学校办公室,福建 福州 350117)
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拥有人才、科研、政策、区位、信息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短缺、科研成果和服务平台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逐步破除观念障碍,重新审视办学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强化科研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地方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方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和深化,我国经济愈加显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地方产业由此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近年来,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界对此有不少论述,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问题及路径等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诸多优势
地方高校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拥有人才、科研、政策、区位、信息等诸多优势,依托这些优势,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人才优势
人才是产业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也是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地方高校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是其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优势和基础。地方高校人才熟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走向,以及这一走向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地方高校拥有的这一优势,使其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科研优势
在我国科研工作体系中,高校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据统计,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共获得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充分说明高校在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方面所拥有的巨大优势。相对而言,高校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有利于解决横跨文、理、工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地方高校依托其自身所拥有的学科门类优势和基础研究力量,能够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地方高校通过开展一系列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能够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视野和思路,也能够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政策优势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有能力、也愿意为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发展以及鼓励地方产业接受地方高校服务的政策。在与地方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方面,地方政府也为当地高校提供了大量支持,为地方高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区位优势
地方高校由地方政府投资举办,在空间布局上更加邻近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同时,地方高校大多处于当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因此,在争夺本地的市场资源中占据独特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五)信息优势
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较为紧密,信息交流也较为便捷畅通,因此较为熟悉地方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发展规划,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变动能够及时获知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地方高校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进而结合当地实际,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教育模式等来更加有效地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加上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整体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早已习惯了较为封闭的教学与科研模式,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仅满足于论文发表、职称晋升和成果获奖,缺乏主动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已经习惯于埋头教书以及与学生们打交道,与地方社会和企业的沟通交流能力不够强,对地方社会的迫切需求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部分教师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社会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较为薄弱。
(二)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短缺
地方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能够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诸如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服务,这成为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然而,事实上,尽管地方高校拥有较为丰富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但是能够真正有效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并不充足,地方高校在当地产业发展某一领域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学科领军人物相对短缺,这成为地方高校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瓶颈之一。
(三)科研成果和服务平台不足
当前,地方高校获批的很多科研项目与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脱节的情况,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直接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科研成果不足。有些地方高校虽然以各种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为平台,成为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囊团,但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平台种类和数量较少,缺乏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研发机构或中心,学校各类学科的专业优势没能得到完全发挥,对社会服务的潜力也没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缺乏专门的对社会服务进行管理的机构,学校的战略规划中尚未将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致使地方高校不能对服务产业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和全盘谋划。同时,许多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尚不够明确,相关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和运行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够健全,这就使得地方高校的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在从事相关服务活动时无章可循,阻碍了地方高校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大多数地方高校通常以教学成就和科研成果为根据来制订激励政策,对服务产业发展相关人员的辛苦劳动和创造的经济效益并无公正合理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和配套的分配政策。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地方高校,不论是省属高校还是市属高校,它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帮助所在地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等支撑。要实现上述使命,不仅需要地方高校自身的持续努力,而且需要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的协作配合。
(一)以转变观念为基础,逐步破除观念障碍
地方高校虽然意识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但是在观念上仍存在一些偏差。地方高校应主动破除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保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地方高校只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才能保证其服务产业发展任务的顺利开展。经过多年发展,地方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条件,具备一定的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能力,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二)以地方需求为导向,重新审视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先导。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地方高校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密切跟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趋势与动态,主动对接地方社会经济以及产业发展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地方产业的发展做好教育、咨询和科技等服务,推动地方高校真正成为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地方高校也要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主动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以及产业集群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类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把高校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提升质量为关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地方高校应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特色学科对接区域优势”的思路,聚焦地方重点、优势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适时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尽可能突出办学的“地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进一步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结构的吻合度,着力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激发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潜力和活力,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业创业现实状况深度对接。地方高校应充分集中各类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建立与地方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行业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发展。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要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并丰富课程内容,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增强学生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能力。
(四)以优化服务为宗旨,不断强化科研服务能力
1.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地方高校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需要逐步完善管理机制。要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服务产业发展的引导,对相关服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要建立健全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保障教师和科研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表彰奖励为地方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此作为职称晋升和工资上调的参考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地方高校要主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合作,整合利用知名院所和学校自身的力量,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要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技术合作模式,通过共同建设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产品研发中心等,建立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同步提升学校专业师资和当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高端人才。
3.开展协同创新。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与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应用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面向市场建造更多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的同步提升。
4.推进成果转化。市场是科研的动力,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归宿。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聚焦对当地企业的科技服务,遵循科研成果转化的客观规律,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努力在高新技术方面实质性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践,促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五)以协同推进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1.国家部门提供政策保障。为提升地方高校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明确规定对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用合作中的责、权、利,鼓励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政府部门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要进一步放权,使地方高校在服务产业发展机构设置,在教学、科研以及组织相关服务活动等方面享有更多自主权。国家有关部门要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效作为指标纳入对地方高校的评估中,积极引导和推动地方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2.地方政府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发展搭建信息平台,畅通高校内外部信息渠道,以地方高校为基点,积极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网络,收集整理地方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开发信息,同时对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归类,组建科研项目成果信息库,为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提供便利,从而使地方高校更好地为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3.地方企业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地方企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随时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同步更新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坚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可这仅仅依靠地方企业自身的力量较难完成。
地方高校学科门类众多,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因此,地方企业也应转变观念,主动寻求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提升新技术研发能力,进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 教育部.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EB/OL].(2017-01-09).http://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1/t20170109_294347.html.
[2] 陈建吉.高校服务地方转型升级:优势、问题与策略:以区域性中心城市本科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0(19):57-59.
[3] 夏跃平.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服务区域经济[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5-36.
[4] 陈爱志.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以推动新福建建设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4):61-63.
[5] 孙鑫君,霍妍.在服务地方中提升高校科研能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1):16-18.
[6] 张真柱,刘婷.地方高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困惑与对策:基于浙江省高校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86-90.
责任编辑:何玉付
Path Analysis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Industries Service from Local Colleges
ZHOU Jiangu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industries service from local colleges has the advantages of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y region, information, etc. ,and the disadvantages as well, such as insufficient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lack in high-level and intellectual resources, inadeq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service platform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tc. To take advantage of local colleges in a better way, and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indus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concept barrier, reexamine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deepen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ability,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local colleges; servic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2017-03-12
周建国(1989—),男,安徽亳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G640
A
1671-8275(2017)03-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