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与中法战争
2017-03-10鲁风萍
鲁风萍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彭玉麟与中法战争
鲁风萍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前往广东办理防务,先后与两个总督合作。他协助张树声时,由于抗法态度不一,矛盾重重,他提出的很多有效措施未被采纳,广东防务收效甚微。后清政府任命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彭玉麟向他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被采纳,并得到全力支持。彭、张之间亲密合作,严密设防,广东没有受到法国入侵,保证了地方的安全。但在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战局发生扭转后,由于清政府采取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下令停战撤防,张之洞同意撤防,二者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此时彭玉麟提出的善后措施没有施行。总之,彭玉麟的防务措施不仅与钦、督之间关系有关,还与中枢对法是战是和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法战争;彭玉麟;总督;防务
彭玉麟,字雪琴,号雪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湖南衡阳人,湘军将领,办理长江水师,奠定了中国水师的基础。在中法战争时期,他反对避战求和,担任钦差大臣赴广东办理防务,使广东没有受到侵略,并促就了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局面的镇南关—谅山大捷,在中法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张树声督粤期间彭玉麟的防务措施
张树声在中法交涉期间早就察觉到法国侵越南的真正意图是窥视中国南疆。他秉持着保卫藩国的态度,要求主战,对于法国入侵要防患于未然。但清廷对于法国是战是和的态度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直到1883年法越签订《顺化条约》后,边疆形势危机,尤其是广东,作为中国的“南大门”防务更是吃紧。在民族危机面前,1883年12月,彭玉麟前往广东,协助两广总督张树声一起办理防务。二者共处一事半年,期间彭玉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防务措施。
省防。彭玉麟与两广总督张树声和巡抚裕宽在各海口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广东守御敌情形,将重点设在省城第一重门户的虎口,但虎口炮台不多,孤悬海上且“炮位稍逊,兵力略单”。[1]387面对这样的现状,彭玉麟与总督张树声全力以赴部署虎口防务,并派兵驻扎入省的水路总口即虎口进至到常州是省城的第二门户。
琼廉之防。光绪九年十二月,广西失守后,面对法国“所云先取琼州,图索兵费……”[3]等语,彭玉麟多次奏请驻守琼州,提出派总理营务处候补王春之率二营,并抽调郑绍忠的两营安勇军,湘、粤勇共四营前往琼州。他到任后与吴全美合作,再添募陆勇以营、红单船水勇二营,调遣龙门一营,布置琼州。另外令高州镇总兵张得禄去钦、廉驻扎,在当地帮办团练,训练军队。
土、客之兵。在粤军队有土客之分,不利于军队的管理,清廷派彭玉麟等妥筹办理。彭玉麟认为粤民民俗强悍,很难成为精练有节制的军队,但是如今法欲侵广东,情形危机,必须要消除土客之别,全力对付法的侵略。应清廷要求,彭玉麟同张树声筹商后,选派了一些得力将领,策应前线。
团练捐输。彭玉麟认为办理广东防务十分急切,军队“莫若于粤东就地取材”。[1]364-365到任后与张树声、裕宽商议,选择当地有名望的绅士,用他们的名望招募人员,帮办团练。彭玉麟利用这些人在粤地的声望来号召粤民,可激励民众,团结民心,一致对敌。
结盟策略。暗结暹罗袭取西贡。战争期间,各国表面上虽保持中立的态度,但彭玉麟清楚地认识到:“英法最亲,赫德英人,处处助法愚我,诡谋显著……断不可信。”[1]371他提出了“暗结暹罗袭取西贡”应对之策,拯救越南,维持大局。但联盟策略并未实现,首先是因为清廷认为现在时机不到;其次是因为张树声坚决反对,认为联盟政策会加剧两国的矛盾,且李鸿章正在全力议和中。钦、督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彭玉麟的联盟计划未成。
清除粤省积弊。广东作为重要的抗法基地,既要接济前线,也要巩固后方,但此时广东“流弊百出”。彭玉麟提出清除广东积弊主张,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用人、筹晌等方面出发全面整顿。其治理的中心思想是正本源之道,进行攘外必先安内。彭玉麟经过权衡利弊,针对粤东政治切要弊端,提出了六条解决方法,即捐摊宜核也、厘金宜核也、入款项宜清、补署宜公也、差委宜均也、劣幕宜驱也,但未完全采纳。
接济刘永福。黑旗军战斗力强,牵制着法国进军,法想在外交上给清廷施加压力以消灭此军,但屡屡不得。彭玉麟提出联合黑旗军共同制约法军,接济刘永福,给予军火、饷项等,并授予官职,移扎内地。但张树声就怀疑黑旗军“未必悉就绳墨”,[3]不值得信任。
从1883年到1884年,彭玉麟与张树声,虽共同办理广东防务,但他的防御举措只得到部分实施,广东的防务存在很大的缺陷。合作期间,钦、督矛盾升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张树声甚至请求清廷让彭玉麟离开广东遣赴越南战场,亲自指挥作战,清政府并未应允。纵观彭玉麟的防务措施,如果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广东的危机不会加剧。现分析其主要原因:
其一,畛域之见,对法的态度不一。彭玉麟作为湘军首领,是坚决的抵抗派,反对妥协政策。张树声虽主战,但是在抵抗过程中持消极态度。张树声执行李鸿章“力保和局、息事宁人”[4]184的策略,因此未采取彭玉麟提出的有效防御措施。
其二,中枢战和不定,以和为主。关于对法是否开战,清中枢一直战和不定,战和两派各持己见。这种“和战仍无定见”左右摇摆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前线战士对法作战的决心。
综上分析,彭玉麟协助两广总督张树声办理广东防务提出的措施未得到全部实施,处处受到牵制,所遇到的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张之洞督粤期间彭玉麟的防务措施
因为张树声办理防务成效小,清政府极为不满,于是钦派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彭玉麟协助张之洞积极主战,他们立场一致、相处融洽、和衷共济,促就了镇南关—谅山大捷,对中法战争具有扭转乾坤的巨大影响。彭玉麟很多防务措施得以有效推行,这都与张之洞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后,张之洞对彭玉麟的防务措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1883年慈禧太后将战败责任全部推给恭亲王奕忻,发动了“甲申政变”,军机处的实权落入醇亲王奕譞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这令主战派大受鼓舞。慈禧太后制定了“以战促和”策略,命令各路统军大臣和督抚,督率战守、协力抵抗,从而出现了海战战场由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并调遣山西巡抚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办理广东防务,筹划海防。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如果越南被侵占,门户将洞开,那么云、贵、两广将暴露无疑,西南边境将永无宁日。张之洞指出“守四境不如守四夷”[1]441,他的上任,调和了钦、督矛盾,对加强广东防务更有效。张之洞的战略部署思想很大部分是彭玉麟提出的。
发动民众共同抗法,这是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彭玉麟利用广东人仇视法国侵略者的心理,缓和民众矛盾,赢得民心,使得中法战争朝向有利清朝方向发展。
所以在张之洞督粤前期,张之洞全力支持,共同办理,取得很大成效。
筹办粤防。张之洞上任后,法国在观音桥之战大败,随后退缩中国南部沿海。彭玉麟与张之洞等一起乘船巡查各海口数日,对广东防务制定了新的防务策略,即决定采取加强省防,以保重心;西固廉琼,以策桂军;东固潮防,援台闽的战守部署。这恰恰符合彭玉麟的防务战略布局。
新筹备省防。张之洞到任后,在原有的规模上,彭玉麟协助他重新制定新的省防措施,一反张树声的防务作为,从海陆两方面着手。
琼防。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认为加强琼防是打造粤省防御体系的关健所在。总督张之洞也认为粤省海疆处处急需设防,其中最重要的防区有四处:“曰省防、曰琼防、曰廉防、曰潮防。”[4]186因此他派彭玉麟筹划琼州的防务,派兵设防。
潮防。为了援助福建,加强潮州。福建毗邻粤省,是粤省利益攸关之地。但是福建兵单饷薄,防务空虚,于是张之洞、倪文蔚与彭玉麟、张树声等共同商酌后,决定派兵援助闽区,一面让查办匪乡之潮勇一营,驰回潮州、汕头; 一面饬令潮州城守营都司方鳌,将所部潮州防勇两营,交方恭接统。
增添水陆勇营。防务粤省,需要大量的兵力,不仅要防务省城,同时兼顾潮、琼、高、廉各府以及各个海滨要区。因此张之洞与彭玉麟商议决定以虎门为重,定令娄云庆、王永章各添募勇丁一千人去沙角、大角。
创设广安水军。针对自洋务运动来创设的水军存在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等诸多弊端,彭玉麟经过商议后决定成立广安水军,按照长江水师的建制,从长江水师船厂调集工匠,选派习于湘军水师的将领为统领、营哨官。
清除广东积弊。彭玉麟与张树声合作期间提出的清除广东积弊的措施,张之洞全部采纳,竭力清除社会弊病,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另外提出处理广东闱姓问题。彭玉麟分析闱姓的五害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的方法,分别从科举考试、政治、粤防三部分出发,增强兵力,用武力震慑。先行移缴澳酋,与他约定不得庇护教匪,如果违约,就将省、澳的商业一律通禁。
支持黑旗军。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应彭玉麟的请求,大力扶持黑旗军,资助大量的饷械,重用刘永福并赞其为“海外称为铁汉,自是今日奇男子”[4]186,而且请示清廷授予刘永福为“记名提督”,赏顶戴花翎。在援越抗法的战争,黑旗军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用冯子材。冯子材虽已70多岁,但在军事上仍是个人才。彭玉麟上任后要求重新启用冯子材抵抗法军,但是由于张树声的原因,此建议未采纳。张之洞到来后,彭玉麟向其推荐,得到采纳,故有后来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1885年3月清军取得扭转时局的镇南关—谅山大捷,但清廷妥协求和,与法签订停战协议。彭玉麟反对求和,他认为现在议和“是款一法人而转来无数法人也”[5]。可是张之洞对法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积极采取彭玉麟的防务措施:
撤防问题。彭玉麟建议清廷严饬沿边各疆臣及各将领;严备陆师战守外,立即增造铁甲战船,招募船勇,编练成水军。而此时张之洞却没有像过去那像支持彭玉麟,迫于清政府求和压力,他同意撤防。
教会问题。在教会问题上彭玉麟始终反对张贴仇视法国的告示,防止招募教民,唯恐他们滋生事端。张之洞的态度随着中枢对法态度的变化也随之改变(排教—护教—排教—妥协)。
海防善后。彭玉麟为加强海防,保护中国海疆安全,向张之洞提出六项建议:一曰分重镇以领水师;二曰练陆军以辅水师;三曰东三省之筹防宜豫;四曰台湾以练勇办团为先;五曰学习技艺,增造船炮,务求实效也;六曰饷糈艰绌,务须广筹也。但张之洞已改变海防战略防御思想,这些措施都没有被采纳。
结 语
综上分析,彭玉麟是坚决的抵抗派,在民族危机面前,积极主战,竭力抵抗法国殖民侵略者,反对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妥协派,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是清廷战和不定、忽战忽和、边打边停,致使前线抗法将领捉摸不定。即使在慈禧、奕譞对法交涉颇为强硬的时候,也还流露出希望能够“转圜”,在政治立场上不坚定。在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主战派也迅速向主和派靠拢。所以彭玉麟对整个中法战争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他作为地主阶级积极的抵抗派代表,要充分肯定他在中法战争的历史功绩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1] 彭玉麟.彭玉麟集:上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朱晓凯. 《申报》与中法战争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15(2).
[4] 苑书义.张之洞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张振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编校 贺 琤)
On Peng Yu-lin and the Sino-French War
LUFeng-p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China)
Peng Yu-lin went to Guangdong province to handle defense affairs during the Sino-French War. He cooperated successively with the two governors. When he assisted Zhang Shu-sheng, their attitudes of resisting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m. He proposed many countermeasures which had not been adopted and the defense affairs in Guangdong have achieved little. Later, the Qing government appointed Zhang Zhi-dong to be the governor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 he propos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o him which had been almost adopted and got full supported. The imperial envoy and the province governor cooperated closely, implemented the heavily-militarized countermeasures, Guangdong had not been France's invasion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places. But after the Zhennanguan-liangshan victory, which reversing the situation of war, due to the Qing Government adopted policy of “avoiding war but seeking for peace” proposed by Li Hong-zhang, ordered them to stop the war and remove the defense, Zhang Zhi-dong agreed to disar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have been changed. At that time, Peng Yu-lin's proposal of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In short, the defense countermeasures of Peng Yu-lin not only ha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erial envoy and the province governor, but also have great linkage of the attitud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Sino-French War; Peng Yu-lin; governor; defense
2016-06-23
鲁风萍(1993—),女,土家族,湖南龙山县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K256.2
A
1673-0313(2017)01-0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