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理论研究述评
——以CNKI(2014-2016)载文为数据源

2017-03-10彭庆文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报体质测试

李 春,彭庆文

(1.会同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会同418300;2.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理论研究述评
——以CNKI(2014-2016)载文为数据源

李 春1,彭庆文2*

(1.会同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会同418300;2.怀化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常规内容,通过新标准颁布后的近三年文献调研与分析,发现有关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八大类内容,存在“成果不精、量化研究少、创新研究不多、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完善指标与规范测试、残疾人体质健康测试、多学科视角、系统化研究等将是以后此类研究的发展方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CNKI;研究述评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试行方案)》,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次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从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所有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正式展开全面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重新制定了体质指标体系、数据软件和数据的上报要求。2014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又一次修订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体质健康测试”),进一步规范了测试工作,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客观性,并沿用至今。

伴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再修订,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研究就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14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体测成绩低于50分将不能毕业的新规定,使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了解“体质健康测试”这项工作的理论研究现状,探讨这方面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笔者以2014-2016年CNKI(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的期刊载文为数据源,从论文发表刊物的层次、发表的时间、论文的创新与写作水平等方面,通过初步阅读后,采撷了70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文献调研对象,从研究内容与成果、特点与不足以及发展展望三方面进行概述。

一、“体质健康测试”理论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经过笔者的归纳,近三年有关“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按采撷篇数多少排列):“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升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水平”、“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结果的分析”等八类,以下分述之。

1.关于“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

研究[1-24]

这一类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的研究包括了直接以存在问题与对策为题的研究和工作现状总结两大部分,占据了“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研究的很大比例,并且多是调研或总结性的文章。从宏观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种种应对的策略大多相似,这也反映在各地实施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持久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学校与学生的认识有偏差,态度不认真、硬件不达标、数据上报复杂、测试过程不专业等,相应的对策包括体育部门要呼吁学校领导层关心重视体质测试工作;体质测试成绩一定要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毕业保研等挂钩;体育教师要加强责任心,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校要更新和维护体质测试的设备和场地;人员安排要合理(选拔,培训),数据上报要简化等。就测试工作的某些现象或环节,比较深入地进行其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也有不少,如“代跑”现象、“数据失真”现象、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数据上报、执行效力评价、制度失效及制度优化、组织安排、指标的可行性、信息化建设等,提出的存在问题涉及学校执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方方面面,反映出体质测试工作在执行层面仍然任重道远。关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现状”的总结[22-24]多以某类学校,如高职,某地区学校等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工作成绩与存在不足做了一定层度的总结,这类总结性研究反映了“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整体良好的执行情况,也提出了与直接的“体质健康测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大同小异的问题。总体来讲,“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一类研究,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原因分析都比较清楚,但对策研究方面则比较宽泛,需要更加具有操作意义和借鉴意义的行动方案研究。

2.关于“提升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水平”的研究[25-41]

诚如不少研究所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存在着很多不足,于是,学者们就如何提升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且比较深入的研究,分别从网络管理的实现、第三方监控、测试过程优化、测试数据误差处理、建立专门的测试室、数据挖掘、建立“体质测试—评价与反馈—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实施与监督”闭环机制、组织与管理现状与对策、后续管理、优化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等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与方案,应该说对提升体质健康测试的局部或整体水平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从总体来讲,尽管这些对策性的方案或建议涉及了体质健康测试的预备、执行、后续等环节,但是对整体提升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的有效性仍然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其水平差的深层次原因,即体质测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多视角系统性地整体看待问题,所提出的对策性方案也需要多一些系统性与针对性。比如体质测试数据失真的原因既有硬件的原因,更多的是制度问题,是社会认识问题,是群体态度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不是单个因素解决就能解决的了的。

3.关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结果的分析”的研究[42-49]

目前,体质健康测试在各个学校体育工作中成为一项规定动作,研究者针对自己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数据作了总体的定量分析(多是大学生),有的还做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的比较,并且依据数据分析,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总体判断,继而对如何提升学生体质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从测试数据的分析来看,普遍反映合格率高,但成绩不理想;学生身体形态有待改进;学生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较差,耐力及力量素质较差,尤其是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男女生相比较,女生好于男生,二年级好于一年级,三年级的有氧耐力明显不足[28]。提高体质的对策探讨大同小异,代表性阐述有:加强体育锻炼意识;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学生入校就要开始抓起,大一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开设基础课程,大二到大四学生开设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体育项目,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在抓好体育课程的同时,根据学生体质特点,以学生宿舍、班级、院系、学校等为单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织成立一些体育项目协会或俱乐部)[48]。笔者认为此类研究需要更为详细的原因分析,需要提出针对问题、操作性强的实验设计与实施方案,需要实施前后的对照分析,泛泛而谈的对策建议不足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关于“体质健康测试与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的关系”的研究[50-55]

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与其他体育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健康管理等。他们普遍认为,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谁》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检侧与评估,能够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帮助师生明确现状与差距、增强运动健身意识的作用,逐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最终使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得到提升[50-54]。笔者认为,关注体育课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关系应该是更加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价值的有益探索,以完善行动。比如梁晓东对高校足球选项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影响做了研究,提出足球选课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有积极作用[55],这样的研究对采取运动处方式的教学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5.关于“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演变”的研究[56-60]

体质健康测试的发展,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反映了国家层面的健康思想的变化,学者们有的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有的从2007年与2011年版比较的角度,或者从某个组别的比较角度,对新旧制度改变以及背后的思想变化做了比较深入详细的探讨,最后大家都趋向这样的认识:“新《标准》分组更细致、合理,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监测能力;新《标准》中以能直接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身体素质项目为主;新《标准》测试内容固定下来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同年龄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新《标准》在指标中加入视力检测项目,符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新《标准》提高了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间接促使学生要注重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新《标准》强化了‘教育激励、引导锻炼’的功能。”[60]“与国际接轨、常态化、健康化”是体质测试制度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更加多维度的视角,以求对制度本身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6.关于“体质健康测试与学生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61-63]

体质健康测试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终身体育意识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陶行在《高校体质测试评价体系对增强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中认为,高校体质测试评价体系应该重视用测试数据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重视用测试数据进行终身体育技能的教育,推动学生由被动训练转向主动锻炼;通过测试后的思想干预和技能干预的指导,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61]。

体质健康测试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孟庆光等做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成绩与心理健康因子的相关性研究”[62],对体质测试的各项指标与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做了统计分析,取得了一些很有借鉴意义的关系结果,这些结果有待于在更大的研究范围内进一步证实,其构成关系的原因也有待进一步解释,以便进一步确认体质测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力。

“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的是学生的健康指标,反映的是学生的健康状况,由于其长期性与重要性,其测试过程本身(准备、执行、后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何作用,特别对心理健康的价值,以及通过价值诊断再反馈给体质测试体系修缮本身,是一个很值得去研究的方向。周理崖做了“心理咨询法联合运动处方在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的个案研究——以女生800米跑为例”[63],给出了一个成功的治疗体质测试中出现的心理疾病的案例,对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7.关于“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及其关系”的研究[64-67]

测试指标的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孙有平等在“梳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中认为“新中国“劳卫制’时期的力量素质指标体系偏重力量——运动技能指标,躯干力量指标缺失;‘锻炼标准’时期力量一运动技能指标仍被倚重,但增加了女性躯干力量指标;‘健康标准’时期指标设置趋于一般力量,但不够全而;身体局部指标设置中上肢指标数量繁多且依据性别、年龄选测要求较高,其可靠性与有效性较低;躯干力量测试指标单一(仰卧起坐)并有年龄及性别限制,且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较低;立定跳远为下肢唯一测试指标且有“技能学习”等因素影响争议,有效性有待实验证实。”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提出“未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测试指标设置可进行如下优选:上肢修正引体向上、俯卧撑(男)或屈膝俯卧撑(女)三选一,躯干多种仰卧起坐优选与补充俯卧背伸和平板支撑,下肢进行立定跳远与两种下蹲跳实验验证。”[64]

测试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孙昌军等在“BMI指数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相关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为例”中发现了BMI指数与其他测试指标的一些有趣的关系,比如“BMl指数与肺活量均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男生(1 000 m)、女生(800 m)均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男生50 m均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女生50 m不呈相关性;与男、女生立定跳远之间均不呈相关性;与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之间均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这些有趣的现象需要去得到进一步证实,它们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可循,对体质测试指标的选择有什么影响都值得进一步去考量。”[65]

学者们的视角也拓展到了国外,张兴奇等所作的“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的变迁”[66],从美国体质概念演变、体质测试指标构建,考察1950年以来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的结构性变迁,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是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由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向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转变的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张鑫在“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与指标比较研究”中总结了中美的差异,提出“中国身体形态测试指标存在弊端,是否应借鉴美国用皮褶测试的方法有待探讨;有氧能力方面,美国为学生测试的稳定性考虑更多一些,考虑指标的导向性,制定新的指标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引导作用;美国力量素质的测试项目更为系统,锻炼肌肉更为全面,但缺少下肢力量的测试项目,而中国力量测试项目较少,对上肢大肌肉群的发展不够重视,测试项目有待改进。”[67]

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完善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与创新的问题,对其的研究应该得到长期的重视,未来的发展不仅仅在其有效性的研究上,更要在其实用性、引导性以及标准的制定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8.关于“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68-70]

近几年,残疾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赵亮提出了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面临的几大问题,如测试对象的问题、运动技术测试问题、学科归属的问题、心肺耐力测试问题、成套体质健康测试问题[68];也介绍了美国Brockport体适能测试,为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发提供了参考路径,特别是在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的内涵理解和选择构建上给予了建设性意见[69]。段文义等以三级肢残青少年为例,对肢残青少年体质测试替代指标的选择及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70]。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残疾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促进残疾学生自强不息、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在中国还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二、“体质健康测试”理论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近三年有关“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研究存在以下特点与不足:

(1)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研究成果多,但成果不精。表现为研究成果发表得多,但刊载的刊物层次不高,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少。

(2)研究方法上,经验性总结居多,量化研究少;除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思维法外,很少有新的方法运用;对现象的解释比较单调,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少。

(3)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比较泛,创新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发现的问题几乎差不多,提出的对策与改善设计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影响力还是不够大,说明这些对策与改善设计还没有触及根本性问题,对为什么体质健康测试存在问题明显但仍然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案设计。

(4)发表论文的写作多是高校教师,研究对象也大多是高等学校(包括高职)学生,有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研究不多。

三、发展展望

综上所述,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因为牵涉组织管理、科学认知、社会认可、工具器材等等系列问题,在考虑研究问题与方法的时候,要在常规的观察、统计的基础上,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系统化的研究来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纵观近三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将会继续或加强关注健康指标与测试标准的完善问题、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操作性更强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管理问题、体质健康测试与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的关系融洽问题、各种运动项目课程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影响问题、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影响问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应该更多的量化比较研究、行动研究、多学科视角的融合研究,研究的成果应该更加优秀,刊载的刊物更高,作者面应该拓展到中小学一线老师;研究成果应该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质测试工作的完善。

[1]李郑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4):101-102.

[2]蔡军.大学生体质测评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论坛,2014(5):75.

[3]彭三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社会体育,2014,35(4):174-175.

[4]王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实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74-75.

[5]郭志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上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8):45-48.

[6]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1):71-74.

[7]院擎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J].运动人体科学,2015,11(5):15-17.

[8]李武君.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热”的冷思考[J].搏击,2015,12(1):120-122.

[9]张治平.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0):453.

[10]王家琪.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学校体育学,2016,19(9):80-81.

[11]吴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学校体育学,2016,16(6):89.

[12]尚瑞花,张新萍,武东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度失效与制度优化——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理论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4):32-36.

[13]奕丽霞,康冰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效力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8):61-67.

[14]阴欢,陈棣.从体质测试标准的演变探讨现行标准的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1):78-82.

[15]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等.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性别差异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106,32(2):114-118.

[16]吴海波,连莲.大学生体质测试“代跑”现象分析及体育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教学探索,2016,24(4):70-72,89.

[17]欧阳志萍,杨斌,朱登科.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6(10):105-106.

[18]吴立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06):51-53,88.

[19]何为,万天亮.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组织实施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6(2):13-14.

[20]韩建阳,鲍娟,郭鲁娜.普通高校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失真状况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6,33(6):136-139.

[21]任超群,周威,陈传浈.体质测试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J].体育科技文献报,2016,24(8):139-140.

[21]高志爽.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后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9):108,110.

[22]刘超.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现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6):130-132.

[23]王长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6(8):50-52.

[24]宋晓芬.苏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及规范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5):73-76.

[25]邵晓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的网络实现[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4,(7):91-92.

[26]薛红强.浅析数据挖掘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32(6):88-90.

[27]李龙.第三方监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的理论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1):46-49.

[28]李风琴.关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5,5(17):211-212.

[29]姜卫芬.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闭环机制设计及质量控制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3).

[30]焦亮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误差分析及改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2):69-94.

[31]李会超.新《标准》下闭环机制应用于高校体质测试管理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0):146-147.

[32]彭海林.运用“木桶原理”促进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6(3):102-103.

[33]杨健科.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体育大视野,2015,25(5):246-247.

[34]商聪.淮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运行模式探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6):81-85.

[35]王长兴,靳梅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6(8):50-52.

[36]黄晨华.当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的建立[J].广西教育,2016(5):4-5.

[37]赖锦松,余卫平.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管理政策法规的现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2):37-39,45.

[38]郭素艳.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非均衡项目后续管理的路径研究——以河南省10所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6):100-103.

[39]蔡瑶煜.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5):192-193.

[40]汪光胜.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1):128-131.

[41]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等.学校体育政策态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110-115.

[42]林建芳.集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3):65-68.

[43]蒋在爽.新标准下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调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12):122-123.

[44]李武君.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J].期社会体育学,2015,12(5):169-171.

[45]张剑飞.长治学院2014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5,32(2):91-94.

[46]陈宁.民族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4):62-65.

[47]李娟.艺术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分析——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四川体育科学,2016,35(2):121-125.

[48]代万雷.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研究——以攀枝花学院为例,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1):116-117,122.

[49]曹庆雷,罗明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研究,青少年体育,2016(1):128-130.

[50]任婷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体育教学影响的SWOT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2(1):97-99.

[51]杨文瑞.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3):138-140.

[52]徐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视域下健康管理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15(1):80-81.

[53]冯小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6(1):108-109.

[54]刘中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体育教育中的实用性研究[J].体育前沿,2016(2):8-9.

[55]梁晓东.高校足球选项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J].电大理工,2016(2):77-79.

[56]张强峰.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演变[J].体育学刊,2016,23(2):30-33.

[57]冯丽明,陈智芳,杨玉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版与2014年版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6,28(1):111-114.

[58]潘冬梅.2007年版与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组别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6(6):83-85.

[59]童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运动科学,2016(9):164-165.

[60]郭涛.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的传承与擅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8):31-33.

[61]陶行.高校体质测试评价体系对增强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群体研究,2016,24(11):108-109.

[62]孟庆光,王惠山,杨光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成绩与心理健康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5):59-62.

[63]周理崖.心理咨询法联合运动处方在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的个案研究——以女生800米跑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2):109-113.

[64]孙有平,范洪彬,季浏.梳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3):7-13.

[65]孙昌军,李思民,高红为.BMI指数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相关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3):112-116.

[66]张兴奇,刘学谦.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的变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156-161.

[67]张鑫.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与指标比较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5,32(5):242-243.

[68]赵亮.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面临的若干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43-146.

[69]赵亮.适用于残疾学生群体的Brockport体适能测试:背景?内容?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2):177-182.

[70]段文义,程晖,马冬梅.肢残青少年体质测试替代指标的选择及测试方法研究——以三级肢残青少年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6(10):107-108.

Review 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Test Work of National Student Fitness Standard——Take CNKI(2014-2016)as Data Resource

LI Chun1,PENG Qing-wen2*
(1.Professional School of Huitong county,Huitong,Hunan 418300;2.College of Kinesiology and Health Scienc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The test work of National Student Fitness Standard has been a routine of P.E.in school.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cent 3 years regarding documents,it shows that the theory probe can be classified eight items inclu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st and son on,The disadvantages have been existed such as research achievement being not fine,quantitative studies,innovative and systematical research being not enough and other issues,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index and standard test,physical disabilities health test,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ystematic research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National Student Fitness Standard;CNKI;research review

G80

A

1671-9743(2017)06-0124-05

2017-01-09

李春,1976年生,男,湖南会同人,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彭庆文,1969年生,男,湖南新晃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学报体质测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致敬学报40年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