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2017-03-10孙任媛
孙任媛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湛江524400)
论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孙任媛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湛江524400)
中国精神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文化自信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这些西方人所关注的理论陷阱里,充满了“制度”或是“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但我们却一度看不到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影子。不论是戏谑也好,调侃也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就是亟待我们去弘扬和充分展示的。理清二者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两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
中国精神,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它反映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整体形象,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对中国精神的把握,离不开滋润这种精神的社会历史文化,离不开在这种历史文化中生活的人的存在及其社会实践[1]。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许多历久弥新、永恒不变的优秀文化传统。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为中国的强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人文熏陶。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中国精神的内涵丰富起来,更富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近代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冲击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走向式微,之后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重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给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就肩负着建设新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以思想文化为引领、理论创新为动力、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推进了中国精神的演进与发展。从团结统一的国家意识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智慧,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延安精神到为人民服务精神,从红旗渠精神到铁人精神,从雷锋精神到女排精神,从载人航天精神到世博精神,这些都凝结着我们优秀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体现着民族的魂,展示着中国人精气神,是中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二、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统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发表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中国精神内在地包含了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统一,即是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统一,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统一。
1.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民族所特有的素质、思想、道德、文化内容,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不仅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而且也是民族精神自强的要求[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五大基本内核既是文化自信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以天下国家为念,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宽容的文化。佛教文化与“道统”谱系共存,“天理常在”的程朱理学与“知行合一”的陆王心学并存,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融入中国传统,这都显示出中华民族兼容并蓄、以和为贵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民族,我们的祖先靠着勤劳,创造了五千年文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勤劳的光荣传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人勤劳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时有女娲补天的艰辛,愚公移山的执着,近代有驱逐列强的英勇顽强,抗击日寇的勠力同心,当代有创建新中国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探索创新。中华民族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在民族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又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锻造出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民族精神,这都代表着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就不会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
2.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3],也就是说时代精神是人们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即社会存在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追求,它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重要精神成果,这种精神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鞭策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到关键时期,就越需要我们强调自信,尤其是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在社会实践中取得巨大进步的现实反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4]。提振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要以发展进步的实践和成就,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5],并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以文化建设自身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比以往认识时候都强调文化的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保证到2020年实现文化改革的目标。通过文化改革创新,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生产能力逐步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的培养,又是文化改革与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6]。
三、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
1.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
中国精神是生发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国历史、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系。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首先,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是丰富中国精神时代内涵的需要,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国精神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自觉[7]。中国精神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精神的内涵必将进一步丰富起来。在当代中国,中国精神就是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国家层面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人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则反映了为社会主义公民广泛认同的共识价值,是公民的基本伦理和道德底线。国家蓬勃发展,社会安定有序,老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一幅幅安泰祥和的盛世画面,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生动表现。其次,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是深入挖掘中国精神时代价值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国精神可以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强大力量,是中国改革开放敢闯敢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是当下中国凝心聚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8]中国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离开了中国精神,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
2.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提出的又一时代课题,之所以提出文化自信,是因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更因为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底气。这种“底气”来自博大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孕育着中国精神,可以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发于战斗岁月、成长于民族危难之际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优秀文化基因。面对外敌入侵,中华儿女满怀信心,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追求民族的独立,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取得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文化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骨气。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中国崛起、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力量。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将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中国有这种自信。这种充分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本身就包含了对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的认同与信任,也包含了对中国精神的弘扬与彰显。
3.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多亿人逐步摆脱了贫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推动力和文化影响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着种种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目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越到这种关键时期,越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一方面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用文化自信引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另一方面,在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发扬中华文化的优势,实现文化的复兴,用中国梦的辉煌成就托起中国精神。
探河必溯源,勘林要求本,只有理顺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才能重构中国精神之文化自信,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袁祖社.“中国精神”的文化——实践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版),2012(49):18.
[2]宇文利.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互促共生[J].前线,2007(3):45.
[3]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陶蕾韬.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N].光明日报,2016-10-26(13).
[5]马晓龙.文化的活力从哪里来[J].人民论坛,2012(18):1.
[6]储著武.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J].前线,2017(2):47-51.
[7]李忠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6):7.
[8]曹开华.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9]秦杰.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J].红旗文稿,2016(17):13-14.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Spirit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SUN Ren-yuan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Arts and Sciences,Zhanjiang,Guangdong 524400)
The Chinese spirit carries the unique cultural philosophy and spiritual pursuit,and also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culture,including the national spirit centered on patriotism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entered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which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Cultural confidence is a nation,a country and a political party to their own cultural values fully affirmed and actively practice.From this sense,the Chinese spirit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o achieve the internal unity. The Chinese spirit support and castthe cultural confidence,the culturalconfidence boosts the Chinese spirit,they are united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a strong spiritual power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spirit;nation spirit;the spirit of the times;cultural confidence
D64
A
1671-9743(2017)06-0062-03
2017-04-17
孙任媛,1989年生,女,山西忻州人,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