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空间的自觉构建
2017-03-10刘秀梅
刘秀梅,许 明
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空间的自觉构建
刘秀梅,许 明
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综艺节目则是寓教于乐的最好呈现方式。但纵观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媒体的综艺节目,大多以引进海外版权为主,节目同质化严重,且以制造娱乐为主,缺少文化内涵,这体现了主持传播主体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也体现了主持传播主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握的不足。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媒体陆续发挥其积极向上的导向价值和引领作用,自觉创建了一系列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综艺节目,为主持传播主体搭建了文化展示空间,进行互动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依托吉尔特·霍夫斯塔德的五个维度理论,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几个视角,对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空间的自觉构建加以阐述,试图对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传播创建优质的文化类节目提供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节目主持传播;综艺节目
在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文明,仅中华民族就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丰富。中国电视传媒自1958年创建以来,经过近六十年的起伏前行,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空间不断丰富,特别是综艺、财经等专业性节目拓展,各大媒体互动共建,各类主持传播人才辈出,节目主持传播逐步成为多媒体传播平台亮丽的风景。一切文化都是资源,都是话语,都可以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源泉,都可以充实节目主持传播的文化空间。可为什么中国电视传媒还是受困于开发、自创节目呢?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应如何被融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创作及主持充分吸收运用?这是当下急需思考和探讨的议题。
一、综艺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维度的审视
综艺节目是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狭义的综艺节目通常专指音乐类、游戏类、表演类节目,广义的综艺节目包含了多种艺术成分构成的节目,如包含文化艺术类、娱乐访谈类节目等。我国的综艺节目从中央电视台20世纪80年代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到之后的“非常6+1”,培养了一大批红极一时的优秀主持人,如赵忠祥、杨澜、倪萍、周涛、李咏等;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以及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出现了一批主持新秀,见证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传播受到国际化、多元文化以及多媒体融合的冲击,综艺节目形式虽较为精彩,但在节目内涵上却存在明显短板,大多数节目为了一时的收视率而放弃了对内容的深度挖掘。这正应了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中提到的“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的观点。吉尔特·霍夫斯塔德在《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中,阐述了文化差异的五个维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其中“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即“长期取向的文化关注未来,注重节约、节俭和储备;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在短期取向的文化里,价值观是倾向过去和现在的。人们尊重传统,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此时此地才是最重要的”,“要求立见功效,急功近利,不容拖延”[1]。我国很多综艺节目为了最快速地获得利益,从而选择了“短期取向”,具体表现为:对节目主持传播主体的选择追求其外在的表现力,主持人能够放得开即可,而忽视对内在素养的关注;对节目内容的要求是能够吸引受众眼球、能够博取受众哈哈一笑即可,而忽视文化养分的供给。
节目主持传播,虽不属于大学、中学、小学等学校教育的范畴,但属于重要的社会教育范畴,其寓教于乐的方式往往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节目主持传播理应承担起创建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通过传播广博知识、传播人生价值理念、传播人类优良传统文化、传播人生哲学等来提升广大受众的是非判断力、理解力以及人类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但事实上,我国节目主持传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微小,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节目进行创新创意不足。具体体现在:
第一,购买海外节目版权,忽视本国传统文化注入。2013年相关数据显示“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方卫视加上央视,引进海外版权的综艺节目达30档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个月都有两档半的引进版权节目在各大卫视播出,黄金时段则几乎被这些‘外来的和尚’占满”[2]。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借鉴的是“美国偶像”节目,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购买的“running man”版权,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购买荷兰的“the voice”版权等,这些“外来的和尚”也充斥着各大网络平台。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编创主体考虑的是怎么尽快实现利润转化,而购买海外收视率高的节目版权无疑是最快捷的途径,至于节目是否有文化内涵则未进入编创者考量的视野。这是典型的只求达到短期效应,即“短期取向”的“立见功效”效应的表现。
第二,同质化节目弥漫,文化自信力缺位。在2014和2015这两年中,我国真人秀节目占据了综艺节目的主要位置,而且同质化节目弥漫。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3]。真人秀作为一种可以被广泛复制的节目样式,不仅同质化节目弥漫,而且主持传播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力缺位。例如:由李锐担任主持的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中央一套的“宝宝来了”、深圳卫视的“辣妈学院”、浙江卫视的“人生第一次”、安徽卫视的“加油好baby”、江苏卫视的“改造熊孩子”、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等等,一窝蜂充斥电视银屏,大多缺少自身对文化的自觉追求,很少展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在猜、找的游戏中失去了主持传播主体自身存在的价值;节目编创者也较少有自主研发的意识,体现文化自信力的缺位。这种“短期取向”理念指导下的同质化节目,让亲子节目市场瞬间饱和,观众也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失去了观看兴趣。
第三,节目主持以制造娱乐为主,未能兼顾文化滋养。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是一档以访谈、游戏为主的综艺娱乐节目,以“快乐家族”担纲主持的主持群虽然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活跃气氛的作用,但缺乏对节目中涉及的文化内涵的表达和解读。如在“快乐大本营”20周年的节目中,节目组有意设计了一个环节,让跳着芭蕾舞的人送上“先声夺人”的卡片,此时,主持人本可以对芭蕾舞等舞蹈艺术和相关文化进行解读,让高雅艺术和文化为更多受众所了解和接受,但现场主持人一句相关台词都没有表达,显现出主持人文化艺术积淀的不足。不仅仅是“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如此,我国大多数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都没有传递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自觉,往往忽视了综艺节目应有的在娱乐中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和滋养受众的功能。融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受众面广,接受主体跨国界、跨地域,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标准不同,主持人及所传播的节目,一定要时刻注意自身传统文化的呈现程度和传播效率问题。
有鉴于此,中国电视传媒急需重塑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力,创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节目主持传播审美空间,急需主流媒体发挥积极向上的导向价值和引领作用。而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应坚持“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并行,长期取向内涵中的用文化关注未来应得到足够重视。只有心灵丰富、知识全面、有文化创造力的综艺节目主持传播主体,才能让广大受众在综艺节目中既能得到快乐的感官享受又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文化自觉:创建节目主持传播的传统文化空间
2016年是融媒体风起云涌的一年。“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4]。很多在融媒体平台播出的节目产生的收益,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融媒体为节目主持传播拓展了传播空间,平台多了,影响力自然更大,这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融媒体时代影响力巨大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为受众带来愉悦的同时,如何履行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如何正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关涉节目主持人文化自觉的问题。费孝通曾提出:“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5]“文化自觉表现在综艺节目主持中,则体现为节目主持传播主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将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节目的传播过程,并以一种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达”[6]。我国也曾拥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如1990年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综艺大观》,这档综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电视综艺栏目,收视率曾居全国各类综艺节目之首,在海外及世界华人地区曾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后来此类节目被淹没在模仿外国节目或引进版权节目的汪洋里。直到2013年,中央电视台陆续自主创建与播出了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还有新媒体平台制作播出的《奇葩说》《金星秀》等,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传播文化的意图,再度开启了节目主持对节目文化空间特别是传统文化空间的构建,广大受众也越来越关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
1.传承华夏文明:搭建多元文化主持传播新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4]作为融媒体时代的多元文化主持传播新平台,每一节目的创作,都应在包容性的基础上形成互动,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创新。
中央电视台具有多元文化主持传播主体和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具有自觉传承华夏文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能力,具有融合跨区域资源的创新力。如科教频道于2014年2月开播的《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主持人由撒贝宁与周涛担任,节目以中国源远流长的“猜谜语、出谜语”文化活动为中心,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集文化、益智、娱乐为一体,采用电视与新媒体实时互动的崭新模式进行传播。周涛有16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经验,其端庄典雅、声音甜美、反应灵敏的主持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撒贝宁主持《今日说法》时历练了严肃镇定判断力,主持央视全新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体现幽默风趣、机敏智慧等特点。两位主持人将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出灯谜、猜灯谜活动的游戏娱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谜语大会》实现了全民智慧比拼分享文化,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乐趣的效果,也搭建了华夏文明传承的灯谜文化主持传播新平台。
其实,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猜谜节目创作,在电视节目市场未曾缺席过,只是曾被忽视乃至遮蔽,现在则呈复兴之势。早在1997年,笔者在黑龙江电视台创办了一档《谜园》节目,1998年正月十五,又导演了一场《唱灯猜谜闹元宵》文艺晚会,不仅在黑龙江电视台多次播出,而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数次。此台晚会的设计颇有新意:节目中有谜,谜中套节目。主持人打破了以往站在主持台的固定位置,而是相对自由地与现场嘉宾与观众互动(此举在当年是一种突破),彰显了节目主持人融入猜谜的现场,缩短了与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晚会一首主题歌《灯谜》唱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猜谜的意趣:“文字藏着谜,谜中是游戏,点亮一盏灯,你我来猜谜,做做脑健操,品品谜中义,人生千古一道谜,看得透的是谜语,难猜透的是天地,日月春秋物换星移,小小灯谜会讲出意义……大千世界花红叶绿,小小灯谜能品出道理。”①这是一种文化记忆,“一种以符号为载体的记忆形式和传播形态”,也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记忆,在“近乎无限开放的记忆空间”[7]中弘扬中华文化。
当下的文化生态,为开创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空间。在这个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嘉年华的利好年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节目主持传播模式不断扩大。央视2013年创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更多的人对汉字文化学习的兴趣。节目主持人冀玉华,以其曾主持《家园》节目积累的文化底蕴,在汉字文化中找寻中国五千年沧桑历史及厚重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她的知性魅力和真诚的主持风格。央视2014年4月又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节目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将汉语独有的特殊语言形式进行有效传播,因为“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而不管他是否意识到”[8]。《中国成语大会》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中向广大受众传递成语之美,唤醒大众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在多元文化主持传播新平台传承了华夏文明。
2.情·趣·志:滋养人生的中华诗词文化传播场
融媒体带来多元文化传播的场效应。央视2016年2月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一炮走红,第一季在豆瓣得到8.2的评分,第二季更是得到8.5的评分,成为惊艳全国的原创综艺文化节目,激发了大众对诗词文化的渴求。“央视科教频道对于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传统语言文化方面的推广,可谓是层层深入、不遗余力。更难得的是,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推广方式,这种不断研判后诞生的原创类特别节目,真正实现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了全民基础”[9]。广大受众与电视节目不断互相影响,共同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一,蕴情性:延展人的深厚情怀向度。中国诗词文化建构一种延展人的深厚情怀向度传播场。凡古今求学者,都经历过渐悟、顿悟的过程。“渐悟者,用功于下学,求言语之诵数,终日兢业,期豁然之境;顿悟者,直入本体,见拳石即泰山,自一点灵虚不昧即是万象照毕,廓廓然天机常运”[10]。《中国诗词大会》用一种节目的形式,缩短人们对诗词理解的思考渐悟过程,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及参赛者在特色化、多样化的呈现过程中,赋予诗词意象的真实化再现,在对蕴情诗词解读中,穿越时空,再现诗词创作者当时情境情怀,让沉重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融于节目的愉悦文化传播场中,最终得到顿悟,领会诗词的真谛。绵延的中国诗词文化,让国人可以尽情地汲取深厚的精神养分,进行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自觉传播。
融媒体是传播文化的媒介,融媒体平台的节目主持传播是一种对文化消费的趣味性追求,具有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融媒体传播平台范围广、影响力大,直接面对社会大众,让广大受众进行文化体验。《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创造中国诗词文化主题空间的场所,主持传播主体以在场的身份驾驭着特定的文化空间,蕴涵传播主体的情怀,延展传播主体的深情,让观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实现跨地域、跨文化传播的场效应,体现不同主持传播主体承载的文化空间产生的不同价值和意义。
第二,浓缩性:蕴含人的高远志向力度。融媒体是世界集体意识的汇聚地,节目主持传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跨越多个领域与文化空间的优势,特别是在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中,尤其需要主持人引导受众感受诗词中浓缩的神韵。《中国诗词大会》以彰显中华诗词的神韵为己任:“从古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歌是情感的高度凝缩,是文字的锤炼萃华”,蕴含了诗人的高远志向。“我们在诗歌的浸润下感受着文字和韵律之美,让古老而醇香的文化深深积淀在彼此的灵魂最深处”[11]。节目主持传播主体是输出、合成、转化古诗词的信息载体,不仅要拥有深厚的诗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融于诗之感,要能帮助受众透视诗中的高远志向,感受诗中浓缩的诗人旷世豁达之情怀,仿佛在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中体悟诗中蕴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之人生哲理。
第三,跳跃性:彰显人的生活意趣维度。融媒体作为虚拟世界和探索空间,处于多重时空之中,节目主持传播以其为生产时空,也是以其为展示时空和传播时空,使节目主持传播创造的新时空渗透于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乔治·赫伯特·米德在《心灵、自我和社会》一书中,提出了“扮演角色”与“承担角色”等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地位以及行为方式。融媒体既是一种社会舞台,“扮演角色”是处于童年时期的社会个体从模仿和想象角度对他人角色的扮演,它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独特的意识和人格,却极少在社会互动中导致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结果;而“承担角色”则表示已经成年的社会个体在参与社会互动时,从理性角度有意识地设计某些现实的社会角色,并通过实际社会互动过程采取特定社会行动承担这些角色,导致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结果[12]。《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传播主体——主持人、嘉宾和参赛选手作为“承担角色”者,不仅要了解中国汉语言所建构的诗的审美意象,还要感受到诗的蕴情性、浓缩性、跳跃性特点[13]。在节目的互动中,体现诗词创作者的生活意趣,在诗的平仄起伏中,运用声音、情感或肢体语言有意识地设计某些跨越时空的角色,“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4]。在融媒体的多重时空维度中,进行着或唐代、或宋代或现实的不同时空转换,“穿越历史”,跳跃性体味不同视阈下人的生活意趣。
霍夫斯塔德的“长期取向的文化储备”维度,在文化类节目主持传播中至关重要。由于主持人在电视传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示范和影响作用,其人文素养以及在节目中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效果。
三、文化自信:拓展节目主持传播的意蕴空间
融媒体时代,纸媒报刊+互联网、广播+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电信+互联网,形成网状传播状态,信息传播的吸引力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关键,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现象。因此,我们需提升主持传播主体的文化自信力,拓展节目主持传播的意蕴空间。尤其是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重要窗口的中央电视台,更需要节目主持人努力营造文化自信空间,需要建立文化思辨的情境维度,加强节目主持传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打造我国综艺节目特有的文化内核,体现文化自信。
1.创造文化思辩的情境维度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由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自主传播平台的开放,谁都可以成为主播,谁都可以自办节目,缺乏审美标准和文化内涵的节目不断涌现,直接影响了广大受众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因此,节目主持传播必须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4]。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和展现了文化自信的节目主持人。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赢得了大众青睐。节目主持传播主体——主持人、嘉宾,不仅在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还以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顶级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为契机,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朗读者》的成功,唤醒了更多人对读书的渴望,各网络平台相继推出了类似节目,如《奇葩说》《读书人》等,在融媒体世界中,构建着跨越多个领域的多维文化时空,创造了文化思辨的新契机。
《奇葩说》依靠融媒体的大背景而生,但节目在网络环境管理相对宽松的前提下,并没有选取情色暴力之类的节目主题,而是选取社会热点话题,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文化思辨情境。节目主持传播主体在节目的互动中,通过调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优秀选手,以“辩题最后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有的只是通过选手们的答案给大家以启发,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为节目宗旨,调动受众的视觉记忆、空间记忆、听觉记忆、触觉记忆、情感记忆,推动思维进行碰撞,从多维角度来倾听不同声音,提供了文化思辨的情境维度。例如2017年4月28日的“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这期节目中,主持人一直积极引领整个节目的走向:先是组织辩论激发出优秀选手展现内在素养,选手们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述,让中华传统“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再次发扬光大;而在现今社会怎样做会更孝?接着《奇葩说》主持传播主体从中华文化与现今社会相结合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触动了许多观众的心,甚至让观众感动落泪。《奇葩说》主持传播主体让现代年轻人体会和见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及巨大魅力,让缺少观赏性的辩论变得生动活泼,实现了节目主持传播与社会共享、交流与融合,也潜移默化地向网友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受众文化自信心。
融媒体拥有云空间,具有海纳百川之势,存贮、记忆、传播“互联网+”的一切信息。“文化是体现一个社会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性的特征的完整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15]。《奇葩说》里的主持人并没有行使传统综艺节目那样的功能,主持人在这个节目中只起到了总结和引导的作用,而节目中每一个选手和评委都可以说是《奇葩说》的主持人,这就形成一个事实上的主持传播主体。参加节目的每一位选手都经过精挑细选,各有特色,评委们也都具有内在魅力。蔡康永在某期节目辩题总结时说:“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我们常常透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发现我们自己有多么好。我觉得大部分人在一味地爱对方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自己最美好的部分……”评委高晓松在某期节目中曾总结道:“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话虽不多,但无论是蔡康永的娓娓道来,还是高晓松的抑扬顿挫,都从不同维度引导观众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
2.整合深远的文化意境:建构多样性精神空间
“文化是体现一个社会一个社会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性的特征的完整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15]。一切传播媒体,都承担着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都应在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加强对自身文化的深层了解,整合深远的文化意境,传承其自身文化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理念。
《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的观众和选手共同重温那些古典诗心的深情跃动和激情汹涌,让大家分享他们的襟抱、情怀和本真,让大家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清澈”[16]。“它吸引我们潜入中国文化幽深的源流中,全面体验汉语之魅”[17]。《中国诗词大会》还是一档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节目,主持传播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一定要准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主持人董卿面对一位长相平凡的普通女工时说:“能看到的美,永远都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表面的,而通过了这番交谈,我们看到了之前我们看不到的美,那是特别特别珍贵的。所以就像您说的,面上能看到的那些在她来讲根本无所谓,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能在这儿,笑着说起这些事儿。还能够在这里,和所有这些年轻人一起,来挑战自己,来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这是大美啊,谢谢你。”寥寥几句话,超越了世人对“美”的庸俗解读,主持人通过面前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普通女工,向观众诠释了“美”的更深层含义,宣传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传播主体基于对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然后整合了深远的文化意境,建构出的多样性精神空间。
“在艺术的系统结构中,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于艺术的社会属性,它与认识、形象、情感等一起构成艺术的显型结构。它们的特点在于通过感觉直接感知的,与艺术家和欣赏者由生活经验的积淀所建构的心理结构功能相对应”[18]。《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正是这种艺术的系统结构中显型结构的构建,整合了深远的文化意境,建构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多样性精神空间。
一切传播媒体,都承担着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由于主持传播主体拥有较特殊地位,在先进文化的传播中,更有责任整合深远的文化意境,传播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理念,发挥重要的引导、示范和影响作用。正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奇葩说》等这些优秀的综艺节目,在融媒体平台,搭建出了一个交融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的文化传播空间。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节目主持传播必须自觉构建中华文化传播空间,在“多维且相互作用的各个文化尺度上”[19]创建具有高端文化内涵的节目;“必须树立某种责任,引导传媒向有利于中华民族认同及复兴的方向发展。它源自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吁求,更是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整合转型为一种新文化传统的时代使命”[20]。如今,媒介融合创造了新的文化时空,主持传播主体已成为架起广大受众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与文化的桥梁,对国内节目主持传播与全球化节目主持传播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 释:
① 年黑龙江电视台《唱灯猜谜闹元宵》正月十五文艺晚会导演刘秀梅,《灯谜》主题歌:刘跃利词,王明喜曲。
[1]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Hofs)ede).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2]小方芳.引进版权节目“热闹”背后:抢节目如抢名牌包90%成炮灰[EB/OL].[2017-04-03].http://ent.qq.com/a/20130416/000489.htm.
[3]尹鸿,冉儒学,陆红.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5]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370.
[6]刘秀梅,邵慧.媒介主持论: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4.
[7]邵鹏.媒介记忆理论:人类一切研究的核心与纽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38-143.
[8]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9.
[9]央视首届《中国诗词大会》创作记[EB/OL].[2016-04-07].http://1118.cctv.com/2016/04/07/ARTIvDjA1pXhRTD 8in6ktkwU160407.shtml.
[10]李建华.思想的沉重与飘逸[N].社会科学报,2017-02-09(8).
[11]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EB/OL].[2017-03-26].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6685399/?referer=baidu_search.
[12]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霍桂桓,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8.
[13]刘秀梅.影视审美思维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59.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7-02-13].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0213/c385476-29075643.html.
[15]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人文教育:文明 价值 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9,179.
[16]高昌.活化经典 滋养诗意人生[N].中国文化报,2017-02-15(3).
[17]王晓华.迎接中国的文艺复兴[N].社会科学报,2017-03-09(6).
[18]文艺美学词典[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336.
[19]吉尔特·霍夫斯塔德[EB/OL][2017-04-30].http://wiki.mbalib.com/wiki/吉尔特·霍夫斯塔德.
[20]海阔.媒介人种论——媒介、现代性与民族复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Intuitive Construction of Host’s Communication in Cultural Space during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LIU Xiumei,XU Ming
China’s TV media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promo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But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China’s TV media variety shows are intended to introduce overseas copy-right.Most of the program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aiming to entertaining the audience without any cultural connotation,which also reflects hosts’poor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confidence and weak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media continue to play its positive role,consciously creat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 variety s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paper,based on Geert Hofstader’s theory of“Five Detentions”,depicts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erms of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aiming to propose positive suggestions to the creation of excellent cultural programs in media convergence er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orientation;host communication;variety show
(责任编校:文 晶)
刘秀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许 明,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41)
10.19503/j.cnki.1000-2529.2017.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