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黔西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7-03-10罗智琼

理论与当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黔西县政治思想

罗智琼

对黔西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罗智琼

为全面了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成效,黔西县采取实地调研与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座谈、听取汇报、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5年以来,黔西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主战略,以“富民政策、法律法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艰苦创业”为重点,以“争做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引领新风尚”为主题,在载体拓展、实践指导和机制建设方面大胆探索,有条不紊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凝聚人心走向、促进和谐稳定、提升文明程度、推动黔西经济发展和同步小康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找准定位,健全组织保障,围绕中心工作明确目标

黔西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农村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结合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共同研究和部署,先后制定出台《黔西县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黔西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案》《黔西县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牵头部门相应建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明确具体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全县基本形成上下协调、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规范运作,完善制度保障,加强责任落实确保实效

黔西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为最终目的,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年初下达的“双考双评双挂钩”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责任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内容和要求,形成与各个层级相配套的教育管理网络。二是建立督促考评机制,坚持明查和暗访、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暗访、定点抽取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促检查,实行周调度月考评月通报。今年以来,已常态化抽查村(社区)406次,走访群众8120户,进行8次考核通报,梳理出存在问题24余条,收集亮点做法15项。三是定期开展季度观摩活动,每次观摩三至五个示范点,县委分管领导现场调度,相关单位负责领导全程参与。通过现场参观、展示、评议、总结,先进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后进单位进行表态发言,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强力示范、全面推进。黔西县今年已召开5次现场会,观摩了金兰镇猴场社区、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等15个示范点。

(三)积极探索,保障工作落实,发挥载体作用激发活力

1.“七个起来”显现成效

以“七个起来”为载体推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截至目前黔西县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安装大喇叭375套,建文化墙3万余平方米,成立文艺宣传队309支,制作宣传标语6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开展“夜校”、赶场天赛起来、党组织联起来、宣传队演起来等活动2600余场(次),“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各乡镇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如重新镇文化墙、大喇叭的建设投入10多万元,红林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文艺活动定期巡演,莲城街道正能量“四件套”进入平常百姓家,大关镇“互联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绿化乡“山村文明夜间行”“女子宣讲队”化解矛盾纠纷深受好评,甘棠镇芦茅村“述怀学习小组”群众自主教育收效良好,五里乡中心村“布依大舞台”带动乡村旅游等,“七个起来”载体作用充分发挥。

2.“54321”工作法带动引领

为推动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黔西县积极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54321”工作法,即以制度化管理、常态化推进、分众化施教、规范化创建、特色化宣教的“五化”为标准,以富民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艰苦创业精神的四个大力宣传为内容,以创建、思想、道德三个基础为要求,以提升广大群众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人心齐和提振精气神的两个效果为方向,以全面增强思想、法制、发展和责任意识,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助力的中心目标为最终落脚点。“54321”工作法在实际中起到了统筹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分众化施教探索了“点单式+点播式”手段,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的“村企联建”帮扶培训让群众学到了实用技术,《山村酒席何时休》《扶一把》等微电影让文明风尚深入村寨,很受欢迎。特色化宣教涌现了各种“草根文艺”宣传队和农民艺术团,编排出花灯、文琴戏、顺口溜等地方特色节目;涌现了“文化文峰”“微V花都”微信公众号,“党员为你服务”短信服务平台等新兴媒体。

3.“三识六计四张网”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创评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是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黔西县“三识六计四张网”模式简化了创评程序,使过程和结果浅显易懂。一是“三识”,从目标上要求提高干部认识、转变群众意识、形成干群共识。二是“六计”,按照“认星”“创星”“争星”“晒星”“摘星”“亮星”的进度顺序,成立县、乡、村三级创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自评、互评、分组评、公开评,让群众在创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三是“四张网”,从流程、创评、进度、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总体研判和布局,以创评申报表、创评告知书把步骤环节简单化,以创评标准和流程图宣传栏等吸引关注带动参与,以村(社区)创评进度一览表、乡镇(街道)创评进度统计表晒出工作成果接受监督,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三识六计四张网”工作法让群众更直观地认识了“十星”标准,从直接的目标和利益驱动上产生参评兴趣,从简单易懂的具体环节中发现差距进而证明自己的成功,呈现家家争“十星”、农民得实惠、地方得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初步审定,目前共评出村级五星级及以上“十星级文明户”14026户,预计今年10月底前各乡镇将进行审核评定,按照创评标准、创评程序和激励机制核实兑现标准,11月底前完成本年度乡镇级、县级“十星级文明户”命名和“十佳十星级文明户”表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瓶颈——基层工作的资源配置不足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主体是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村(社区)基层干部,一方面乡镇(街道)一级没有“宣传员”编制,“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具体负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一般都是兼职,往往是“一套人马、几套牌子”,每个人都承担着2至3项甚至更多的工作任务,“十个手指弹钢琴”重心难免偏差,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精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办公阵地功能设施不健全,部分因场地限制而没有规范的宣传栏、文化墙和文化场所,部分村级文化设备欠缺,管理待完善。同时乡镇经费本身就不多,宣传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宣传教育工作一般都牵涉资金开支,有限的资金投入限制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严重制约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推动。

(二)意识瓶颈——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是干部能力不足。以某镇为例,该镇政府工作人员共80余名,其中61%是大专及以下学历,39%是本科学历。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和个体差异,干部的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平衡,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具备的一定政策法规、历史时事和文化、艺体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村(社区)级干部更是如此。所以,要求成正三角,实操成倒三角,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另一方面是干部重视不够。基层干部的奖惩考核大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指标、维护稳定等工作完成情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等成了“务虚”的软指标,同时村(社区)干部的报酬低、任务重,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广、难度深、见效慢,要牺牲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判、协调和组织,高付出而无回报,思想教育工作便“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趋于边缘化。

(三)活力瓶颈——农村群众长期缺乏思想引领带动

近百年的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置、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吸引着农村里的优秀人才大量涌入城市。来自农村的退休工职人员不再“叶落归根”,农村学生获大学生身份后不再返回,精干者靠经商或其他谋生手段逐步搬离,还有一部分也离乡成为农民工。在这种单向流动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农村,人员浮动、思想浮躁,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这些现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大困难。

(四)组织瓶颈——活动存在局限未能“因材施教”

一方面活动载体活力不足,质量不高,比如一些“夜校”方法和形式采用单纯的“你讲我听”,缺乏互动交流和感染力、说服力,大量的枯燥信息让群众听完后不仅记不住,也不能引起共鸣。还有文化墙、宣传栏、标语等方式信息量小解读不深入,而微电影、大喇叭等传播范围有限。另一方面群众参与不够,知晓率还需提升。从区域上来讲,集中性的教育活动覆盖面小,远一点的群众参与比较少。而45岁以上的大部分农户家中没有电脑,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新媒体用不上,传统媒体看不懂,对教育活动一知半解,记忆不深。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一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生动形象的创新载体和表达方式。

三、几点思考

(一)主动作为,形成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整合资源才可能和谐发展。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推动把该项工作纳入统筹城乡的大格局、党政工作的大思路、党政领导的大视野,进一步完善任务分解、定期通报、跟踪督查、考核奖励等工作推进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级的积极性。二是要配强工作负责人,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广泛吸收文明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加入工作队伍。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采取举办梯次性培训、拓展性培训、网上教育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干部业务技能、整体执行力和创新力。三是要多方联动,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要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促进机制联建、活动联办、教育联抓、考核联动,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宣传系统的“独角戏”,而是各级干部并肩奋战具有战斗力的组合拳,是与各项工作并生共荣的共同体。

(二)开拓创新,探索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一是思路上要转观念。要跳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候安排、迎接检查、应付考核”的单一局面,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在其位谋其事”,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和活动对象的实际,积极主动思考疑难问题,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由重全局向重细节转变,切实发挥好现有阵地的资源作用,科学运行好各种群体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精神文明活动。二是载体上要树品牌。基层单位要拓展“七个起来”现有功能,结合不同类型、特点的对象群体,积极探索把群众感兴趣的、需要的知识内容与“四个大力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延伸或选取最适合的载体方式做实、做大、做强。要以“不求一般齐,但要有特色”为标准,选出工作示范典型,表彰先进并提炼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形成“学有榜样、做有示范”的正面导向。三是活动中要找亮点。教育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内容,要选择好时间节点和内容形式,精心打造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百姓大舞台”建设及农民运动会、歌舞比赛等,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正面传播,形成健康、积极、文明的价值导向。

(三)多措并举,提升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水平

一是健全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公正科学的长效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法与评价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的统一,坚持上下职责同步、责任共担,把考核结果与责任人奖惩、任免紧密联系起来,对成效明显单位加大奖励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心里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工作有动力。二是完善长效机制。依托现有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常态化、常规化开展活动,在方式和效果上下功夫,提升工作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荣誉感,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巩固提升、长效建设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建立带动机制。推动建立农村人才库,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村组“文化领袖”,提升农村群众文化自信,鼓励群众变被动参与为主动站位,从源头上激发群众在教育活动中的内生动力。同时还可联合搭建乡村旅游、农产品交易、法律服务以及致富平台,带动脱贫攻坚等其他相关工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谢义飞

猜你喜欢

黔西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乌江源百里画廊
作品赏析(3)
浅析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