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及推进路径

2017-03-10周舟

理论与当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决策现代化主体

周舟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及推进路径

周舟

大数据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兴资源、国家竞争的关键要素、社会前进的重要因子。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阐述与分析大数据对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作用及其路径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步展开了大数据的应用与实践,2012年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广州成为全国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的城市;2014年北京中关村成立了我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并形成了大数据产业联盟;同年,贵州省颁布《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并于2015年9月启动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创业创新首选地。除此之外,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省、市、区均在不断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助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工作思路以及治理方向。

(一)推进治理主体从“一元管理”走向“多元协作”

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之间为了某一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协商,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从“政府管理”走向“政府治理”,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主体构成的不同,“政府管理”中主体只有一元政府,在这样的格局中,“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等时有发生,且在面临复杂矛盾事件中,仅仅依靠政府处理已变得捉襟见肘。“政府治理”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组成,政府不再是唯一主体,而要形成多元合作共治格局,符合“大社会小政府”趋势。

大数据的出现与发展,促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庞大多样的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微信QQ以及微博等新媒体融合交织,在开放的数据环境下,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可获取所需数据,得到有效信息,知晓事态发展情况,了解、倾听民意,并通过线上交流打破主体之间的时空限制,促进主体之间的沟通了解,形成良好互动局面,进而促进多元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二)推进治理结构从“纵横为主”走向“网络交错”

传统的国家治理是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之间的等级管理和平级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其典型结构,其中,“‘上下’之间的互动最重要,其他的互动可以忽略”。随着社会发展,问题矛盾的多发多样,解决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需要跨地区、多部门协调解决,横向分工合作变得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科层制中以纵向层级为中心的决策结构,要让横向平级部门之间同样拥有与纵向结构之间的决策地位,从而形成多中心、权力分散以及相互交错的治理结构。

据相关统计显示,现有各类数据分散存在于各政府部门里,在合作共治中,要让数据流动起来,打破公用数据的层级界限,一方面,需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互,突显横向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需要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共同挖掘潜在数据价值,合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交互融合的扁平化、网络化治理结构。

(三)助推治理决策从“模糊”走向“精准”

由于社会事务的纷繁复杂,社会矛盾的盘根错节,群众利益的至高无上,治理决策不能像以往那样,凭脑袋决策、凭经验判断、凭举手表决、凭开会决定,致使决策模糊不清,决策效果不佳。

大数据时代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里的大量数据充斥于数据库、管理平台、网站等空间,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治理主体尤其是享有资源优势的政府,能够较易找到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筛选、比较、分析处理等,就能判断数据反映的事实,得出事物发生规律、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前景发展趋势等,从而为决策提供可依、可信、可用的精准决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得到的决策不仅增加了数据可信度,也增强了群众对于政府决策的满意度。

(四)助推广大群众从“旁观者”走向“参与者”

在狭窄闭塞的公共参与环境中,许多群众观点难诉说、诉求难表达,认为政府的门难进、事难办,参与渠道与路径的狭窄,让多数群众成了政治生活的旁观者和边缘者,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不高。而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多措并举,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是,透明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可供查询公开数据,了解办事程序等,让信息在阳光下运行,力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丰富多样的交流、发展平台,助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智慧党建扶贫云、O2O、农村淘宝等平台建设,激发群众脱贫的主人翁意识,扩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三是,多种形式的公共参与平台,如,党政领导接访日、市民热线、政务信箱、听证会、论证会等都让群众的诉求表达更通畅、公共参与更积极、矛盾纠纷更少发。

二、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加快政府改革、发展以及前进的步伐,运用好大数据这一新兴技术不断推进并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一)转变固有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全新技术和构架,成本较低、能快速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能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对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部分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在接纳与运用时仍然存有排斥心理,而造成这一阻碍的重要原因即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传统守旧观念未转变。一方面,认为年纪已大,用传统的书写、简单的上网查阅资料即可应付工作,不用再学习新的大数据运用常识,接受新兴的治理方式;另一方面,认为有下属或技术人员能够提供帮助,不用多此一举等等。这些观念上的被动、认识上的误区,无形中为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推进增加了藩篱。因此,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各治理主体均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以此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提升共同治理能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二)加大信息公开,突显数据价值

2016年5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权威信息显示了我国超过80%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但这些数据被分割存储于政府各个部门,形成了“数据孤岛”。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8月我国仅有17个省、市、区建有数据开放平台网站,但大部分数据平台能够提供的数据相对较少且多为未经整理、筛选的原始数据,没有让大数据“变小”,加大了公众寻找可利用数据的难度。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数据利用率较低,使得许多可用数据的价值并未得到显现。因此,就需加大信息公开程度,加速电子政务发展,提高大数据利用效率,让海量数据处理更加容易、更加便利、更加迅速,让大数据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好助手。

(三)提高运用能力,拓宽治理实践

在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多地政府均已做出了有益探索。如,上海市成立的超级计算中心,是国内第一个面向社会开放,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数据提高应急管理、气象预报、桥梁构造、航空航天、汽车设计水平的高性能数据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贵州省自2013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落户当地算起,已在全国大数据领域做到了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率先出台地方大数据法规等“9个率先”,并建立了汇聚5万G数据量的“云上贵州”这一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统一存储共享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开放平台、共享平台等多个平台,围绕电子政务、智慧扶贫、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政法平安、社区服务、科技创新、智慧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20朵云”,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促进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治理实践范围更加宽泛、治理现代化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培育专业人才,实现长治久安

在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数据这一重要技术工具之外,更需要懂得运用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因此,培育大数据人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这就急需在学校教育、工作培养的阶段中有意识地增加该领域的学习内容,并通过长期、短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能力水平。例如,在大学等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学生并通过高校与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在工作阶段,提供培训机会,通过研修班、培训班等学习前沿知识、强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从而为大数据的运用发展、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责任编辑:谢义飞

猜你喜欢

决策现代化主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