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2017-03-10吴殿宁
吴殿宁,卢 卓
(1.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2.钦州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钦州535011)
论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吴殿宁1,卢 卓2
(1.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2.钦州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钦州535011)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教师的能力水平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现状差强人意:思变意识不强,校内实践教学能力差,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欠缺。为了尽快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外语教师应强化思变意识,增强课程开发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转型背景;地方高校;外语教师;提升路径
一、前 言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提出始于2013年7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大学联盟;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进以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为重点的转型发展试点,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2]。这不足一年时间里,教育部完成了发起、引导和推进一系列动作,可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教师的能力水平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大学外语教师承担高校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能力水平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水平。鉴于此,笔者拟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外语教师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现状
(一)思变意识不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实现转型发展并非易事,主动实践者有、徘徊观望者有、怀疑抵触者也有[3]6。地方本科高校的外语教师大多毕业于传统的师范或研究型院校,侧重课堂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授课过程会自然而然地加重理论的砝码,习惯性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科书为主要授课材料,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这显然有悖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来进行的。因而,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确保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较高实践能力,是每一位高校外语教师务必深谙和付诸于行动的。教师围绕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学习课程,实施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制定灵活的体现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要求变严,标准变高,导致教师对于转型问题持怀疑、观望等态度,对实践教学存在抵触情绪。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围绕转型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如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双师型”培养等都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往往是学校、各院(系)领导忙上忙下,其他老师却在袖手旁观,加之外语院(系)以女老师居多,受困于工作及家庭压力,如此种种导致老师不愿主动求变而安于现状。
(二)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地方本科高校外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师范教育类老教师和新进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年轻教师。以前师范教育类教师主要从事校内课堂教学,鲜有社会兼职、行业背景,而且即便具有教学实践能力,也已经不适应现代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需要;新进的年轻教师多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毕业便到高校任教,行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所拥无几,即便拥有较高理论水平及扎实专业基础,但实践教学能力亦是他们的短板。国内有学者对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做过调查,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历,教师参加培训、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时间短,60%的受访者从没有去过企事业单位工作或挂职锻炼[4]119。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制定了“双师型”师资培养方案,要求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如贺州学院制定《贺州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就许多裹足不前的外语教师而言,安于现状的老旧思想导致他们习惯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缺乏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因而绝大多数教师不喜也不愿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再者多数外语教师身兼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另外,因为职称申报以及工资绩效要求,科研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教师不乐意脱岗到企业去挂职。如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60多名专任教师中,真正到外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仅仅2-3人,因为受到企业挂职的条件约束,加上其他条件的缺乏,导致申请“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寥寥无几。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欠缺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和6月连续发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和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揭开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而且对于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不够成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与实践教学的连接度还不够紧密,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平台短缺。《意见》也认为“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5]《实施意见》强调创新创业实践,鼓励高校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近几年教育部及团中央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全国互联网+大赛也举办了两届。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外国语学院教师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并不高,申报的项目质量较差,近几年外国语学院获批的各级大创项目立项数远远不及其他理科学院,全国互联网+大赛也没有项目入围区级预赛,更谈不上国家级决赛。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较差,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因为外语学科特点,一直以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多是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在探究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比较少,因此造成外语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不强。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能力提升途径
(一)增强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教师角色转变,外语教师跟其他教师一样,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要完成角色转变,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是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为国内知名学者编写,完全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全国本科高校大都统一使用,没有体现地域差别以及学生能力高低。教师基本上是用这些教材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将这些专业技能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在增强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研究学情
课程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导向。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要对学生的现状做充分的调研。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难度要适中,要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和理解。其次,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要形式多样,要以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
2.凝练专业特色
转型发展突出应用型,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显然传统的课程满足不了转型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转型发展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建构与规划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可以对现有教材进行调整、改编、整合、补充和拓展甚至创新性编写。地方本科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特色,在外语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凝练出外语专业特色,开发出能服务于地方的课程资源。如广西梧州是中国的“宝石之都”,梧州学院可开发宝石外语;贺州是中国的“重钙之都”,贺州学院可开发重钙外语;崇左与越南接壤,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可开发边贸外语等等。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要结合地方特色,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融合专业知识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
3.了解企业需求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经济服务。教师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把握未来岗位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调研,让教师明白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生获得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在离开校园之前便能提前适应岗位的要求。
4.重视技能训练
各地方高校一般都会制定教师培训机制,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会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重视课程开发技能的训练,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转型发展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强化思变能力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观念上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是滞缓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已经是箭在弦上。高校外语教师必须顺应形势,改变那种唯课堂语言教学为主要任务,外语只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服务的工具,应用型与外语无关等陈旧观念。强化教师的思变能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能力提升前提,变则通,强夯教师们的内涵建设的驱动力,才能促使他们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乐于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使之有效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外语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还需要自觉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融会贯通专业理论与社会未来职业岗位能力。
2.强化岗位培训
教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和行业经历是转型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许多地方高校都倡导“双师型”甚至“多师型”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的能手是各应用型高校的香饽饽。众所周知,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快速,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开设有商务外语专业或方向,以便培养满足跨境电商发展需求的人才。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到相关电商企业挂职锻炼,不断充实自身的电子商务知识储备与创业实践经验,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完善激励机制
目前,阿里巴巴或阿里巴巴第三方机构举办的跨境电商知识培训很多,完全能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但据了解,相当部分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师对外出培训不感兴趣,不愿跨专业、方向或更新专业知识。由此,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制定和出台激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考评标准与相关制度,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自身利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教师们实践积极性。如笔者所在单位就制定了相关制度,在高级职称评审中教师要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一定时间,将实践经历列入职称晋升条件。在教学改革立项方面,学校下拨专项经费用于案例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旨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高校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共建实习实训平台,这些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各校对适用于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外语实践教学的推进。为了提高外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就要改善实验设施、设备,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平台,让教师依托平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外语教师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做到:
1.转变思想观念
不少外语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采取抵触排斥的情绪,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校内做小买卖、开公司,做一个生意人,认为其教学内容及方式与外语教学格格不入,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误解。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其内涵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并实现其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外语教师要夯实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原先老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思维,主动适应转型环境下对自身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5]。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实施意见》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5]。如此改革即强化教师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创新。在教学中适应引导者、激发者的身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和创新意识。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把过去重课堂知识的掌握转变为重实践应用能力,实现课程学分与创新创业学分置换。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一直以来外语教师都是重语言传授轻实践指导,原因之一是受学科影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外语院(系)应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育工作,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凝聚力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主动担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等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另外,教师也应成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外语院(系)可以引进企业,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教师也可以自己注册成立公司,积累实战经验,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结 语
转型发展新形势迫使地方高校外语教师转变观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特别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当然,凡事皆不可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地方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漫长复杂的过程。提升改善过程中,地方高校需要创设外语教师成长良好环境,需要给与教师们物质与精神上支持;教师自身也要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塑造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提升内涵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R].2014-05-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发[2010]12号)[R].2010-07-08.
[3]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障碍和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
[4]应克荣,廖军和.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R].2015-06-16.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nhancing Approach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WU Dian-ning LU Zhuo
(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2.Colle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 Guangxi 535011)
The core of university’s transformation is talent cultivation,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guarantee of its quality.However most of their teaching abilities are not perfect:Little consciousness of transformation,poor practicing teaching ability,insufficient practice experience in enterprise and lack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bilities.English teachers should renew their ideas,increase their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ies and enhanc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ies.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local universities;Foreign language teacher;enhancing approaches
G525.1
A
1673—8861(2017)02—0133—04
[责任编辑]刘丽英
2017-05-09
吴殿宁(1967-),男,广西昭平人,贺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课程与教学。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7JGA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