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证书制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2017-03-10张起朦王恩界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证书制度

张起朦,王恩界,2

(广西大学 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双证书制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张起朦1,王恩界1,2

(广西大学 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国民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关注,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心理学相关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宏观政策支持。应用心理学领域历来倡导行动研究取向,鼓励本专业的学者、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这样的专业目标,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借鉴职业院校所倡导的双证书制度培养模式,以实践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以专业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进而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双证书制导向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明确其培养目标,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让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成为推动专业建设的领航者,不断促进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和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双证书制度;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

一、引 言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一决定充分体现国家对人民心理健康素质予以高度重视的同时,对相关心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也给予充分肯定。

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凡是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方可从事技术复杂、适用范围广以及涉及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职业工种。由此说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获取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还要通过接受实践教育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正如上述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撑,作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心理学专业亟需进行教育方法改革进而转变该领域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双证书制度的制定及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故有的“应试教育”和“书呆子”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被动局面,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

二、双证书制的由来与特点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中强调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三者应相互协调、平衡共同发展,才能使“学”与“做”相互融合为统一有机体[1]155-157。而职业能力正是基于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说三元智力理论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学理性基础,而双证书培养制度则是我国职业高校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实践。

双证书制度使我国高职教育协调有序发展日益精进。双证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1993年,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中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指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说法,从而确定了其法律地位。在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国家教育部[2009]3号文件《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强调“双证书”制度是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双证书制度按照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产生活新方式进行不断修改完善,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政策变化对相应教育体制进行更新。双证书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是双证书制度的根基。马克思在其实践观中指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加之思维意识与实践相结合,才使得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并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且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实操型人才。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块强有力的试金石。学历证书若作为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的证明书,而职业资格证书则是检验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能否得到用人单位与社会认可的最佳途径。毕业生实操能力薄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给用人单位与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是国家最初制定双证书制度的首因。因此,双证书制度的提出把实践提升到与理论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而使学生增强实践意识,提高对实践的重视程度。

(二)以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双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所谓专业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既能掌握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专业创新型人才,其特点不仅是专业性、创新性,潜在的特质更为前瞻性与能动性。专业创新型人才需要始终走在学科前沿当中,利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学科前沿知识并使之转化为最具价值的现实成果。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考取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深化对本专业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程度,利用知识的内化与原有知识融会的过程进而提升创新能力。双证书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专业创新型人才不足的现状,还可以为此类人才创造新的培养机制与培养环境,有利于我国人才储备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以提升综合就业竞争力为导向

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的落脚点与归宿,同时也正是双证书制度的出发点与导向。据2016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同比2013届的90.9%略有提升。面对虚高的就业数量,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远不及此。许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学生质量的培养与考量,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差、综合职业素质偏低以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逐年下降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出现。双证书制度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在保证毕业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技能操作水平达到国家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建设。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方式

应用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齐构成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学系三大基础专业。纵观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脉络,绝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均在2000年以后才陆续开设,且大多数开设在高职院校或经由高职、高专晋升为本科的院校当中。应用心理学专业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并熟练运用心理学基本测量方法,具有在社会生产生活某一特定领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目标

在国内的高职教育当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传统教学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论课堂上,而实践教学虽有所涉及但均无法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自应用心理学在国内成为独立学科至今,其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始终呈现彼此独立的趋势,前者所占比重远高于后者。

一些高职院校为跻身国内一线名校的行列,它们制定了同其他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性质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类的研究型高校致力于为国家科研事业培养出科研创新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需要在毕业后直接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辅导等一线工作。由此可见,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有失偏颇。

(二)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向综合研究型大学看齐,强调通识教育与知识的广泛性。在设置课程时,把理论性、研究性的课程设置比重远高于实践教学课程。在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课程中,有很多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如心理健康咨询、心理诊断、心理辅导等,但多数院校却在这些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侧重知识与方法的讲解,忽略了实操性的重要意义。职业类院校应秉持实践性、实用性以及实际性,按照国家为其所赋予的职能属性进行正确的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切勿越俎代庖。

(三)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学生就业方向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类型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不尽相同。由于医生所面对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医学院校中的实践教学体系也相对完善。学生在结束理论课程学习后,必须在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为期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2]52-54。而在其他类别的职业院校当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实不尽如人意。多数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少之又少,更有理论课程代替实践课程的现象出现。如此诟病已经成为国内阻碍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绊脚石。

四、双证书制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把实践教学提升至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是双证书制度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清楚自身职责,明确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在于其职业性,一种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也在于其特有的工作方式、内容、过程、组织或其他[3]127-13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育工作者要尊重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发展潜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对于经验性知识较之于陈述性知识更为感兴趣。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应考虑到转换教学对象的思维意识,加强教学主体实操能力,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经验性知识的权重,教学环境更加多样化贴近真实工作情境。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双证书制度引导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具有推动性作用。

(一)充分发挥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主动性

正如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过程可解释为社会过程的内化以及个体过程的外化,学习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最初形成于外部活动中,随之内化为内部心理过程[4]25-30+10。外部实践性活动对于高职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把教师在理论课堂中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应该如何正确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正是双证书制度产生的外部推动力,促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环节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实训,实习,课题项目,毕业设计等发现不足并及时更正,提升学习主动性。

主动沟通与协调、积极和他人协作也是双证书制度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之外,应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模拟工作情境下的协同配合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全面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二)教师成为全面的“领航者”

双证书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讲解有较高水平,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储备与传授同样具有较高造诣。因此,双证书培养制度客观上要求高校整合、建构多元化的应用心理学教师队伍,其中既包括专业教师队伍,也应该包括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校外实践导师,后者在与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中不但有必要的理论的知识,更加具备大量的专业工作经历与经验,他们可以指导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具体实践领域更加高效地使用其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前者主要是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后者则是学生在专业实践领域的指路人。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都可用明确的书面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表述出来,却忽略了以实践经验为内容的知识存在形式。而如今,知识的默会性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者必须经过亲身实践后才能获取这种以个人内在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个体当中的知识的重要性[5]51-56。知识的默会性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先进行准确的实践操作后,把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切实获取此类经验性知识。双证书制度强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意识,同时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领路人。同时,我们要打破“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老师说的什么多对”的传统观念,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检验理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打破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知识由外化到内化,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目标。

(三)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

知识的传递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职能。随着时代的推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仅靠书本上的文字符号早已无法企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要紧密围绕应用性这一核心原则。面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教学内容呆板老化的现状,双证书制度的提出为应用心理学专业重获生机提供了良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要求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转化。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理论总结,让抽象的心理学知识以生活化的视角则更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激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为目的进行思考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

与此同时,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未来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内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内省能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思索、感悟与反思,以形成个人独到的实践性知识体系。应用心理学工作者面对形态各异的群体的千差万别的境遇,却没有一套万能的心理学理论能够为之解决所有困惑。这就要求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把所遇实际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理论相结合形成一份最佳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四)提供模拟现实岗位的学习情境

学习实质上是一个自身与外界环境相互交互影响的过程。双证书制度根据情境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学习更多地指向于社会实践与社会世界中的“实践共同体”[6]28-32的理论,要求为高职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营造出与真实工作环境相近的学习实践环境。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在未来就业中会涉及到的职业角色,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完善心理学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协商以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资金以及岗位的支持,使学生在心理学实验与心理学实训等实践课程结束后能够“趁热打铁”,及时进入相关用人单位进行情景训练和顶岗实习,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体验,为日后提升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在完善心理学实训基地、选择教学模具以及制定教学目标等过程中,要及时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校内教师及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校外导师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有效意见和建议,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步伐。

五、结 语

本文以我国高职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近年来出现的人才培养效率逐年降低的现象为研究起点,通过阐述我国双证书制度的特点以及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层面所存在的问题把二者有机结合,并重点论述了双证书制度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视角下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优势。本文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希望日后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双证书制度为导向,逐步改进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考核体系等教学模式,并使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日臻完善。

[1]黄珊珊.浅析思维三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创新性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2]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3]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4]朱虹,刘晓陵,胡谊.社会文化观下的教育心理思想——维果斯基的机能性系统分析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5]李洪金.从默会性知识论翻译教材的范例[J].上海翻译,2015(10).

[6]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

The Inspiration of Double-Certificate System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ZHANG Qi-meng1,WANG En-jie1,2
(Faculty of Educ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4)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of national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levels of growing concern,in the face of the national policy level to provide more macro polic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related undertakings.The field of applied psychology has always advocated the orientation of action research,encourage the professional scholars,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ty,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n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such professional goals,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be further applied psychology from double certificate advocated occupation colleges system training mode,to practice as a basis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to innovative talents as training objectives,and enhance the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The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double-certificat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psychology training to further clarify its training objectives,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let the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eachers’team lea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onstantly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pplied psychology.

double-certificate system;Applied Psychology;practicality;personnel training

G642.4/B849

A

1673—8861(2017)02—0114—04

[责任编辑]刘丽英

2017-05-06

张起朦(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王恩界(1977-),男,吉林长春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4JGA107)。

猜你喜欢

心理学证书制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