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养老院建筑设计研究

2017-03-10张嘉龙

环球市场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养建筑设计养老

张嘉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医养结合养老院建筑设计研究

张嘉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文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生活和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建设现状,并对医养结合养老建筑设计的导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建筑设计

前言

“医养结合”指的是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1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数13.6亿,60岁以上人口2.1亿,老年人口比重接近16%。未来20年将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30年将翻倍到4亿,这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都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

虽然我国养老模式逐步健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但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疗养条件严重滞后,加之以往的计划生育政策,使“4-2-1”的家庭结构和空巢化比例快速上升,令独居老人缺失照顾,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居家生活护理的问题。因此医疗养老机构将会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

2 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建设现状

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医护配套服务和体系,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把医疗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康复养老,这尤其成为有病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的最佳去处。

目前,从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入住对象基本为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老年人。难以为老人打造高品质的养老空间,创造精品生活。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设计经验,分析医养建筑在设计中的普遍问题,然后针对整体规划和建设层面,提出医养建筑在适老需求方面的设计导引,并在建筑层面以外,分享相关的设计手法和策略,以供参考。首先,在医养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普遍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2.1 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差距

我国在养老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和适老化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同时也出台了一些关于老年建筑设计的规范和准则,但是在细节和通用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对后期的运营管理方面较为欠缺,在运营服务方面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2.2 设计平面的可调整性差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同时,社会中的老年市场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运营方式的不成熟导致业主有可能会将养老建筑转变为医疗使用的病房楼。这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未来的建设改造。

2.3 养老建筑的缺少空间“疗愈性”

养老建筑设施的最显著效用就体现在“疗愈性”上面,但此疗愈性仅针对老年人“医疗康复”的功能实现,往往忽视“生活环境”这一重要的设计因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使人愉悦,更有助长者的养老康复,但在实际设计中却缺少这方面的考量。

3.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设计导引和策略

3.1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总体布局

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而言,其核心价值是其提供的医疗配套服务,而作为医养结合的核心功能区,宜靠近城市道路交叉口,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入住老人,而且可以辐射周边更大范围的区域,为医疗功能的良性运营创造条件。

规划布局宜采用院落式的围合形态,院落围合更有利于结合中心庭院塑造良好的氛围,增加老人间的交流和归属感。同时以风雨连廊串联住主要建筑,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形式也有利于老年人与自然环境接触。

3.2 健康的漫步系统

对于老年人,漫步是最适合的健身康复形式,医养建筑的道路规划中应考虑合理组织适合老年人的步行系统,同时注意人车分流。用地内部宜规划三级道路系统。第一级道路系统由设在建筑周围的环路系统组成,可直接到达建筑入口;环绕中央绿地区域,设置第二级环形健康步道系统,路径通过建筑底层的架空层相连;环形步道之间由第三级支路相连,健康漫步道穿行在绿地与楼宇间,毗邻路径周边亦设立交互活动的场所,提供丰富的养老社区生活。

3.3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单元设计

在平面布局中应采用便于空间灵活改造的结构形式,由于目前养老市场、运营方式等方面并没成熟,导致在养老项目中业主对功能需求经常发生变化,入住单元可能会在养老和医院病房两者之间切换,这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尽量提高空间结构的灵活性。针对这种情况,在标准层平面中应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并且采取大柱跨尺寸或多种柱跨尺寸组合,以适应未来的调整要求。

3.4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

对于医养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而言,不同的空间应为老人提供多样的活动场所,并设置座椅,提供节点性休憩空间。廊道交叉口、休憩亭等均设置一键紧急求助按钮,提高生活安全性。楼层公共楼道设置阳光露台,为老年人提供楼层交流空间。

3.5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部件配置

医养型建筑应整合现有技术,在综合性的技术体系下全面提高生活环境,以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如建筑内部定点监控系统、公共空间标识系,套间内部采用自动报警系统(一键紧急呼叫、人体不活动感应等),常态健康监控、太阳能供水、新风换气、中央空调、干式地暖、LED照明、绿色建材等。也正是在统一的技术集成下,才使得养老居住性能得以全面提高。

3.6 学院式养老模式

学院式养老模式并不是建筑设计,更强调的是一种互动体验。在医养建筑运营时设立的活动中心,长者不仅可以在这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一展所长去传授他们擅长的东西;长者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承担部分工作,例如园区绿化,安保和餐饮等,而这种付出都可以是有回报得,养老中心根据他们从事的工作给予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换取课程,甚至可以把积分的使用范围拓展到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等各项消费内容中。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院建设中遇到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应当认识到,医养型建筑不仅是简单的无障碍设计、空间设计和设备配置,更是对新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综合应对。建筑师不仅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进行设计,更需要综合考虑开发模式、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因素,才能从而有效保证项目的可落实性和今后的良性运行。

[1]杨艳梅.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戴靓华.医养理念导向下的城市社区适老化设施营建体系与策略[D].浙江大学,2015

[3]张晓怡.养老建筑的立体绿化设计与措施探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医养建筑设计养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医养当兴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建筑设计的困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