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为例
2017-03-10成妍月刘秋玫邱新琦高慧宇黄光华
成妍月 刘秋玫 邱新琦 高慧宇 黄光华
西南民族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为例
成妍月 刘秋玫 邱新琦 高慧宇 黄光华
西南民族大学
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不断地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抓住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以及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当地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特色农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产品过剩、滞销,影响本地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本文通过对当地农产品开发的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希望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特色农产品;羌族;互联网+;精准扶贫;对策
1.陈家坝乡特色农产品开发现状
1.1 地域优势下农业特色产品的初步形成
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特色产品更是展示北川羌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陈家坝乡位于北川县东部,东接桂溪,南望江油,北抵都贯,西通曲山,幅员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境内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建有以蚕、茶、药、果、天然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盛产蕨苔、薇菜、香椿、刺龙包、白磨芋、花磨芋、百合、山药、白果、板栗、核桃、荞麦、黄柏、杜仲、天麻、辛夷、黄莲等多种土特产品;矿产资源丰富。成青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村村通指日可待,是商家投资的理想场所。在这已有的良好基础之上,利用陈家坝乡在新县城5A级景区至九环线九皇山、药王谷等4A级景区,土地林地面积广、土地肥沃、青饲料资源丰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地域优势以及产品优势,同时在国家政策、政府以及绵阳建行的帮扶下,目前基本形成无饲料、化肥、农药进入的生态农业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在这些有利基础的保障下,将是富民强村的优势产业。
1.2 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概况
1.2.1 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对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价格也是一般农产品的数倍,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意识及少数民族地区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传承意识的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产品的展示能吸引更多顾客的观光欣赏,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旅游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选择用绿色生态农产品和传统独特的产品结合,来实现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农庄。
目前,城乡居民用于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占到了全年支出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绿色农庄具有高回报率投资,旅游娱乐,特色农产品制作体验、基地优质有机农副产品的采摘和采购功能等等。另外,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不仅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
1.2.2 产业竞争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多项扶持政策的提出,全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山区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产业,社会中的人才也在响应政策的号召返乡创业,目前四川省也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目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还不完善,这也说明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同时要求我们需要有更全面创新的发展策略。
当前,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农业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基地、龙头企业、辅助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
目前山区县依靠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深入,比如汶川也在打造特色产业, 德阳灾后新农村科技建设科技示范等工程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得以培育,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实现“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位”。作为重灾区来说,这与北川具有很多相似性,近邻间的竞争还是很大,使得优势地位相对降低。不过本地农特产品的开发与羌族民族特色相结合,利用产品的品牌优势及营销策略上的多角度创新,同时不断借鉴农村创业致富的优秀典例的经验和建设模式,本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可观,品尝营养生态农产品,欣赏传承传统现代民族手工艺及体验自然生态农庄将会引领新潮流。
2.陈家坝乡特色农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销售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本地大量农特产品的闲散与库存积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不能给当地的农民增收。此外,农特产品销售模式落后,市场范围小,市场分散。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售模式依然是以“农户+市场”的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下交易主体主要是农户、小商贩以及少量的外地收购商。
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在偏远高山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仍是农村集市,这种市场体系具有分散性和小规模的特点,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虽然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不高,但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小,产品销售不出去,不仅不能带动当地人民共同富裕还会使得天然农产品资源的浪费。
集市交易会有周期间隔,农产品大都也属于季节性产品,而且集市交易是一种现货交易,很不适合这种产品的大量上市销售,一方面会增加运输和储存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不易长时间保存的产品损耗,同时集市交易时间、地点也在频繁的变化,因此合理的销售方式问题需要即刻解决,是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运用。
2.2 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北川县陈家坝当地对发展特色农产品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的规划。陈家坝乡是羌族集聚的羌乡,当地生产的农产品极富有当地的特色,地方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富有的绿色民族品牌建设引起重视,其天然的农业优势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对外宣传力度不够,除本地附近的销售来往外,尚未建立起完善多样的网络媒体平台对外进行宣传,外界对当地丰富的绿色健康农产品的供应无法获知相关销售信息。
2.3 “互联网+“模式未得到充分应用,技术支撑不够。
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制约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物流成本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村道路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业务分布散乱,乡村地区快递物流网络建设成本高,成为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当前互联网时代,当地对互联网的普及不广,当地人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够熟悉,“小农户”与“大市场”没能有效结合。如当前陈家坝乡刚发展起来的农村淘宝,在运营过程仍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运营模式不够简化且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运营。面对市场上不同层次顾客的不断变化需求,如何利用互联网能够整合资源的优势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来满足此需求是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产品闲散,未形成产业化。
陈家坝乡当前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农产品过剩、滞销,大量的农业生产力闲置;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的地势情况,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生产的农产品不集中。当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供产销链条,特色农产品产业模式仍是以手工操作和家庭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的传统原料种植生产模式。且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直接销售,产品深加工少,尚未形成产品专业化和商业化,无法充分体现北川羌族特色农产品的特色所在,这对于满足大市场的需求和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3.陈家坝乡特色农产品开发对策和建议
3.1 借助国家政策优势以及政府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为响应国家“互联网+农业”的政策,北川开启“互联网+精品农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加上在北川陈家坝乡各个地方建立起来的农村淘宝点,结合当地政府以及绵阳市扎实开展的“挂包帮”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绿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把握机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环境,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农产品的加工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以及标准化程度的高要求,在养殖场+农户的模式下,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应多方面的筹集资金,扩宽融资渠道,寻求政府的以及外界的帮助,顺利修建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场所,并将各个闲散农户连接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带动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一起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因为大部分群众在座谈时都表达了对未来打工的担忧,纷纷表示“工作不好找、工资低、钱越来越不好赚”,并希望能在家乡找点项目、搞点发展。所以这也为本地的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人力。
3.3 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培养相关人才并加强相关管理。
在网络消费模式趋于成熟的今天,微信、淘宝和网络客户端等各种成熟的网络销售平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消费方式,当地应对原来陈旧的销售方式进行改造并开拓新的网络渠道。当地相关部门可以设置微信公众号,通过API接口配置第三方微信商城,主要达到宣传和销售管理的目的。同时借助农村淘宝的逐渐普及,可以进驻相关销售网站,运用网络开辟远程市场。随着移动客户端APP的不断广泛使用,当地亦可以根据羌族饮食文化食俗定制个性化服务,打造集合民族特色和现代潮流于一体的客户端,以满足不同年龄的客户需求。而面对这些网络平台的进驻和开发,当地应加强和相关的技术网络开发部门进行合作,打造特色企业,积极吸纳社会中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相应政府的号召,鼓励当地大学生回乡就业以带动当地的快速发展。
3.4 创新发展模式
3.4.1 建立农业产业化模式
建立“企业+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模式,形成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龙头企业是整个合作链条的关键,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只有发挥龙头企业以及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才能以点带面,由龙头企业作为推广点,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一定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只有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合作才能更加稳定。
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打造“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位”。要真正打造起其北川羌族特色农产品的特色,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需积极挖掘羌族特色农产品其内在的价值和可发展面,发展产品的深加工以开发出高低不同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建立起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运营模式,打造起供产销一条龙服务。根据对当地的实践调研及市场分析,可确立“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模式(即每村确立一到两种特色农产品),以每个羌族村寨为点、村寨之间的交通道路为线,整合资源产生联动效应,形成羌族特色农产品供需网络并通过“O2O”模式向外销售。
3.4.2 建立产品特色+工艺特色+营销特色+售后特色的完整体系
产品特色。由于天然的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出其他地区同类产品所不具有的特点。工艺特色。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特点。营销特色。有与众不同的销售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是已有的销售方法,同样也可以是创新的,在产品营销中体现其特色。售后特色。产品销售之后,对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做到独特的保证,使产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独特的印象。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是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使供给方得到更多的获益。
3.4.3 建立农业商业化模式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打造“舌尖经济”旅游商品,可以按照文化+创意+产品+旅游模式,将北川禹羌文化进一步打造,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旅游业充分结合。近年来,北川实施品牌先导战略,农副产品“三标一品”品牌已达21个,老腊肉,花魔芋,茶叶等作为代表的北川高山生态农特产品已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产品包装及产品特性等方面加入文化创意,使之成为“舌尖经济的”旅游商品。
3.5 树立品牌,实施多元化营销模式。
由于当地对发展特色农产品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的规划以及地方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富有的绿色民族品牌建设引起重视,其天然的农业优势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农特产品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品牌也是反映该产品的质量好坏、出处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和认可度,所以树立品牌很重要,而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也是树立品牌的关键之在。
在三网一线(即互联网、物联网、地区网、线上宣传销售、线下消费体验相结合)的技术支撑下,在政策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下实施羌族特色链条化营销模式,通过农村淘宝、物流、送货上门、专营批发、生态农庄等方式扩开销路,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络进行营销,在羌族特有的节假日,开展农产品博览会或者免费体验活动等,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为例,该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要根据当地具有的农产品特色,充分利用好当地居民生产分布的聚集特点打造乡寨特色,努力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确定当地的特色品牌,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为资源开发拓宽市场并利用政策上的扶持积极招商引资,以实现当地的增收致富的发展目标。
[1]程惠; 姜莹; 文启金.绵阳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年第03期
[2]李旺秀;敬风云.偏远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
[3]唐勇智;李继红.浅析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甘肃农业》2006年
刘秋玫(1995-2017),西南民族大学
成妍月(1993-2017),女,羌族,四川绵阳市人,大学本科,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