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017-03-10张再生
张再生 刘 盟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张再生 刘 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内容涉及人才战略、人才择取、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激励和人才环境等多个方面。这反映了其高屋建瓴的人才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同时,也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习近平;人才思想;科学内涵;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提出了一系列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人才思想科学理论体系,该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思想主题、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科学内涵,为新形势下开展人才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发挥人才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其也为人才工作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南,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一、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
习近平人才思想首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体系的奠基部分,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体系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用好这一思想武器”[1]。习近平人才思想主要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本、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才是社会宝贵的财富、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等重要科学论断,这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人才工作,解决人才问题提供了基本原理,是其人才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与此同时,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在我国发展出来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精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重要性、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环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内容。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我国人才问题的探索和成果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在借鉴发扬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国内外人才工作的实践也为习近平人才思想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积极吸取优秀国际人才工作的发展经验。从世界人才的总体分布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都普遍重视人才的开发和运用,并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巨大开发潜力,国际经验成为习近平人才思想的有益借鉴。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实践也为习近平人才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相关工作,尤其是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皆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最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结合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转折时期,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只有抓好人才工作,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价值,才能更快、更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促成了以习近平人才思想指导现实工作的实践需要。
二、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才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问题来思考,并系统关注人才的择取、培养、使用以及人才环境建设等众多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完整的人才思想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科学内涵。
(一)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意识
首先,在理念上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如“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3],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才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才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入。其次,强调创新工作中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4],“我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5],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人才在创新工作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的精准定位。最后,坚持党管人才重要原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坚持好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好党管人才原则,有效管理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6],保证人才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党和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视野开阔的人才择取视角
首先,强调识才是选才的前提。对于如何识才,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工作期间就指出,识才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识别人才”两个方面,即识别人才的标准和识别人才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双‘眼睛’选贤任能,多视觉、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尽量避免‘失真’,在实践中识人辨才,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况”[7]。其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8],这五条标准是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时代诠释。最后,提倡“广开渠道,择天下英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五湖四海”,“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9]。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人才引进具体的绿卡、签证等细节作出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作风、态度、方式选才问题。
(三)理念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
首先,强调基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管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清华大学的贺信中,还是在第29个教师节慰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强调重视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不同类型人才有不同培养要求和成长途径,人才工作要在认识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上下功夫”,“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9]等重要论断,强调遵循科学规律是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原则。最后,强调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抓好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0]。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对促进人才队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理念
首先,强调尊重人才的个性化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引用了《诗经·大雅·文王》中“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的经典诗句[4],强调尊重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不要压抑和埋没他们的才能。其次,提出人才使用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新理念。在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新型用人观念,要避免“圈住人才”“占而不用”的虚名选才、用才,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最后,强调“知人善任,用人得当”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3]要全面了解人的外在和内在素质禀赋,了解其突出优点,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使其才尽其用;最后,强调公平选人用人的工作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反对任人唯亲、山头主义、圈子观念,并对其危害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指出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不良影响,强调选人用人要标准公道、公正地选拔、使用人才。
(五)全面具体的人才环境思想
首先,强调生活环境是人才得以成长的保证。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很深刻的论述:“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11],人才的培养需要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创造更大价值。其次,强调社会环境是人才效能得以发挥的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12],指出创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形成全社会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风气,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是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效能得以施展的保障。最后,强调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人才创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环境的重要论断,全面具体的阐述了环境对于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使人才工作不囿于人才本身,而是全面、具体地关注于整个人才的活动范围,拓宽了人才工作的视野。
三、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系列重要讲话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新的实践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思想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首先,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人才理论及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内容的研究。其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方法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有鲜明的理论观点、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管理的方法论体系,如在宏观层面,其强调顶层设计、党管人才的重要抓手,在人才择取层面,提出如何“识才辨才”和“广开渠道,择天下英才”等重要选才标准,在人才使用层面其强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用人理念,以及强调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脉搏、掌握规律,才能更好地做好现实工作。习近平人才思想方法理论丰富和壮大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最后,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进程,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习近平人才思想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其成果都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具体、科学地分析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进一步提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过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经验。
习近平人才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的与人才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首先,是指导我国人才工作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在科学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论断,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助于对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刻领会和实施,是指导扎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解决现实矛盾、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其次,为我国具体人才工作尤其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人才治理的战略目标上,将人才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相连,在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上,从识才、选才、培才、用才等多个方面予以深刻指示,强调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场化作用,强调了深化制度改革,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政策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党委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重要角色。这对推进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以及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与人才具体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最后,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政府人才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习近平人才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有助于正确认识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和作用,促进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人才队伍储备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与提高,使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条件以最大效度发挥各类人才价值和创造力。
四、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实践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也为各界人才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用人单位和个人等都应认真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讲话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并将其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引领和指导具体实践工作的展开。
(一)党委层面习近平人才思想实践路径探索
首先,要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始终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根本任务加以推进,注重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工作。探索建立党管人才的具体抓手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其次,要将党的领导作为改革重要动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系列重要讲话,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提高把握大势、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才能科学有效地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人才更大价值。最后,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方式。扮演好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角色,加强党委与政府等部门的配合,为人才引进、培养和创新提供更多条件和空间,如完善党委联系专家机制的构建,尊重人才个性化特点和需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搭建,构建各界人才对话交流机制。遵循市场化作用,尊重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并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委在人才发展工作中的效能和作用。
(二)政府层面习近平人才思想实践路径探索
首先,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发挥政策体系的宏观协调指导作用。加大海外人才、智力的引进力度,积极协调海外高层次人才、政府人才工作部门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调动市场主体的引才积极性,如对符合引才条件的单位,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一定倾斜,降低其引才成本,不断拓宽人才和智力的引进渠道,逐步形成国际人才竞争制度优势。其次,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围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节点,着力解决人才发展资金不足、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动体制障碍以及人才载体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和突破的人才工作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让人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完善人才管理法制建设,保障人才权益。最后,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使政府职能尽快向强化人才公共服务转变,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发挥市场化作用,促进人才流动与合作,注重人才服务载体平台的搭建,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人才信息交流与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人才评价、技能鉴定、户口、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人才提供全面、及时和满足个性需求的服务。
(三)用人单位层面习近平人才思想实践路径探索
首先,广开渠道,柔性汇聚天下英才。应深入贯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理念,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聘用、智库交流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入,实现“智囊式”引智、“需求订单式”聚才和“共享式”用才,实现人才弹性引入,让人才更加灵活、高效地发挥作用。其次,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加强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人才间的“传、帮、带”的作用,使人才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注重人才的分类管理、人才评价等工作,构建人才分类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内容和标尺,实现人才管理服务的升级,拓展人才活动空间。最后,探索多样化人才激励手段。尊重人才的个性化特点,使激励机制与人才的创造性、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以及人才的自我激励相匹配。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探索多种激励方式,如荣誉激励、股权激励、环境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激发其创造力,发挥其最大价值。
(四)个人及社会层面的习近平人才思想实践路径探索
首先,个人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个人应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应树立多元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其个人能力的提高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道德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人格建设,为社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储备。此外,学校还要注重交流平台的搭建,促进国内外人才、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人才发展渠道,促进人才与社会大众的交流。最后,社会各界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构建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进一步明确各类人才的权利义务以及人才管理使用单位的权力职责;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自由交流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完善住房、社保、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免除其后顾之忧,让人才更大程度发挥效能,贡献力量,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重任。
[1]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参研参试人员代表[EB/OL].新华网,2014-01-07.
[2]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8-19.
[4]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5]习近平考察纪实: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N].人民日报,2012-12-13.
[6]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二○一三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EB/OL].新华网,2016-03-03.
[7]盛卉.跟习近平学当“一把手”:把方向谋全局不干预具体政务[EB/OL].人民网,2016-04-29.
[8]何解.习近平20字画出好干部“标准像”[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7-03.
[9]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N].人民日报,2014-05-24.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2.
[11]习近平.青年科技人才要勇做创新先锋[EB/OL].人民网,2008-05-04.
[12]习近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3-07-18.
[13]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EB/OL].新华网,2013-10-01.
[14]孙学玉.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11):33-35.
[15]尹蔚民.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5(03):14-16.
[16]刘云山.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9-12.
[17]唐斌,罗洪铁.习近平人才思想研究[J].求索,2015(03):15-18.
[18]王帆,胡军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及实践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2):33-36.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alents
ZHANGZaisheng,LIUMeng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and instructions about the work on talents,covering human resources strategy,talent selection,talent training,talent incentives,and talent developingenvironment.This not onlyreflects his thought on talents,but alsoenriches the talen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which becam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Moreover,his talents thought also significantly guides the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construction,deepens the reform and open up strategy,and realizes the great ideal ofthe"Chinese dreamofthe great national renewa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tostudy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his thoughts on talents.
Xi Jinping;thoughts on talents;scientific connotation;practical approach
C962;D616
A
1003-1502(2017)04-0013-06
张再生(1968-),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300051刘 盟(1987-),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邮编:300171
责任编辑:王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