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

2017-03-10周笑春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周笑春 刘 斌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概述

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的运营公司所进行的研究都是观点性的、单向的,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并没有形成实际的管理模式,比较偏重于战术和现实。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于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较为深入,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加以优化和改进,遵循分级负责和统一管理的原则,有利于运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

2、城轨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2.1 运营前预防体系

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3个阶段,其中建设阶段除了包括土建、机电、装修等建设外,还包括信号、屏蔽门、供电、车辆等设备系统的设计联络、监造、安装等环节。

2.2 运营中保障体系

主要包括运营中安全管理体系和对乘客的安全管理两部分。前者是针对运营管理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后者是针对运营期间的服务对象——“乘客”来介绍。其中运营中安全管理体系由“机制+专项”组成。安全管理机制共9个,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机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机制、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机制、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机制、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安全会议机制等;安全专项管理共9个,包括设备系统管理、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地铁保护区管理、防汛防寒防暑管理、临时用电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内容。乘客管理,一方面是把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安全乘车、文明乘车、常规应急设施的使用等常识,有效地宣传给乘客,让其熟知,减少因乘客不知道、不注意等发生的客伤甚至更大事故;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客伤等相应的安全事件,要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来应对和处理。

2.3 运营应急体系

主要包括内部应急管理和外部应急管理。内部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含抢险器材等)、应急人员(抢险队等)、应急响应、应急专家库等内容。外部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在应急情况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公司等单位/部门的应急协作等内容。如大客流或中断时的公交接驳需公交公司支援,发生火灾时需消防、医院支援,等等。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点

3.1 推进建设和运营安全技术创新发展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领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机械化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进。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遵照“意见”要求,下一阶段,加强人才培训,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事故预防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维阶段关键部位智能化健康监测和维护系统,以及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反恐、防化等危险工序和环节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开发“BIM+轨道交通”成套技术,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采集等技术和轨道交通管理要素整合,促进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在内的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综合管控技术的革新,使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及运维管理中,以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及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

3.2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模式要以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为前提,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体系性、先决性的前提,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根本性保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前,要预想到安全方面出现的隐患,利用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风险转化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要针对安全方面暴露出的隐患狠抓制度和规范的建设环节,不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章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防范安全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在安全规章制度的设计、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第一要素,既要约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员工的操作,同时也要控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行为,在制度强有力的约束下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安全的制度保证。

3.3 建立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

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质量合格的风险源检查工作,从而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具有划分现场风险源、分析施工区域环境状况的重要功能。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可以监测周边环境的变化状况,对施工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对工程附近环境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在发现施工风险后通过预警模块向施工人员发出提示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

结束语

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应坚决贯彻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运营安全及应急条件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构建双重防控机制,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效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工作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1]刘阳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急桌面演练系统研究[A].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6:6.

[2]马斌.试论轨道交通运营中人员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161-162.

[3]唐鹏飞.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备设施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谭玉林,王海真.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机制[J].安全,2016,37(09):27-29.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