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2017-03-10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技术灌注桩

姜 楠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〇二队

1 岩土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岩土性质的不稳定性

岩土性质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者施工都可能引起到岩土的各种结构及性能参数的变化,而我们对岩土性质进行判定的依据仅仅是不是特别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这种在整个场地布置几个勘探点来钻孔或者物探等方式进行的勘探手段本身就不能对场地的全部岩土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仅仅能推测出场地内的大概岩土性质,而一旦岩土性质被外界因素干扰而发生改变,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就更不具有精准性了,这样的岩土性质的不稳定性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原位测试和现场监测,根据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性质的变化不断调整施工方案,以便能够让工程顺利进行。

1.2 岩土工程技术的隐蔽性

岩土工程作为与地壳岩土体打交道的一门技术,其主要是在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地表下面进行的,因为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常见的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以及地下连续墙、锚杆等都是岩土工程技术的隐蔽工程,这些工程完工后都会被岩体或者土体所掩埋,工程的运行及使用是在我们不易发现的隐蔽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除非这些工程出现大问题,否则我们很难有所预料,这样所导致的影响就会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如今的岩土工程技术已经采用了各种检测、监测方法,以保证隐蔽的岩土工程的安全性。

1.3 岩土工程技术具有前导性

岩土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前导性,复合地基、扩体桩、夯扩桩、夯实水泥桩等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都是建立在先研究施工效果后研究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的,只不过岩土工程技术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却比较薄弱。

2 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

2.1 地基处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地基处理技术众多,且很多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出的技术类型,并在岩土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我国独立研发的钢渣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以及二灰桩复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技术,既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废物的合理利用,以此减少过大的施工成本投入和资源应用,又能作为一类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其中,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地基处理技术中的典型技术应用形式,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工序为:在做好施工前的放线及监理复核后,便可进行后续施工的操作。在桩基材料的选取上,通常会选用硅酸盐水泥、粒径为8mm~25mm碎石、粉煤灰以及含泥量<5%的砂料。在对混合料进行灌注前,应事先清理好管道,防止由注浆管道内的异物留存,使灌注作业受到影响。灌注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在钻杆内融入混凝土后,方可进行提钻,并确保将开阀门高度设置在30cm以下,以便于提钻,且在进行桩底混凝土的泵压过程中,应停止提钻作业。在此过程中,应保证提钻匀速的同时,保证提钻高度≤25cm,并以钻具被混合料没入为准。此外,应做好混凝土的拌和作业,并尽快予以施工使用,避免长时间的混合料放置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也能够有效避免水分的挥发。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搅拌的时间。在作业过程中,若存在砂土层或淤泥层等,应缓慢提钻,并为提升桩体强度、避免出现断桩现象,应对灌注时间做到严格的控制。最后,成桩后应做好桩头与桩身的保护及养护工作,且在养护结束后,方可进行桩头的剔除。

2.2 桩基础处理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且应用效果良好。此类桩基础工程依照受力原理可分成摩擦桩与端承桩两种;若依照施工方式划分,则可分为预制桩与灌注桩两类。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中所应用到的岩土工程技术,多为钻孔与冲孔灌注桩、扩头灌注桩以及预应力管桩等,但此类灌注桩技术在应用中,会由于施工作业中孔底沉渣的问题而导致桩体的承载力下降,对此,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便应运而生。此种技术即是将水泥浆利用高压加压装置,直接压入桩底,并由此将桩内沉渣挤出,不仅促使桩端及桩周土性得到有效改善,更能促使桩基承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避免桩基沉降过大现象的出现。对于岩土工程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桩基处理技术,首先,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地质特点与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取适合的施工处理技术,并对具体桩长、桩径、桩数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其次,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精准放样测量使桩位准确定位,并正确布设安装作业机械与相关器具,在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与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施工注意事项,如:灌注桩施工时的护筒埋设、泥浆配制;预制桩的桩体质量检验、接桩作业;桩基的垂直度控制等,确保灌注桩终孔时与预制桩压入作业完成时,摩擦桩的桩侧土摩阻力足以达到工程的设计需求、支撑桩的桩底端已进入地质情况良好的持力层且嵌入深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确保灌注桩在清孔作业完毕之后桩底的沉渣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应确保钢筋笼的加工同设计相符,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以保证桩基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此外,在施工作业完毕之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桩基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总之,岩土工程技术受其特点影响,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上,仍有需要改良与完善的方面,对此,通过本文的概述与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拓展与工艺技术的改良,做出指导性的借鉴。唯有岩土工程技术日益成熟,才能将其优质特性在工程项目中有效发挥,也才能为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推动。

[1]欧磊,张琼文,覃珏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61.

猜你喜欢

桩基础工程技术灌注桩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桩基础古今之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