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

2017-03-10刘雅楠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

刘雅楠

一、老龄化社会于我国的社会背景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指的是中老年人所占的人数比例持续提升,同时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数大幅下降,最终形成老龄社会。我国现阶段的老龄化社会拥有极为明显的特点,即老年人规模数量庞大、发展速度迅速以及“未富先老”等。依据相关数据调查,我国中老年人的数量大约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相较于第五次人口普查,近几年的普查结果充分证明了我国老龄化速度极为迅速,60岁阶段的老年人同比增多了大约3个百分点。不仅如此,由于受到国情限制,人均GDP排名在国际中仅列中游左右,由此可见养老压力极大。

二、我国养老模式的现况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模式大致分成三类,即家庭类养老模式、机构类养老模式以及社区居家类模式。其中家庭类养老模式是最为常见、最为基础的模式,机构类养老则更多的偏向于社会化,而最后一种社区居家类是仍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型模式。

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是将三类养老模式融合并用,并且逐渐有了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行的趋势。最为常见的家庭类养老模式由于时代的变化已经慢慢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但同时也受限于诸多原因而不能将之放弃。家庭类养老模式不能满足与日剧增的养老需求,机构类养老模式不被人所接受与认可,社区居家类的模式发展尚不成熟,这些均是我国老龄化社会正在面对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三种养老模式的并存共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旧存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机构类养老模式以及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家庭类养老在观念方面有着很大的冲突,前两者并不能很好的给予老人所需的精神慰藉;其次,经济实力不足,这一问题重点展现在机构类养老以及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方面,受到我国国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这两种模式的投入资金极其有限;最后,服务人员以及所在服务机构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不足,人员流动性较大。面对这些难题与困境,广大研究学者必须要深刻的认知到,三类养老模式的融合共存是持续发展的基本,而不足之处与困难瓶颈却是前行的动力之源。

三、养老模式的强化策略

(一)为家庭类养老模式提供保障

尽管家庭类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民众的养老需求,但是受限于国情限制,这种模式势必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都被当做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基本措施。因此必须要为家庭类养老模式提供充足的保障,首先,政府方面应当从经济来源的角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机制方针,例如对某些没有经济能力赡养老人的人,尤其是下岗群体以及中年群体,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及资源补贴,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等;其次,优惠政策。例如针对某些家中需要赡养老人且又需要购房的中青年群体,政府可以发布一些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减少其压力,以便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赡养老人方面;最后,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子女方面,都应当明白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即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伴、照看老人,唯有让老人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保障老人能够获得幸福愉悦的晚年生活。

(二)为社会类养老模式提供保障

针对社会类养老模式,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医疗系统,还应该加大对机构类养老以及社区类养老模式的资金投入。首先,强化宣传。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传播性进行宣传普及,强化广大群众的社会化养老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对这种养老模式的偏见;其次,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的建立应当依据所在地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地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最后,服务机构规范化,服务人员素质专业化。服务人员对于老年人而言不仅只是照料日常生活的人,同时也影响着老人的精神状态,因此,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要。服务机构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合格的服务型人才,进而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愉悦。

(三)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

中国的老人是最为勤劳、最为节俭的群体,他们通常会将辛苦一生换来的积蓄花费在晚辈身上,同时也将自身的养老问题一同托付,这是老人对晚辈的信任,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良好体现。但是在现实中,晚辈能否凭借一腔孝心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得到的并不全是肯定的答案,某些子女晚辈会由于经济原因、自身素质问题以及意外风险等因素,而不能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故此,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老年人群体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自我保障意识,为了自己可以安度晚年,必须要未雨绸缪,无论是社会还是老年人都应当树立自主养老、独立养老的观念,争取养老过程中的主动权,让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养老问题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家庭类养老不能达成预期的养老效果,但是又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将之放弃,而新型养老模式不是不被认可便是发展不成熟,由此可见,我国养老压力极大。尽管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以及树立自主养老意识等方式可以缓解养老压力,但仍旧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我国广大研究者唯有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深入探究、持续开拓创新,才能保障我国老年人能够拥有幸福愉悦的晚年生活。

[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人口研究.2014(1).

[2]程晓舫,夏双研,徐青.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研究新思路.人口与发展.2015(2).

[3]乔志龙.社区养老——我国城市养老模式新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机构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