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实施方法探讨

2017-03-10张丽秋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行政规范事业单位

张丽秋

惠州市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

内部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保障机制,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能够保障组织权力规范合理、科学高效运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达到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目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各种制约和调节的计划和方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合理表现

1.1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不科学

尽管预算控制随着部门预算的推行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决算报表编制时,无法反映本单位的真实财务信息,常常按照预算调整账目,未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没有进行零基预算,预算编制粗略,缺乏权威性,未细化项目,编制粗略,没有进行论证,仅仅在当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财务人员在业务人员不参与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在编制新一年预算时表现明显;第三,没有按照预算批复执行,而是跨多个项目核算,费用经常不只是使用于一个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1.2 事业单位授权不明确

事业单位授权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我国事业单位会出现授权机制不明确或者过度、笼统、长期授权、单位主要人员替代和递补机制不明确等情况。

1.3 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的内外监督主要有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这两大方面构成,内外监督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二、在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

首先,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单位内部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其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有良好的规范和制度约束,有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本组成结构

一个成熟、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结构。第一,信息的沟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系统全面有效的信息的收集机制和合理的内外沟通机制。第二,控制措施,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第三,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是正确的目标设定、理性的风险识别、合理的风险分析和充分的风险应对。第四,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应当考虑单位的内部环境,任何一个制度合理制定及有效运行。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法

现行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着大量公共资金和国有资源,应当监督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确保国有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和国有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

4.1 增强预算控制,科学编制预算

科学地控制预算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增强预算控制,科学编制预算,预算控制由编制、审批、下达、执行、分析评价等环节组成。首先,应当,保证决算报表的真实性,不可随意更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最后,采用“二上二下”的形式编制预算,建立预算标准,明确预算项目,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4.2 加强授权控制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授权控制,明确各个岗位处理经济活动和业务的职责范围、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等。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处理事项,单位各级管理人员不能不负责任,具体业务的经办人员既不能越权,一定要在授权范围内执行业务和承担责任。

4.3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保障机制,是《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方式之一。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的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另一方面,若单位规模较小,为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专业素养和审计意识,应派专人进行内部审计培训。

4.4 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在部门和岗位设置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4.5 实施财产保护控制制度

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单位应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

4.6 实施预算控制的制度

各单位应确保预算的执行,采取改进措施,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建立预算标准,明确预算项目,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任重道远,内部控制要不断加强和发展。事业单位在内控规范的指导下,应当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内部控制,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不断探索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方法,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如果每个事业单位都能制定出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人人自律状态,并且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不断的修订完善,不折不扣的执行,就一定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1]李连杰.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会通讯2015年第11期(中)101-102

[2]施晓玲.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J],管理视野2015年第8期120-121

[3]罗之复.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北方经济2016年第2期109

[4]王志刚.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中国集体经济[J],2014年第5期51-53

[5]陈永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初探,财政监督[J],2016年第08期33-34

[6]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研究财会通讯,2015年第02期(中)103-105

[7]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7(1):57-62.

[8]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与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6(8):20-24.

猜你喜欢

行政规范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