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三幕式结构解析*
2017-03-10彭瑞
彭 瑞
(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单亲爸爸,为了儿子的幸福生活,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的故事。该片问世以来,以其健康向上的题材和成功的艺术形式受到观众的好评,影片在豆瓣上获得8.9分高分、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等六项提名、MTV电影奖等四项大奖。有人认为是其励志和温情的主题成就了观众对它的喜爱;有人认为是男主角威尔·史密斯的精彩表演使之获得了业界好评。该片于2008年在中国上映,不仅赢得了众多的中国观众的欢迎,同时也受到中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评价,至今为止有上百篇的专门评析文章,现有的评析基本围绕影片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在进行[1~3],也有少部分从其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分析的[4,5],而从其结构理论展开的内容分析却不曾见到,在此,作者将从传统的三幕结构理论对该影片的结构内容展开一定的探讨。
戏剧的三幕式结构来自亚里士多德时代提出的戏剧理论,即所有戏剧都包含开始、中间、结束三个阶段,且需要按照某种比例来分配三者。按照一般的惯例,剧本的25%为第一幕,50%是第二幕,剩下的25%是第三幕[6]。幕与幕之间存在转折点,它们将情节转向一个新的方向,使主人公进入新境况、面临新问题,以此吸引观众对下一幕的关注。根据三幕结构理论,可将《幸福来敲门》的结构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幕:向往幸福
一般来讲,第一幕被称为建置,主要从故事的开端一直发展到剧幕第一个情节转折点的开始处。建置部分就是交代人物关系和故事主要事件及背景等,从而让观众知道这部电影的故事是由什么人和什么事引起的[7]。《当幸福来敲门》影片全长117分钟,按照三幕结构理论,它的第一幕时长约30分钟。根据剧情发展,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十分钟来进行探讨。
剧幕的第一个十分钟最为关键,一般要交待清楚故事的人物、戏剧性前提、戏剧性情境等[8]。这意味着编剧要在十分钟内让观众明白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的内容关于什么,以及主要人物所处的境况是怎样的。《当幸福来敲门》一开始,首先向观众展示了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美国旧金山,主人公克里斯·迦纳是一个医疗仪器推销者,四处推销碰壁、挣钱艰难,而偏偏家庭用钱地方很多,如房租、儿子的幼儿园费、税费等,由此造成夫妻关系的恶劣,一家人既没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又缺乏互相理解。在此人们注意到,影片开始后十分钟左右,故事就迎来了激励事件——克里斯和一个股票经纪人的偶然相遇,这使得克里斯产生了股票经纪人能挣很多钱,使家人获得幸福的想法。
第二个十分钟对人物会有进一步地介绍,多数情况下观众跟随他(她)经历生活中的一天。这一天将展现主人公如何应对相关问题,以此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当幸福来敲门》接下来的第二个十分钟,从克里斯某一天的早起开始,他准备去证券行找工作,这一决定遭到妻子的反对。他为了更加体面地在证券行找工作,将随身推销的医疗扫描仪寄存在路边的卖唱人那儿,却导致卖唱人拿走了扫描仪,最终他追赶无果。这一天结束在睡觉时分,了解白天情况的妻子不愿搭理丈夫,两人关系更加恶化。
在这十分钟里,一方面我们看见了主人公对问题的应对,克里斯想办法进入他认为挣钱的行业——证券业;另一方面,在他应对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对他的为人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克里斯是一个积极进取、乐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轻信他人的人。
第三个十分钟里,克里斯又一次“不务正业”地去证券行申请做实习生,结果不但没卖出一台扫描仪,反找回了被卖唱人拿走的那台扫描仪,导致夫妻矛盾激化;接着克里斯为了向证券行的主管推销自己,逃了出租车费、再次丢了一台扫描仪,这使得夫妻关系跌入低谷。这一部分通过主人公朝着目标的奋斗和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阻碍的再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剧情自然地进入到转折处——妻子因窘困的家境和对丈夫克里斯的极度失望而离家出走。这给主人公带来新的挑战,由此引导故事进入第二幕。
在整个第一幕里,主人公克里斯的性格、人际关系、生活境况得到了一定的展现:通过激励事件——克里斯与股票经纪人的相遇,得知了主人公萌生要当股票经纪人、改善生活这一戏剧性需求;也通过转折点——妻子的离家出走,预感到第二幕里主人公将有新环境和新问题需要去应对,他将不再有妻子的陪伴,只是与儿子一起追寻幸福。
第二幕:追求幸福
第二幕被称作对抗,从第一幕的结尾处开始,到第二幕的最重要的情节点开始处结束。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进一步地展现事件冲突而推进剧情的发展。《当幸福来敲门》的第二幕从影片的三十分钟左右开始至九十分钟左右结束,时长约六十分钟,根据剧情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个十五分钟来讨论。
第一幕结束时主人公的生活产生重大变化,因此第二幕最开始的十五分钟展现的是主人公由此产生的或震惊、或迷茫、或愤怒的状态。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无法接受改变,一段时间后,才会接受改变并进一步采取行动。因此,这是一个主人公从迷茫、犹豫到开始改变的过程。面对妻子的突然出走,克里斯初始无法朝着自己的戏剧性目标努力,只能应对妻子离家后产生的种种问题:独自照顾孩子,送接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为不被赶出出租房而粉刷房屋,因停车欠费被抓进警察局。直到剧情发展到差不多45分钟时,主人公才从第一幕结束时的情节余波里走出来,再次向着自己的戏剧性目标采取行动—去面试股票经纪人的实习生,并被录取。
第二个十五分钟里,主人公正式展开对目标的追求,可同时障碍也会不断升级,且愈来愈多。在这里我们看到,克里斯经历了许多挫折,先是承受离妻之痛;接下来是由于欠房租,被赶出出租房,和孩子一起搬进了汽车旅馆;再后来是一台昂贵的扫描仪被人拿走了;他甚至还被车撞了,丢了一只鞋。虽连连受挫,但克里斯从未气馁过,他很快接受了妻子的离开,对孩子说有梦想就应该朝之努力,被车撞了也继续回公司上班,并于下班后光脚去接孩子放学。这时的克里斯已经变得非常坚强,敢于面对一切,任何问题都没有难住他。并且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些小成功激励着他一路向前,离目标越来越近。在这十五分钟剧情里,观众看到了主人公如何克服艰难险阻,越挫越勇。
剧情进入到第三个十五分钟,主人公更加现实,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当真的可以实现目标时,主人公又产生疑问,“我真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吗?”“我放弃所有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吗?”疑问过后,会有一个转折发生,迫使主人公面临新考验。
在《当幸福来敲门》里,克里斯的戏剧性需求在这个阶段变得很具体。如果说主人公之前只是抱着努力赚很多钱使儿子生活无忧这样的念头的话,到这时他已经知道了该如何赚很多钱,那就是通过证券公司的实习考试、销量最佳、被录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股票经纪人。克里斯现在要面临的是更为现实的阻碍:为接孩子放学比别人少了许多销售时间,直接领导并不看好他、经常差使他等。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但也难免自问:“我做的这一切是好是坏?”“我究竟能否成功?”最后,危机作为转折介入了,克里斯没有交税,税钱直接被银行从账户里扣除,这使得克里斯兜里只剩下21.33美元,而他还要一个月才能进行实习考核。
面对只剩下21.33美元的窘况,克里斯展开了自救,从找欠钱的朋友要债、推销最后一台坏掉的扫描仪,到被赶出汽车旅馆后带着孩子去慈善机构求助,克里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改变自身糟糕状况;其间他继续上班,还能与同事开玩笑。
紧接着的第四个十五分钟将展现主人公如何面对危机,与影片开始时的主人公不同,此时主人公已经成长,会尽力跟上事态发展,并尽可能掌控事态发展。经过最后的考验,人物会完全成长,有能力去解决他最终面临的问题。同时,这一考验也引领主人公至第二幕最重要的情节点,使之去解决最终冲突,推进故事向第三幕迈进。
第二幕结束时,克里斯解决了问题,让孩子和自己住进了慈善机构。这次困境是巨大的,丝毫不亚于第一幕的转折——“妻子离家出走”,但这次困境没有摧毁他,全新的他为自己和孩子找到了出路,同时也将克里斯推向了一个更加艰难的境况,他已经一无所有,只能努力获得成功,否则将难以与儿子生存下去。
第三幕:获得幸福
第三幕一般是一个大约有三十分钟的戏剧性行为单元,它从第二幕的尾部开始一直延伸到电影剧本的结尾,被称之为结局。结局的意思是“寻求一种解答;解释清或澄清;分解成为各种独立的元素或部分”。在第二幕的转折处,故事待解决的问题十分明确,结局部分将展现解决方法,并最终给每个问题一个答案。
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第二幕结束时,故事有三个问题未解决:主人公是否能被公司录取,成为正式员工?主人公能把扫描仪修好,卖出去吗?主人公能挣到很多钱,给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吗?第三幕通过五个序列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序列里,克里斯和儿子住进慈善机构,温习所学的知识,熬夜修理扫描仪,这既是为解决第一个问题做准备,也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过程。
第二个序列里,克里斯参加实习结业考试、在路上偶遇了之前结识的客户,借给了老板5美元钱,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
第三个序列里,克里斯继续熬夜修扫描仪,终于将扫描仪修好,卖了出去,获得250美元酬劳,这是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告知了结果。
第四个序列里,主人公和孩子回归到平静的生活,是对支线情节的一个交代。
第五个序列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克里斯与之前偶遇的客户签约,继而获得了31个客户,同时通过了考试,他终于赢得了正式的职位,第一个问题有了答案。作为结尾,主人公的戏剧性需求、即他的目标和欲望在这里达到了。就戏剧性而言,第一个问题是主线问题,它的解决过程没有太多动作,显得比较平淡,戏剧高潮不明显,但却有一定真实性。现实生活中的成功基本上都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克里斯最后偶遇了能签约的客户是运气,但客户却又是因为他之前的努力而结识的,再加上他一直和老板相处得很好,所有这些都为他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故事结束后,荧幕上出现了字幕,告知主人公自己创办了公司,并且以数百万美金的价格卖出了少于五成的股票,字幕之间穿插着主人公和孩子的对话。给了观众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主人公成为了百万富翁,和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由于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成功运用了三幕式结构,由此将一个人物对幸福的渴望、追求和成功在完整的框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故事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剧情推进严谨[9],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段人生的沉浮与悲欢,而这正是这部优秀影片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1]程春燕.《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观研究[J].电影文学,2014(07):84-85.
[2]常利.《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文化价值理念[J].电影文学,2014(05):78-79.
[3]王建芬.从《当幸福来敲门》分析美国文化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4(02):86-87.
[4]王新霞.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动态语境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分析[J].电影评价,2012(07):70-77.
[5]刘景慧,李玮.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隐喻[J].电影文学,2011(05):79-80.
[6](美)悉德·菲尔德著.电影编剧创作指南[M].魏枫,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75.
[7](美)埃里克·埃德森著.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M].徐晶晶,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73.
[8]马丹妮.《当幸福来敲门》的理想主义叙事[J]. 电影文学,2016(11):139-141.
[9]于巾惠.视觉语法分析下电影海报《当幸福来敲门》的互动意义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