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17-03-10孙晓丽
黄 浩 孙晓丽
美国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黄 浩 孙晓丽
17、18世纪被认为是西班牙和法国的世纪,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世纪开始的时间是1914年,美国从此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文化被美国人认为是开启美国世纪的重要软实力。进入21世纪,虽然面临中国、俄罗斯的挑战,但美国依然认为,依靠文化、政治、外交等强大的软实力,美国世纪仍将持续。作为全世界唯一没有设文化部的国家,而且建国历史只有240年的美国,何以拥有强大的文化支撑美国世纪的延续。
一、美国文化为什么强
(一)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支持
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等均十分重视文化,他们在美国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对文化建设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国会图书馆、史密森学会都在这个时期建成。但是由于对国家干预不信任,尤其是对联邦政府的不信任,很长时期联邦政府对文化的支持还无法落实到行动上。直到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才开始成规模地资助文化,面对当时的大萧条,他通过推动“联邦1号”计划,解决了大量艺术家的就业问题。罗斯福还设想出了“文化战争”的蓝图,他说,美国不仅不再是“乡巴佬”,而且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主导世界。肯尼迪及其继任者林登·约翰逊继续了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成功让国会同意立法建立了联邦的文化事务处——国家艺术基金会。这被认为是政府直接介入文化发展的标志,意味着联邦政府在文化发展上的角色由怀疑和偏见过渡到热情的支持和接纳。从1965年成立至今,国家艺术基金会已经累计在艺术投入提供了50亿美元的资金,并以每年1.6个亿的力度在增长。
(二)清晰的文化发展战略
可以说,美国的文化战略是对外扩张,对内宽松,这种对内宽松的文化策略有三个关键。一是多元化。过去,很多人都把美国看着文化“熔炉”,任何文化到其中都会被改变,但现在,美国已经变成一个文化“容炉”,很注重对多元文化的保护,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唐人街、意大利城和传统历史文化得到保护,甚至美国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迹。正是这种对文化的包容,让每一个种族的人在美国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传承,增强了对美国的认同感。同时也巧妙地利用文化的多样性掩盖了美国深刻的阶级和种族矛盾。二是大众化。美国政府努力营造文化面前人人平等的气氛,声称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文化。国家艺术基金会作为联邦机构,国会不仅要求它首先关注“美国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多元性”,即提升国家文化创造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提出要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到美国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要求艺术馆向所有人开放,在千方百计吸引观众的同时,加大力度扩大文化供给。通过推动去中心化的文化补贴,发挥州、地方和艺术机构的积极性,扶持艺术家在全国巡演,将文化供给扩展到全国,使高品质的艺术传播可以覆盖全美各地。从1965年到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会在全美扶持了14.5万项资金支持项目,国家级的艺术机构从5家增加到56家,地方艺术机构数量从400家增加到超过4000家,非盈利的戏院从56家增加到340家,交响乐团从980家增加到1800,剧团从27家增加到113家,舞蹈团增加了18倍。三是去中心化。为了转移中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对政治经济制度不平等的注意力,美国政府通过国家支持的普遍化,鼓励文化去中心化,刻意削弱文化精英主义对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国会认为,国家艺术基金会应关注地方文化诉求,注重地理上的民主,开展“去中心化”运动,确保文化均衡发展,国家艺术基金会40%的资金被要求公平分配给各州,甚至地方政府文化补贴要按照人口数量来设计规则进行分配。这些文化去中心化的努力,不仅使各种少数民族文化都得到补贴,而且还大力支持边远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各州文化发展,确保文化布局的合理化。
(三)积极的文化支持政策
美国联邦、州与城市(郡)三级都有各自的文化支持政策。除了国家艺术基金会补贴之外,联邦层面主要通过减免所得税来支持文化。主要根据税法第501条C款,这使得多数文化机构被认定为公益的非盈利组织。这样既能够获得免征联邦所得税和各州企业税,此外还能享受减少邮费、免收艺术品的某些保险费、海关税,后者对向国外收购艺术品具有意义。最重要的优惠是能够让艺术机构接受捐赠,而捐赠可以减少捐赠者的缴税额。这种巨大的减税,对捐赠者极具吸引力。据美国财政部测算,一美元的税收减免最多带动1.3美元的捐赠。州一级主要通过增加预算、设立机构来补助文化。目前各州都建立文化事务处。城市(郡)一级则由于财源不同,资助文化方式主要为减免地方税、市属建筑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免税主要是免除地产税,这是城市的主要税源,此外还有文化商品的增值税(营业税)。补贴包括直接补贴资金和免费提供办公地点。这些支持一般会附带条件,就是要求文化机构必须对所有人开放,至少有若干小时的免费开放时间。这一条件主要针对一些私人文化机构,以此赋予他们以公共使命。
(四)多元化的文化投入
国家艺术基金会一直坚持“配合公共捐款按比例认捐”的规则,规定获得公共补贴的文化机构必须从其他渠道找到同等数目的资金。这一理念决定文化机构不能只有单一的资金资助,必须依靠多元的资金来源,这些来源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这种支持模式,首先能激活慈善业,鼓励私人或企业给文化捐款,其次也避免让文化机构对国家形成依赖。其支持者断言,只有资金多样化才能确保文化的活力、多元性和能量。在这种理念的鼓励下,美国文化机构资金来源实现了多元化。目前,来自联邦、州和地方的政府资金只占文化机构总资金的6.7%,来自个人、企业和基金会捐赠的资金占到38.2%,文化机构自主收入占到40.7%,其余的14.4%为捐赠的投资收益。靠自己的自主收入和捐赠成为美国文化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补贴只占1%不到。
(五)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一是领导机构的公司化。美国很多文化机构由私人捐资建成。大型艺术馆都是以私人资金为主创立,管理上采取了公司制原则。董事会结构下公司制,已成为美国艺术博物馆普遍采取的模式。这种治理结构决定董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力,招募管理者、薪酬结构、运营纲领与收入支出等,都由董事会决定。二是运作模式的企业化。即把艺术馆等文化机构当作企业来运营管理,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通过举办巨型文化展出活动,邀请具有号召力的明星出席,浓墨重彩宣传攻势,设计销售文化创意商品,把每一次文化展览变成具有轰动性的艺术盛宴,把文化机构变成人人爱去的旅游热点。这种操作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霍恩最早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霍恩的整套博物馆运作模式被称为“霍恩主义”,从这时开始,博物馆变成文化超级市场,巨型展览不仅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而且也通过开发销售各种衍生商品获得大量收益。这一模式极大地改善了美国艺术馆的经营生态。
(六)有力的文化人才政策
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以文化产品、产业为导向,大量培养高层次、跨学科的综合性文化人才。艺术学硕士(MFA)是美国艺术领域的最高学位,有213所大学颁发艺术学硕士学位,在美国任何想教书的艺术家都必须拥有这个学位,与工商管理硕士(MBA)一样,这一学位成为世界文化领域享有盛誉的学位。美国人又一次成功将他们的本国标准上升为了国际标准。通过加快签证办理程序,对文化娱乐界专业人士发放特别签证等方式,让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外国艺术家,包括很多以非法途径来美国的专业人士。人才是相互刺激的,只有来自五湖四海、全球各地的人才,互相刺激启发,才能带来全世界最具创新的思想。这种接纳外国人才的能力为美国文化增添了特殊的竞争力。
二、几点启示
美国文化战略,尤其是对内宽松的战略,确保了文化多元化,而来自国家、社会、个人等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帮助美国建立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种对内宽松的文化发展策略,最终都是为其对外国家战略服务的。正是这种对外扩张、对内宽松的文化战略,帮助开启和延续“美国世纪”。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文化机构,与美国政府、中央情报局或联邦调查局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它依靠美国国会、对外贸易部、美国国外大使馆的帮助,向各国政府进行游说,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要求开放市场、取消限额和关税、减轻审查的力度,来促进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在其他国家大行其道。冷战时期,美国还通过对东欧、苏联艺术家的支持,利用现代艺术发起“文化暗战”,从文化上瓦解这些国家的国民意志,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凝聚力。比如,1988年美国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站在16万东德民众面前表演,这是东德最大的演唱会。他说:“我来到这里,为你们东柏林人演奏摇滚,希望届时有一天所有障碍都能被推倒。”结果一年后柏林墙轰然倒塌。利用文化软实力渗透影响,这种方式非常巧妙、润物无声,让人难以防范。此外,可以说,美国文化在政府、基金会等各种利益集团的支持下,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软实力,成为服务美国全球战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强化美国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人们总结,美国发展靠的是白宫的战略、五角大楼的军事实力、华尔街的钱、硅谷的技术、好莱坞的价值观。美国价值观正是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也是文化资源大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注重政府的职责定位
美国文化治理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各种社会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联邦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但是一直保持对政府干预的限制。奥巴马上任后,非常重视支持文化发展,一度传言将建立文化部,但是出于对国家干预和权力集中的恐惧,最终选择维持现状。包括国家艺术基金会也坚持认为,对文化介入最重要的是支持私人的主动性和培育市场,避免持久地卷入而变得要为文化机构的存亡负责。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的治理上,政府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自己不仅只是多元主体中的一元,而且要把自己真正当作一个“服务者”“勤务员”,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活力为己任。
(二)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机构很多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这一方面在于国家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通过税收、补贴等支持手段,调动各个社会主体的参与,把每一个主体都当作“精英”,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于各个文化机构对社会参与的高度重视。很多文化机构不仅建立专门的筹款部门,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规则,给捐赠者慷慨的反馈,让每个文化捐赠者受到高度的褒扬。让捐赠者感到很受尊重,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文化机构的主人,产生一种主人翁的“责任”,从而愿意进一步捐赠更多的资金,也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人进行文化捐赠。中国今天已经有了很多超级富豪,怎么让他们把钱投到文化艺术上,而不是在炫富中浪费,很值得研究。
(三)注重文化衍生品的开发
在美国走进任何一家博物馆艺术馆,都有大面积的艺术品商场,很多都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出售着各种纪念品、艺术小模型、印有文化符号的T恤、孩子的玩具、书籍、首饰。加快衍生品的开发,放大艺术的附加价值,延伸其产业价值链,这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已是随处可见。因此,利用文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延伸生产链条是放大文化经济价值的必要手段。
(四)注重集群化的布局
文化在地理上的集聚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向,集群化布局也被认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美国的文化机构集群化布局十分明显,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博物馆体系,于1846年建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和研究机构,由19家博物馆和艺术馆组成,其中有14家博物馆,与国家艺术馆、国家档案馆一起,集中分布于华盛顿特区的宪法大道和独立大道之间,形成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文化集群。它们通过从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角度的描述,完整的展示出了美利坚的形象,由于规模化集聚效应,成为人们到华盛顿后不得不去的“景点”。
(五)注重开展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注重把艺术馆打造为社区文化生活的核心,有针对性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文化设施成为重要的聚会场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中,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文化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向社会贡献更多的活力。积极设计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活动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利用和发挥重要传统节庆日,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大力鼓励社区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变过去“象牙塔”一般的文化场所为活跃的社区中心。
综上所述,美国的文化战略,使美国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实现其国家利益、延续“美国世纪”的重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方面美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的“秘诀”可以为我所用,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还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同时,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累的伟大智慧,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国家话语权,增强对外传播能力,为实现“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中信银行总行授信业务管理部)
责任编辑:郭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