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工作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马克思主义精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不仅是认识、回答、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基层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因此,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基层工作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努力让基层工作出精、出彩。

一、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始终是全新的工作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事情,会因基层工作者学历水平、群众感情、认识认知、工作经验以及时间、地点和工作要求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必然会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措施上有所变化,有时甚至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比如扶贫工作,在过去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是要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游离于贫困线边缘、有发展愿望和发展后劲的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脱离贫困,尽快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和贫困人口的逐年减少,扶贫进入攻坚期。面对扶贫任务重、扶贫压力大、扶贫难度高的新变化,必须改“大水漫灌”的工作方式为“精准浇灌”,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尽最大努力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到扶贫工作的刀刃上,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又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随着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基层党建工作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流动党员的教育如何抓,如何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如何更好地发挥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等等,需要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基层工作者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去审视工作,才能始终把握好基层工作是全新工作的特征,也才能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认真负责,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提升工作水平。

二、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要准确把握好基层工作的固有特征

把握好基层工作的固有特征,是有效开展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项具体基层工作的固有特征又是由其本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好每一项具体基层工作本身的特殊矛盾,并进而根据这一特殊矛盾制定好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比如说,农业新技术推广,其主要矛盾是新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和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必须采取“试验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要用成功的样板田、样板地让群众信服采用新技术种植的新品种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高,从而自觉地引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又如,非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其主要矛盾是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对安全不重视,不想对安全生产进行资金投入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对非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采取“盯死看牢”方式,从用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制度上墙、安全设施的建设到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工作的督促等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要一项一项地督促落实到位后才允许企业进行生产。再如,服务群众的工作,其主要矛盾是群众需要及时服务与多部门提供服务环节程序多、手续复杂而造成慢服务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服务工作需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服务”的方式进行,在坚持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由政府采取成立政务服务中心等方式,集中多部门办公,让群众能在同一时间获得需要服务的部门提供的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服务环节、提升服务效率。

三、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要坚持两点论和阶段性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样,内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任务具体安排,具体落实。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准确把握好工作的重难点。比如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其重点是群众的参合率要达标,要让群众真正地参与进来,有效解决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而难点则是部分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仍然存在不理解,部分群众因外出务工无法及时联系交纳合医款以及一小部分群众因贫困原因交纳不起合医款等问题。这就决定了在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时,一方面要始终抓住群众参合率这一核心,改变服务方式,让广大群众能及时就近就便地交纳合医款。另一方面,又要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外出务工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采取上门反复宣传动员、通过外出务工群众近亲属帮助联系以及各种社会救助措施帮助等方式,解决好难点问题,努力达到全员参与的目标要求。要准确把握好阶段性的突出任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成效突出。对于具体的基层工作,要分清何时为宣传动员阶段,何时为具体实施阶段,何时为克难攻坚阶段,何时为总结归纳阶段,何时为巩固提升阶段,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抓好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随心所欲,无计划、无安排。对于整体性的工作,更是要突出抓好各时间段最紧迫、最突出的基层工作。比如,在清明节前后和农作物收获后,就要针对群众野外用火的高峰,把野外禁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又如,在雨季到来之后,就要针对近年来降雨过于集中容易造成洪灾的情况,把防洪抗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绝不能面对灾害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无动于衷。要把握好工作力量的分配。对于攻坚克难性质的工作(比如当前的大扶贫),由于任务重、难度大,在工作力量的分配上,不仅要以善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为主体,而且还要多配干部、配好干部,以保证其工作力量。对于服务群众性质的工作(比如计生卫生工作),由于工作要求细致,因此,在工作力量的分配上,就要以有耐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且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为主体。

四、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要不断推进基层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在基层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要始终推进基层工作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依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者不能穷尽、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基层工作,新的基层工作也迫切呼唤科学理论的创新。广大基层工作者必须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深入推进基层工作的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而努力。比如说,在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我省探索的“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成功探索。当然,理论创新不能只是在某项具体基层工作中所有建树,而应在所有的基层工作中全面开花,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要始终推进基层工作方法创新。方法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作成效,推进基层工作。比如,我省近年来在扶贫攻坚中采取的“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通过打造各种类型的样板点,让还未脱贫的地方能结合实际选择切合自身的脱贫模式,有效地推进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又如,在走访群众中的“错时”工作法(即把自己走访群众的时间从正常上下班时间调整到晚上或中午群众回家就餐的时间),既能确保与走访对象的见面,又能更全面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当然,不同的具体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才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到最适合的工作方法。要始终推进基层工作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基层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必须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探索的村事民议、村务民决、村财民管、村廉民督、村干民评的“五民”机制,在党委会讨论决定事务中推行的“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等,无不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基层制度创新发展的结果,也使马克思主义在基层工作中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马克思主义精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