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发展与现代鞋类设计师的素质要求
2017-03-10蒋伍虎
蒋伍虎
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鞋业发展与现代鞋类设计师的素质要求
蒋伍虎
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五千多年的古代,人们已经穿上了各种各样的鞋。我国鞋业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如今的鞋子不仅款式多样,造型独特,技巧娴熟,色彩丰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新常态下的鞋业发展中,中国鞋企老板必须更新观念,放弃原来追求规模产量,以量取胜的老理念,不能再去追求高产量、高产值、求量的市值,应该追求品牌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不断提高鞋类设计师的整体素养,从而进一步促进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鞋业发展与现代鞋类设计师的素质要求。
鞋业发展;鞋类设计师;素质要求
1、鞋业发展现状
从中国制鞋史上不难发现,较好的制版技术是许多从事鞋行业者的追求。传统的小型制鞋企业中,制版者充当着多种角色,在一段时间内制版技术的传播也一度达到了顶峰。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给制鞋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制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制鞋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立足,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纷纷聘请设计师成立设计团队,希望提升本企业的设计开发水平。但是这些所谓的设计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他们的制鞋理念仍然在东平西凑的夹缝中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专业制版技术、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不能怎么能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2、鞋类设计师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系统理论知识
鞋类设计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美学、视觉理论等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鞋类产品造型上的独特性、穿着上的舒适度、用途上的多功能性等。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只是停留在将市场上买来的样品鞋进行简单的模仿或者将不同的鞋类产品进行简单的拼凑,并没有采用科学的技术和艺术的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去深入地设计产品。造成这些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鞋类设计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设计产品。因此设计者必须通过长期而系统的理论学习从而了解鞋类设计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在实际的操作中将知识系统地运用到鞋类产品设计中才能使产品满足人们、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使产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2 缺乏专业制版技术
传统的制版技术采用手工制作,以口头相授的方式沿袭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鞋产品制版过程也趋于智能化、数字化。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可根据制版经验来完善所设计的作品,在制版过程中也可利用艺术思维将之达到完美。可见鞋类设计师不仅要拥有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还需深入了解专业的、现代化、数字化的制版技能。鞋类设计师的设计学是鞋类设计的灵魂而制版技术是实现灵魂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的设计者只能是纸上谈兵,虽然他们能够从美学的角度和艺术的眼光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却由于设计师不具备专业的开版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常常导致所设计出的作品很难在实践中被实现,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上的资源浪费。
2.3 缺乏市场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需求决定企业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鞋业只有把握人们需求和市场需要的同时才能更好促进企业发展,掌握经济命脉。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来自生活且高于生活,因此设计师不应躲在办公内闭门造车,应走入市场切实分析消费者需求及把握社会发展动态,所设计出的作品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促进企业发展。这要求设计师不仅是一名艺术家、一名技师更应该成为一名把握客户需求、市场动态的经济学家,使之将艺术、技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主体。
3、何为真正的鞋类设计师
鞋类设计也属产品设计的范畴,所谓设计就是把自然或再生的材料,在人力或机械加工技术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性能,并产生新的性能的创造性思考。鞋类设计并不是画一份漂亮的鞋子图样。一个常被人忽略的事实,出身于美工系的设计师,一般不能对鞋子的功能及结构的方方面面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样,一个制版出身的设计师,常常不知如何通过完整的线条、形状及颜色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以至有时会胡乱使用与整体不搭配的装饰及配件。因此一个名副其实的鞋类设计师,应当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鞋类技师,同时还要掌握市场动态经济学家,便于自己的构思满足消费者及社会需求。鞋类设计师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打板师,但应懂得鞋类产品设计中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便设计出产品后,能由打板师去完成;鞋类设计师也不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家,但应懂得艺术,并能把艺术应用到设计中去。鞋类设计师不一定能亲手制作各种精致的鞋类产品,但应懂得制鞋的材料与工艺,能根据材料不同制订出可行的工艺流程,供车间的工人师傅去操作。鞋类设计师与建筑师相似,建筑形式与建筑图由设计师完成,而建筑本身则可由他人去营造,同样,鞋类设计师只完成产品构思和相关的图纸及效果图,鞋的制作本身由车间去完成。鞋类设计师主要解决鞋类产品与人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讲究美的形式,还要考虑鞋类产品的批量生产,讲究经济与适用的原则。因为,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本身,为了满足不同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经济、适用及美的原则要兼而顾之。
鞋类设计在没有电脑以前,要靠手去完成鞋类产品效果图以及样板的扩缩,有了电脑之后,就要学会电脑,应用电脑去进行样板的扩缩和效果图的绘制。所以说,鞋类设计师没有固定不变的功能,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鞋类设计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与技能:
3.1 文化艺术意识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鞋类设计师应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绘画、文学、英语、舞蹈及服装表演等有欣赏能力和综合能力。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将自己的文化理念、思想灵魂注入到作品当中,使作品富有文化感染力。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如审美判断力和艺术鉴赏力,通晓肌理、色彩和造型。单纯的打板师一般缺乏文化艺术意识,对周围的视觉传达世界缺乏认知能力和应有的敏锐洞察力,而设计师应有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3.2 科学技术意识
要使设计的鞋产品达到生产的目的,设计师必须对鞋产品的生产技术有所了解,对科学技术应有基本的知识,对制鞋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应该明白,并能与打板师通力合作,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人类需要的鞋类产品,确定大批生产的可行性。随着制鞋业的飞速发展,鞋类生产的“科技”主题尤为突出,鞋类设计师不再是以往的“鞋匠”,而是具有科学技术能力的制鞋人才。
3.3 市场意识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鞋类设计师必须通晓市场经营知识,善于推广自己的设计,精于市场新产品的促销,精通市场调查和对市场的预测,既能综合市场的过去,分析市场的现在,还能预测市场的未来。鞋类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鞋类产品最终是为人所设计,人是鞋类产品消费的主体。因此,鞋类设计师必须了解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掌握人的现在需求和预测人的潜在需求。鞋类设计师在这点上根本区别于单纯的打板师与艺术家,因此,鞋类设计师可以算是艺术家、打板师和企业家的三者混合体。如楼润龙,任职于深圳市珍兴鞋业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2016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尽管只有高中学历,但楼润龙用高于同行十倍的努力,研究现有客户资料,翻遍有限的资讯,亲自到现场制作,不断与客户沟通,琢磨鞋业的趋势。经过整整5年的磨砺,楼润龙跑遍了全世界的鞋城,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特色设计,成为第一个进入公司开发师傅行列的大陆人。颠覆了鞋业开发部门历来由台湾师傅垄断的行业局面,实现了一个从鞋厂学徒工到首席设计师的“逆袭”故事。
3.4 管理意识
未来的社会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作战的时代。一个新产品的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工序和工程技术,这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完成。设计师则肩负起团队领导者的使命,他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技师、更是团队的领导者和方向,这是时代的需求、时代的召唤更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重要责任。
总之,未来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时代,鞋类设计师的素质和技能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使鞋类设计师的思想和专业技能都大大提高,打破技术与艺术的鸿沟,建立综合的设计知识构成体系,这样才能为我国制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1]苏同岳.我国外贸鞋业发展的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D].东华大学,2004.
[2]王君玉.我国鞋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时代经贸,2008,Z1:72-76. [3]刘国中,杨培记.某鞋业发展集团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评价[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05:30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