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与仿生:基于BAS系统的智能表皮应用及影响

2017-03-10冯雨飞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9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建筑师表皮

冯雨飞 唐 可

重庆大学

动态与仿生:基于BAS系统的智能表皮应用及影响

冯雨飞 唐 可

重庆大学

基于BAS支持的智能动态表皮将装饰表皮与功能设施合为一体。本文依需求背景、技术定义及内涵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分析此技术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国内的发展状况探讨建筑师的应对。

BAS系统;表皮;动态;建筑影响

1 引言

随着对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视与外界环境的恶化,社会开始要求低碳又可控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其概念庞大繁杂,常与“动态建筑”、“交互建筑”概念交叉[1]。主要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缩写BAS系统)基础上的智能动态表皮兼备造型和设备,是全新的建筑元素。

2 需求背景

与传统建筑墙体相比,智能建筑表皮的内涵发生了极大的扩展:它不仅担当是建筑立面的造型元素,还有调节热工平衡、通风、采光等功能作用。表皮的出现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墙”和“窗”界限变得模糊:表皮既可以围护分割,又可以采光通风。建筑业界开始认为:从“建筑的表皮”到“表皮的建筑”[2],是当代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为建筑表皮提供硬件支撑,自动化技术为建筑表皮提供灵魂。BAS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核心子系统,其任务是对建筑物能源使用、环境、交通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以提供安全、节约、舒适的室内环境[3]。BAS系统介入的智能表皮,可以改善传统表皮能耗大的情况,符合可持续理念。

由于BAS智能表皮可以满足市场经济、人本主义和环保主义,促使了BAS智能表皮技术的发展。

3 定义与内涵

随着对室内微气候和使用品质的重视,环境因素对造型的影响日益扩大。光、热、风等自然条件会不断变化,但传统建筑呈固定面貌,不是处理环境动态变量的最优解。BAS系统将时间介入设计,通过传感器反馈环境给计算机,经预先制定的规则使表皮发生改变,使建筑可以响应环境。

3.1 BAS智能表皮系统的组成

BAS智能表皮可分为四个子集系统[4]:

(1)核心控制层:计算机系统,对表皮系统的拓扑行为进行调整。通过建立综合美学和功能的完整逻辑规则,针对环境选择恰当反馈;

(2)动力层:为执行核心控制层的指令的表皮运动提供动力。由于所需的动力不能直接由外界输入,其有一套能源转换系统;

(3)骨架层:为系统提供稳定性。一是结构稳定性,由内表皮构成“硬”骨架;二是行为稳定性,由外表皮构成“软”骨架,保证没有信号输入下的稳定。

(4)边界层:外界信息的收集和输入。界定内外空间,是内外信息的中介;

不同的智能表皮系统还有更细微的层次,但均在层内增加复杂度。

3.2 BAS智能表皮分类

按照智能表皮的调节程度分为整体和细胞两类。

整体式表皮属于早期简单的BAS系统。核心为建立利用整体表皮开启、闭合、反转等基础变换,形成双层围护的缓冲空间,运作方式类似百叶窗。例如双重可调节通风幕墙。

细胞式表皮则将外表皮单元化,使每一单元可完成特定角度旋转、特定闭合程度等复杂变换。它不仅对大气候做出反应,还对每个特定房间的物理性能进行精确调节,可视为整体式表皮基础上的精细化技术手段。典型案例为位于奥地利基弗技术陈列室(Kiefer Technic Showroom)。

4 应用实例

基弗技术陈列室由Ernst Giselbrecht+Partner建筑师事务所于2008年完成[5]。表皮系统由多组带有轨道的折板构件及内部封闭玻璃幕墙组成,每组折板可独立伸缩、滑动。这种结构允许室内功能的调整、变化,使用者可依据需要调整其形式,使立面呈现动感的效果。

5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5.1 极简主义的美学倾向

人们常将表皮归为“浅建筑”,认为“装饰性成为了建筑的主导因素……在没有深度的表皮下面其实什么都没有了”[6],但功能作用将智能表皮划分出来。BAS智能表皮可视“功能性注入”,包涵一些基本功能。其带来了简单体量和构件模糊。表皮在确定为造型元素后会占据绝大部分立面,体量趋于纯净,建筑师对空间的安排可更加自由精彩,流线可更加合理。同时,作为向全能构件发展的智能表皮尽可能地压缩非本质要素,其可实现对建筑的全包裹,最终导致极简主义。

5.2 相对封闭的空间倾向

BAS系统表皮对人工环境的营造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通过装置,一系列微气候指标得到把控,空间呈内聚封闭状态。

双层表皮是智能表皮的标配:内层为采光玻璃和结构网架,外层为功能单元。一般只是外层运动,客观上造成了外界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分离,使得空间体验出现了跳跃和断裂,或是说“过滤”,过滤不利因素,只将有利因素纳入。在外界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下,智能表皮建筑推动建筑“封闭”、内向发展。

6 国内发展现况

BAS技术在国内远未成熟,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经济限制与高技美学不成熟。

国内建筑师不甚了解技术手段,也少有思考其美学价值,技术常用作拼贴式的辅助语言,在基本形体确定添加,被视为对造型的干扰。而专业分工细化也使建筑师对新技术并不热衷,如光伏幕墙,国内会坚持用于在屋顶或偏僻的角落,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光电屋顶。但同时参加世博会的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运用BAS系统控制的光伏空腔与水结合,即“BAS-光伏水幕墙”技术将深色的电池板与垂直绿化结合[8],造型素雅别致。

[1]王嘉亮.仿生·动态·可持续—基于生物气候适应性动态建筑表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1.

[2]陈镌,莫天伟.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J].新建筑,2008(5):50~56.

[3]陈永德.BAS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进化与应用[J].建筑施工,2010(4).

[4]李滨泉,李桂文.智能化拓扑动态表皮的研究[J].华中建筑,2006(7):64~67.

[5]安晓晓.高技术建筑的技术解析[D].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6]唐克扬.私人身体的公共边界—由非常建筑谈表皮理论的中国接受情境[J].建筑师.2004(4).

[7]龙文志.上海世博会光电建筑[J].建筑技术.2011(01):14~18.

冯雨飞(1992),男,汉,山东。研究生在读,城乡规划,重庆大学,重庆,400000。

唐可(1991),男,汉,四川。研究生在读,建筑学,重庆大学,重庆,400000。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建筑师表皮
胖胖的“建筑师”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当建筑师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