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探讨
2017-03-10杨永昌
杨永昌
重庆乐邦环保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探讨
杨永昌
重庆乐邦环保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对农村污水处理特点作了总结,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氧化塘处理、蚯蚓生物滤池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加强污水处理的生物与生态处理工艺,才能保证农村污水得以有效控制,提升村民生活环境。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1 农村污水处理特点
农村污水处理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我国农村地区排水量多在500.0m3/d范围内,且一般情况下,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在三餐饭前、饭后较为集中,但其它时间排放量偏小,同时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夏季受雨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2)农村村民日常生活排水主要包括厨卫排水、洗浴排水两类,因此在正常作息时间段内,污水的排放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3)农村污水排放的成分相对简单,污染物多包括各类有机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病菌以及悬浮物,且浓度较低。
2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2.1 分散处理的原则
农村污水在产生的过程中通常是分散的,即单个农户只会产生有限的污水,但整个村庄的污水积聚起来则十分庞大,所以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时应遵循分散处理的原则。具体内容为:在污水的预处理上,对污水进行简单、单一的处置,以剔除掉一些大块的漂浮物,同时在该阶段的污水收集上,只有进行整个村庄的污水集中处理,才能够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在污水处理方面,要通过工艺手段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变废为宝。其次在处理之后的污水达标回用上,处理后的污水只有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方能进行排放,并且也可利用合适的污水进行农田灌溉。
2.2 经济实用的原则
当下,我国农村部分人口集中的贫困地区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时,不仅要对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合理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对当地财政情况、污水实际规模、人群规模等也要有所研究。其次在工艺选择上不能盲目追求高科技含量的处理方法,相关人员应尽可能选择成熟可靠、易于长期使用和维护,且能够有效节省能源,适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工艺。
2.3 操作简单的原则
在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公益设施通常不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从事农村污水的处理人员较少,工艺及管理水平有限,所以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一定要选择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的处理方式,同时要尽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的工艺及管理力量,使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维护得到有力保障。
3 农村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3.1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
蚯蚓生物滤池,即利用蚯蚓特性提升土壤的通气性与透水性,同时此种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的优点,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泥的产生率。在该系统内,以蚯蚓为主的各类微型生物可分解和吸收污水污泥,并可清扫滤床,防止堵塞,同时污染物通过附着在蚯蚓的粪便上,能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蚊蝇孽生,改良卫生环境,而且在滤床内繁殖的蚯蚓还可用来饲喂家禽。所以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设计,不但可低能耗、高效率的处理污染物质,还可避免剩余污泥的二次污染。其次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方式,通过将初沉池、污泥回流设施、二沉池、供氧设施以及曝气池等进行有机地结合,极大简化了污水处理工序,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压力,因此极其适用于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厂。
3.2 氧化塘处理
氧化塘处理工艺是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在应用该工艺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土地进行恰当的人工修整,并在修整完成之后建成池塘,通过设置防渗层和围堤,可借助池塘内部生长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达到处理的目的。其次氧化塘处理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费用低、维护简单且操作简便的优势,并能去除掉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农村技术力量的薄弱,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加大工艺设备和处理人员的投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一方法作用的发挥。
3.3 化粪池处理
化粪池能够接收并贮存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化粪池内分为漂浮层、淤泥层和清水层,其通过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之后再统一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能够避免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4 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4.1 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主要是对自然湿地进行模拟,即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微生物以及基质之间的协作,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并且人工湿地是土壤与填充料组合而成,通过在床表面种植上水生植物,以及湿地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其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净化效果。其次,该种处理系统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缓冲容量较大,且经该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较好,具有环境亲和力好的优势,同时人工湿地的构建也比较简单,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不用花费过多成本,虽然会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但是能够起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适合居住较为集中、经济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充足的农村地区。
4.2 纳污河道修复处理
此种工艺通过对纳污河道投加高效物化凝聚剂来实现,且其凝聚剂需由天然的矿物质组合而成,并无二次污染,同时此种工艺具有淤泥去除、水质净化和底泥恢复活性三种功能,但只能对受纳水体修复,无法从源头解决污染,因此适用于源污染难于控制的村落,如巷道狭窄,无管道埋设条件,以及河边房屋、建筑物众多,无截流管道施工条件的村落。在该工艺实施中,首先将凝聚剂投入污染水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搅拌后,对剩余污泥中存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进行固相和液相分离处理,同时对水体中存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进行分离,以使其达到泥土结构稳定、澄清和净化水体的目的。
5 总结
总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越发严重,因此各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健全污水管理制度,同时根据自身环境及经济情况,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以确保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保护生态环境及村民用水安全。
[1]李娜,于晓晶.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1).
[2]赵振华,王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探讨[J].给水排水,201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