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建议
——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

2017-03-10方应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方应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建议
——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

方应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文章在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管理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广东省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文件),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高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理应摇旗呐喊,积极加入创新创业的洪流。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3]二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研究;[4-5]三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研究;[6-7]四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研究;[8-9]五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方面的研究。[10-11]

纵观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忽略了不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缺乏专业针对性。鉴于以上特点,本文拟在调查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管理类专业应该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新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互联网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以互联网为基础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网上购物、网上约车、网上挂号、网上订餐……一场彻底的变革已经发生,“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在传统行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变的时候,发展互联网经济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大趋势。面对互联网经济催生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改变,创新思路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互联网经济、适应“新产业”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为了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层面制定了“中国制造2015”升级计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后我国的产业链将由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移,企业用人岗位也将面临着新变化。在这场变革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要素,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生动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并将其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为了主动跟进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和迎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轨迹,广东省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逐步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从原先的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逐步向实践教学过渡。广东省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均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创新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这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而言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重理论弱实践

据调查统计,管理类各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化偏强,教学方法普遍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游戏对抗、角色模拟、撰写创业计划书等,整个教学过程侧重纸上谈兵、缺少实战性,创业课程不见资金、成本和利润,缺失创业的本质性。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侧重高学历,致使招聘进来的新教师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缺少市场经验和实战能力,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社会上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又因为学校工资低不愿意涉足教育行业;二是大部分学校创业场所和创业经费有限,无法满足上千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三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创业启动资金需要家庭和社会资助,且创业风险不易控制,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校创业。

(二)创新创业实践非“常态化”

考虑到学生自身创业资金有限和所承受的风险能力,各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会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针对校园市场定期组织开展创意商业街、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等。这些创业实践活动较传统纯理论化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锻炼了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但由于针对校园市场的创意活动影响到校园原有商家的利益,同时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也有时间限制等原因,导致针对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只能定期开展,处于非“常态化”的局面。进入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创业项目相对来说创业持久,但是全校只有几个团队和少数人能将创业项目进行下去。如何鼓励绝大多数学生开展或参与创业实践并将创业实践活动持续下去,使创新创业实践“常态化”,已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创新创业项目特色不突出

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新的、独特的创意和商业模式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只有具备良好经济效益的创业活动才能够持续开展下去。管理类专业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往往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缺少专业特色,没有与专业教育实现双向融合,不仅造成教学资源上的浪费,也削弱了教学成果,使学生难以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活动之中。[12]以创业商业街为例,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所有店铺销售的商品均围绕特色小吃、美容护肤、生活和学习用品等方面,这些活动紧跟已有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缺少专业针对性和专业特色。坚持持续创业的学生多依赖天猫和淘宝等平台,销售产品多为时装、化妆品等。因此,当前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活动充其量只能称作“创业实践”,离“创新创业”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四)学生创业能力偏低、动力不足

大多数管理类专业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想法,但缺乏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主要表现为创业意识薄弱和创业心理品质不佳两个方面,最终导致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内驱力,许多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只是一时冲动,并非来自于内在的强烈需要,因此容易盲目跟风,被动依赖,眼高手低。同时,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创业的全面认知,过于盲目崇拜创业精英的成功案例,往往急功近利,把创业当成赚钱的手段,没有把创业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导致半途而废,创业成功率低。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的成功率,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和坚定意志,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偏低,自尊心强,个性张扬,社会经验少,都影响了他们人脉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为纲

教育部明确提出,创业教育以传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纲即管理类各专业应将创业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从学生刚跨入学校就开始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其他理论课程服从于创新创业课程,理论课程根据创业项目的需求来设置。根据创业的阶段性特点,大一学生重点培养创业思维,同时参加已经成型或正在开展的创业团队活动学习创业实践;大二学生注重创业管理培训,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团队参加一次校内的创业实践活动;大三学生注重创业综合能力的训练,鼓励每位学生组织或者参加一次校外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创业较为成功的团队,学生毕业后学校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继续留校,从而为后续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

良好的创业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推动作用,它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创业融资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场所和创业所需资金。管理类专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校内外规划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产业园。公办高职院校应主动和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在政府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主动规划创业产业园引进外来项目和资金;民办高职院校应围绕集团主要业务,在校园规划相关产业园,同时通过与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合作,引进创业项目和创业基金。总之,高职院校管理类各专业应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努力和地方政府部门、各个领域内的公司往来,开设创新实践场所,引领学生在已形成的模式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或特长,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对于创意新颖和有市场潜力的部分项目的创业基金来源,一方面学院通过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引进银行贷款、风险基金和企业入股等形式筹集;另一方面提前解放学生身份,让学生成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朋友、同学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

(三)完善创业创新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创业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目前,广东省所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机构归属问题依然处于探索之中,创新创业教育从管理的角度看,既属于教学管理,又属于学生管理;从创新创业实践本身来看,既是教学环节也是就业环节,从而导致在管理上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步伐不统一,资源和管理比较分散,最终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不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从宏观上进行统一管理,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编写教材,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当中。[13]创业团队的指导和运作方面,可以借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导师负责制,每个创新创业团队由一位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全程负责指导和推动学生创业实践。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上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首先在学院层面上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学院;其次在系部层面成立系工作小组,下设创新创业教研室。

(四)培养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创业项目能否成功以及项目是否具有独特性、特色化依赖于良好的师资队伍。作为创新创业团队的导师和领头羊必须具备较高的创业素质和一定的创业经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各个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一是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或充实到创业导师队伍中,由他们给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体会,直接指导学生创业或让学生参与他们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二是根据黄达人教授的思路构建产学研综合平台,该平台面向地方产业或行业,专注于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平台的运作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该平台既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也能够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从长远来看,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应立足于学校内部培养,管理类专业应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共同成立一个产学研综合平台。换句话说,这个平台应该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企业的运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1]李梅,罗南林.高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5).

[2]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3]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

[4]李兵.关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5]黄志纯,刘必千.关于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0).

[6]朱小峰.关于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2,(18).

[7]吕和荣,孙凤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4).

[8]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

[9]张爱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6,(6).

[10]谢巧生,罗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横路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6).

[11]孙丽颖,谷炜江,宋阔.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8).

[12]张宝生,张思明.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6,(3).

[13]余庆兰.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责任编辑:谷晓红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for Management Specialty: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An Example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ANG Ying-bo

(Guangzhou Nanyang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925,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in polytechni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pecialty,suggestions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re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the principles,platform development,managing system,and faculty team.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Guangdong province

2017-03-30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DGZ16Y176。

方应波(1980-),男,湖北大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高职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08—0139—04

G710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8.032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