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路径探讨

2017-03-10许芳红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生产性

胡 健, 许芳红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路径探讨

胡 健, 许芳红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体性基地,另一类是关系性基地。关系性生产基地由多种方面或元素整合而成,追求一种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具有艺术的、社会的、商业的、信息的多种功能,相较实体性生产基地的实在与稳定,相对空灵与多变,是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的方法或路径。实体性基地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关系性基地更适用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关系性;生产基地;艺术大师工作室

在国家提出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中,包括民间工艺美术与非民间工艺美术两大类。一些用手工制作食品的民间技艺,就属于非工艺美术类的手工技艺。本文所说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专指“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一、保护路径:保存性的与生产性的

强调保护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先进”与“落后”划界的二元线型文化发展观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认为,“新的”就是先进的,“旧的”就是落后的。然而,随着以工具理性与商业文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的多元化或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在多元文化视野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巨流,“新的”可能有意义,“旧的”同样也可能有意义——一种历史与文化上的意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质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前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观赏性的实用艺术。这些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留存着人们的集体乡愁。过去,在线型发展观下,人们会认为它们低俗、落后,但在一种更开放包容的“异趣沟通”的文化观照下,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具有非常特殊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对此,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曾论述道:“民间艺术是为了满足平民百姓的生活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社会相对稳定,民间艺术是艺术,也是习俗。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流失了,这就使民间艺术的保护成了个时代性的话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或全球一体化,并不等于文化也要一体化,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文化也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它承载着传统民间的愿望与情感、智慧与创造,有着其他艺术所没有的美学价值与趣味,因而,在它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强调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也就成了一项不可忽视的文化战略与实际工作。”[1]

保护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当今社会共识,而如何保护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我们正面临的重要实际问题。在世界上,目前有两种保护方法:一是美国式的让民间艺术变为商品的保护方法,一是日本、欧洲式的尊重固有精神的保护方法。虽然我国情况与国外并不完全一致,但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内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即两条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一条路径可以称为保存性的路径。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它的魅力就在于存留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唯有保存它们的原生态样式,才具有真正的历史文化意义,才是真正的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何现代化的改动都会破坏传统的工匠精神与集体乡愁,因而原生态的保存才是保护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路径。这种路径也可以说是“博物馆路径”。另一条路径可以称为生产性的路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消亡,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面向现代社会,在生产中焕发出它们特有的文化价值,甚至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在两种保存路径中,保存性的路径的确能原汁原味地保存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但博物馆式的保护对许多项目而言又不够现实。笔者比较赞成生产性保护路径,在生产中彰显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生产中走向大众生活,并获得新的活力。但是,在进行生产性保护时,应该充分注意到项目的独特性。只有保存这些独特性,才能谈得上真正的保护,毁坏项目的独特性的生产,不是保护而是破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充分注意创造性生产与尊重原有特色的有机统一。

二、生产基地:实体的与关系的

讨论生产性保护,首先必须讨论生产基地的建设问题,没有生产基地,生产性保护就会沦为空话。笔者根据所调查的一些实际情况,结合实践,提出一些并不很成熟的意见,抛砖引玉,供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讨论。

考察江苏关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先进地区,如苏州、南通、扬州、宜兴等地区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已运营良好。苏州的刺绣、南通的蓝印花布、扬州的漆器、宜兴的紫砂壶早已形成了实体性的生产性保护基地。这些地区的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实体性生产基地早已形成规模,相关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知名品牌,未来发展势头良好。二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则明显不及那些先进地区。这些地区虽然有非遗项目,但既没有实体性生产保护基地,更没有形成品牌,在这些地区建设实体性生产保护基地也不太现实。因此,这些地区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保护性生产就很成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根据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与经验,认为非遗的生产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关系性的。因而,我们在实体性生产基地之外,再提出一种关系性生产基地,并把它当作经济相对滞后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一种新方法与路径。下面,我们结合淮安市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对这种关系性的生产基地建设作初步探讨。

三、新的经验:活跃的因素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对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淮安市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状态,即由分散走向整合,从自发走向自觉。下面我们从工艺种类、新的生产方式、市场潜在因素、文化创意介入等几个方面或元素,描述与介绍这些新因素与新状态。

(一)艺术产品的种类。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形成品牌,过去在本地知名度也很弱,但近年来在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推介下,一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知名度正日益提高,如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云华的瓷雕、徐迎成的烙画,以及“中国农民画之乡”淮安区博里镇的农民画等,在省内外均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其他如华禹谟师徒的撕纸、吴小琦的蛋雕、陆功勋的剪纸、潘玄武的泥塑、漆素敏的布艺、邱卫平的草编等,在当地也已具有一定名气,具有了文化商品的潜质。

(二)新的生产方式。近年来,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人在生产方式选择上正在超越传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大师工作室的涌现。随着社会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以及民间艺术家的自救,淮安的民间艺术家在有关部门帮助与支持下,陆续成立了艺术大师工作室。这些艺术大师工作室的出现,意味着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已经由传统的个人化、家庭化走向社会化、商业化,其意义不容轻视。

仅就淮安市区而言,已成立与将成立的艺术大师工作室有:1.大学生创意园工作室,这是淮安民间艺术家设立的第一个正式的艺术大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设立,使民间艺术家有了比较优良的艺术生产场所与艺术品存放场所,使民间艺术的生产从家庭走向了社会,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由于工作室条件较之家庭作坊优越许多,民间艺术家可以放开手脚进行艺术生产,同时,一批艺术家集中在一起,也便于他们相互交流信息与创作经验。工作室的设立,也意味着社会对民间艺术家与民间艺术的认同与支持。2.西游乐园工作室。淮安西游乐园位于淮安市区古淮河风景带上,是淮安市近年来新建的一个现代化乐园。在有关部门的邀请下,淮安的民间艺术家在西游乐园开设了艺术大师工作室,将艺术产品的生产与展示结合起来,这既有利于民间艺术家的艺术生产,也有利于西游乐园的文化建设。淮安西游乐园每年都举办高端文旅论坛,淮安民间艺术家在此期间的表演展示,很受与会者欢迎,已经成为论坛的保留节目。“西游乐园工作室”的成立既扩大了民间艺术家的影响,也为淮安的城市形象增添了别样的光彩。3.河下古镇工作室。河下镇是淮安的著名古镇,也是淮安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来往游客较多。河下古镇工作室位于河下古镇热闹的中心街道上。这个工作室在功能上较之前两者有了较大突破,它不仅是淮安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基地,同时还是淮安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销售点,一个展示淮安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从运行情况来看,这个工作室虽然开张时间不长,但实际效果很好,并已经开始盈利。4.1415工作室。淮安的清江浦古城是1415年随着里运河的疏通而诞生的,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现在的淮安市,融三淮(淮安区、清江浦区、淮阴区)于一体,正向着苏北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迈进,淮安市的里运河段也将建成古今相融的旅游风景区。有关部门已经约请,在即将开张的里运河旅游风景区开设“1415艺术大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模式将与河下古镇工作室一样,把艺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淮安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积极保护,而且也是对淮安市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经济的一种支持。

在淮安市区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大师工作室,如淮安区博里镇的博里农民画工作室,此工作室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已经与市场接轨;金湖县的陆功勋剪纸工作室。陆功勋是金湖剪纸的传人,金湖县有关部门为他设立艺术大师工作室,进行金湖剪纸的生产与宣传;涟水的云锦生产规模则更大,已经形成了文化产业。

(三)市场的潜在因素。由以上介绍可见,这些艺术大师工作室的出现,不仅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救,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市场的潜在因素推动的结果,满足了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首先,就旅游经济的市场潜在因素而言,淮安市城市建设正快速推进,文化旅游也在蓬勃发展,但是,淮安却缺少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因此,淮安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遇到前所未有的良好际遇,一个更有潜力的市场正在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其次,就文化发展需要而言,无论是省内还是全国,各种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展销与比赛非常多,而且将来还会更多,这里蕴含着巨大商机,这也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的潜在市场因素。另外,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正在积极促进本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他们与省内外相关部门与组织联系,接收与处理大量带有商机性质的信息,并及时告知相关项目,以推进项目运行。

(四)地方高校的介入。淮阴师范学院是淮安市文化思想的中心,其所建设的“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淮安市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而言,由于淮阴师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介入,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无形中产生了很多新变化:一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化。淮阴师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策划、编辑出版了《淮安的民间工艺》丛书,该书开创性地收集与全面介绍了淮安的民间工艺,被评论为“淮安的民间工艺的精彩亮相”;策划出版了《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十五讲》的大学教材,此书不但保存了非遗传人的宝贵经验,而且也提高了非遗传人的知名度。二是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多样化。淮阴师范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策划举行了多次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创作研讨会,举办了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首次开展了“淮安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也为手工艺人提供了更多的商机,无形中推进了这些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四、经验提升:关系性生产基地

怎样总结淮安市关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的新经验呢?这里,笔者提出一个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性生产基地不同的概念,即关系性生产基地,并以此来作为那些没有实体性生产基地的地区,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方法或路径。

首先,这种关系性生产基地,不是实体的,而是由多种方面或元素整合而成,它重视的是把多种相关元素结构起来,追求一种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追求一种合作共赢的效果。这种关系性生产基地的结构在于多种元素的合理整合,并在互动中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在以大师工作室为代表的艺术产品的生产中,在旅游景点需要与作品展销需求的商机中,在文化局、文联与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中介的信息服务中,在淮阴师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创意策划中……这种关系性生产基地的元素与结构其实已经显现,所需要的则是让这些元素在结构中更自觉、合理与有效。这种关系性生产基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很好地综合了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具有艺术的、社会的、商业的、信息的等多种功能。

其次,这种关系性生产基地之所以是生产基地,是因为它的目的或功能就是为了更好地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生产性保护,并使之更好地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没有实体性生产基地的地区而言,这或许就是一种新的方法或新的路径。一般说来,民间艺术家比较分散,因而他们的艺术生产就特别需要在这种结构与功能中找到方向与力量。

再次,关系性生产基地的结构与功能是在调节反馈中实现的,其中积极的创造性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就淮安而言,目前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淮阴师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要担负各种关系的协调反馈,关于淮安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与创意由它们告知组织结构中的各个单元。由淮安市的经验可知,对关系性的生产基地来说,协调反馈至关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活整个结构的作用。如果说,实体性生产基地是相对实在与稳定的,那么,关系性生产基地则是相对空灵与多变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性的生产基地这一概念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它是对淮安市多年来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经验的一种理论提升。关系性的生产基地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为许多新实践所支撑,已经具有了大体轮廓。路径总是需要人们在实践中摸索,新的路径也需要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开拓,在实践开拓中使其结构更合理,功能更优越,调节反馈更灵活有力。笔者认为,对没有实体性保护基地的地区而言,关系性生产基地不失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一种值得探索的可行路径,它与现代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总而言之,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路径、方法与措施都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 冯骥才.深谈变异危机[J].山花苑,2014(1).

J528

A

1007-8444(2017)06-0607-04

2017-09-0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路径研究”(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胡健,教授,主要从事美学、地方文化研究。

刘海宁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生产性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