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歌词本体初探
2017-03-10廖明君胡小东
廖明君, 胡小东
(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歌词本体初探
廖明君, 胡小东
(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指狭义刘三姐歌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歌词本体,在内容上主要包括造天地日月、造人类及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3个方面;艺术特征可以归纳为语言质朴、丰富想象力展现的偶尔为之、多样的句式与歌式结构、包含引歌与尾歌的结构形式4个方面;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及观念文化3个方面。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内容;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读出:刘三姐歌谣在广西早已是家喻户晓。这里的刘三姐歌谣应为广义上的刘三姐歌谣,即“指广西各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的传统山歌文化,是广西少数民族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的集中体现”[1]。而狭义上的刘三姐歌谣则指的是“流传于刘三姐歌谣文化核心区宜州一带由壮侗语民族以及汉族民众创造且世代传唱的歌谣”[2]9,包括创世古歌、叙事长歌、情歌、风俗仪式歌、谜语歌、时政歌等七类。目前收集到的创世古歌主要有《开天辟地歌》《盘和古》《水淹歌》《水消歌》《社王歌》等五部,它们主要来源于流传在宜州的古壮字民间歌谣手抄本,也涉及宜州周边的罗城、环江等地一些古壮字民间歌谣手抄本,现已结集出版*见《刘三姐歌谣(古歌卷)》,廖明君、韦忠丽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本文则是对它们歌词本体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以及文化价值这3个方面的粗浅分析。
一、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的主要内容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创世史诗或创世古歌。”[3]创世古歌,是用吟或唱的方式传承民族神话或“古事纪”的古歌[4]22。开辟天地以及孕育人类通常是创世古歌的两大核心内容,这也集中体现在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另外,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还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远古社会生活状况的客观记录,对壮族先民宇宙观,以及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朴素认识和理解的反映。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创世古歌相比,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在内容上与其有共性,也有细节上的不同之处。
(一)造天地造日月
天地日月如何形成,亘古以来都是人类非常关心的问题。“创世神话除了其具有人类一切行为的模式和判断标准这一重要功能之外,还构成了整个神话复合体以及仪式体系的原型。不同层面上呈现的每一种更新、重新开始、复归从前的观念,都可以追溯到‘诞生’的思想,而这又可以追溯到‘宇宙的创造’的思想。”[5]关于造天地造日月的民间叙事,也是南方民族创世神话里情节最丰富的、最有特色的部分。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开天辟地歌》中。但这部古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天地日月是如何造就的叙事,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文化的创造。这些文化的最初创造当然也是与天地日月一样具有开天辟地的开拓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古歌并不像其他造天地造日月的创世古歌那样包含创造过程的比较生动的细节描写,甚至仅仅只是告诉了我们天地日月是在什么时候创造而已。如“子时制造成上天,丑时造地宽无边。造成天地分昼夜,从此太阳照人间。”而其他文化则只是告诉了创造者,没有告诉创造的时间。如“燧王造火好处多”“有巢造屋后人住”“轩辕皇帝制衣裙”“稻田池塘鲁记造”“李王造银传世上”“稻种本是神农造”“鲁班技艺传天下”“从前权善造耕牛”“从前王卢造鸡鸭”,等等。因此,与其说它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世古歌,倒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囊括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日常生活等诸多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
(二)再造人类
人的诞生同样也是亘古以来人类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人类对于自身起源与发展的探究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古今中外,人类对于自身起源的说法繁多,如中国的女蜗用土造人说,西方《圣经》里讲到的“神造人说”等等。而作为神话叙事的古歌文本也是丰富多彩,几乎每个民族都有“造人”的创世神话。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关于这方面在《开天辟地歌》中有提到和其他民族或地区相近的内容:“从前女娲和伏羲,繁衍人类在人间”。但主要体现在《盘和古》中,其关于人类诞生的记载主要集中盘古兄妹身上,而在其他民族或地区的创世古歌中,盘古多指开天辟地的大神。另外,与其他众多“造人”创世古歌不同的是,《盘和古》讲述的并不是盘古兄妹原初造人,而是再造人类。在《盘和古》中,盘古兄妹是人间首领太白金星的孩子。壮族神话故事认为布伯乃人间领袖(故这里用太白金星来指代布伯),他率领人类奋斗人间,丰衣足食而不上供雷王。雷王恼火,大旱三年,地上寸草不生。布伯上天与雷王打斗,雷王不敌,又连下几个月大雨,洪水滔天,人类灭绝。于是盘古兄妹便缔结婚姻,担负再造人类的使命:“皇天公他有主意,凿通地下给水消。留盘和古造后代,兄妹欢笑结夫妻。”
(三)与自然灾害做斗争
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也是自然灾难频发的时代,创世古歌中往往都有先民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记载。与自然灾难做斗争一般都会伴随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所以关于它的记载一般也会伴随出现在开天辟地或造人类的创世古歌中,如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盘和古》。但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还有单独的关于自然灾害以及人类与之斗争、改造自然的记载,如《天旱歌》:“天旱第二年,溪水也枯干。稻田全开裂,这回难了难”;《水淹歌》:“水淹第三年,淹到寨山腰。水灾真来了,到处挨水泡”“水淹第十年,悲痛满心间。秧鸡全死绝,唯兄妹(伏羲)活着”;同样,《社王歌》也是记载因为人类没有好好供奉社王,而遭到社王的发难,如“有时他(雷王)发脾气,兴灾旱禾苗。”,然后人们和灾害做斗争。干旱与洪水泛滥等自然灾难的起因各首创世古歌说法不一,但先民在对待灾难的态度上,却都是积极统一的,表现出了人类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与朴素的智慧。如《水消歌》中,“水消第五年,造江河水流。造海又造湖,造盐又造泉”。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记录了壮族先民先后遭受了十年干旱与十年水灾的巨大苦难,仅剩的伏羲兄妹结合再造人类,人们又历经十年艰辛重建家园的历程。
二、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的艺术特征
事物的特征的形成通常受其内容的影响。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艺术特征的形成。
(一)语言质朴,较少使用修辞手法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因为是壮民族历史的记载,所以语言质朴,较少使用比、兴等修辞手法。典型如《水消歌》,全篇基本都是类似“水消第二年,开路通四方。处处有火烟,路上人来往”这样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两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的“造成顶天柱,不给青天塌”,第四段的“水消第八年,粒米三斤重”。全篇听来就像一位老者在为你把壮族先民历经十年重建家园的过程与艰辛逐年给娓娓道来。虽然重建家园的过程充满艰辛甚至波澜壮阔,但是在饱经风霜的老人那里,这只不过是已经过去了的家常往事,已经不值得大惊小怪了。所以,《水消歌》就像是一幅展现壮族先民重建家园的历史画卷,虽苦犹乐,波澜壮阔而又安静祥和。
这种质朴的语言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其他创世古歌中,如《盘和古》:“太白发火上天看,追打雷公在塘边。抓得雷公来痛打,雷公恼怒又气恨。”,《天旱歌》:“天旱第六年,水车也松散。大海水也干,龙旱死海中”,《水淹歌》:“水淹第八年,乌云在翻腾。闪电闪不停,灾难降人间”,《开天辟地歌》:“谁造牛马拉犁耙?谁造猪狗和鸡鸭?谁造买卖和圩场?谁人造酒给咱喝”,《社王歌》:“怪物把他吃,腹中待两年。二次又投生,管理人世间”。
(二)偶尔展现的丰富想象力
民间叙事歌谣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就是叙事想象力的奇特与超拔性。创世古歌虽然是古老的文学体裁,且大都语言质朴,但其叙事中的这种奇特超拔的想象力也不鲜见。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也可偶见这样的例子。如《水淹歌》第九段:“水淹第九年,陆地像海洋。咬山剩一(葵)扇,西眉剩把伞”。咬山位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乡四民村下博屯后,汉语叫北陵山。歌词里说水淹此山,只剩下一把葵扇大小的地方未被淹没。西眉山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潭街附近,汉语叫清明山。歌词说此山还剩一把雨伞大小的地方被水淹。葵扇与雨伞的面积很小,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水患的严重。说明水患严重不说“淹得只剩一点点”,而用葵扇与雨伞指代,这两样东西都是老百姓熟悉的物件,对其大小了然于心。因此,既可以给人没有淹到地方的面积大小及形状的具象感、真实感、亲切感,又不失生动。虽然是平常熟悉之物,但用到此处便显出了想象力的奇特与超拔性。
又如《天旱歌》中的“天悬十二日”,虽然用来形容天旱的词有很多,但是我们一般都很难想到用十二个太阳来形容,因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是也似乎只有天上悬挂十二个太阳才足以造成人类十年干旱,大海水干,海龙王干死这样的严重后果。再如《盘和古》中的“婚姻(人名)养育十二仔,全是满屋的女孩。姐妹火旁纺棉纱,宛若春笋一排排”。文学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用春笋或莲藕来形容某一女子皮肤的白皙和幼嫩,而用春笋来形容多个女子还是相对较少。这说明婚姻所生女儿个个都天生丽质,宛如春笋一样白嫩。当她们集体坐在火堆旁劳作,在火光的映衬下,自然显得愈加白嫩,就像一排堆放的春笋,给人秀色可餐的美感。春笋是大家熟悉又爱吃的菜肴,因此,这一想象既生动又贴切,无疑也是叙事者一种奇特、超拔想象力的体现。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这种偶尔展现的丰富想象力往往使人眼前一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多样的句式与歌式结构
按壮族歌式的言数、行数来分,壮族歌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十言、十三言、十七言长短言等构成的句式。五言、七言句式多为两行一首、三行一首、四行一首、五行一首、六行一首的短歌式、排歌歌式和八行一首、十二行一首、十八行一首的勒脚歌式所通用[6]168-171。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的歌式主要包括五言排歌歌式、七言十二行勒脚歌式以及五言七言十二行交错的勒脚歌式3种。
排歌一般押韵宽松,中间也可变韵,一排接一排连唱,颇有气势。《天旱歌》《水淹歌》《水消歌》都是五言四十行的排歌歌式,《社王歌》是五言一百二八行的排歌歌式。其中《天旱歌》《水淹歌》都是以四行为一节,每一节叙述一年的灾害景况,然后按时间顺序连续叙述,一年比一年严重,使得灾情就像巨浪一般,排山倒海一样袭来。排歌的歌式在这两首古歌中的使用充分展现了壮民族祖先遭受的灾难的深重性。而《水消歌》中排歌歌式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重建家园的艰辛以及与灾难做斗争的不屈不挠,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壮族先民重建家园时的智慧与理性。
壮话“勒脚”,即反复吟唱的意思。《开天辟地歌》是七言十二行的勒脚歌式,以问答的形式,一问一答各十二行。每一问都至少包括3个问题,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寻常百姓事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壮族先民掌握人类文化知识的丰富程度。如:
问:什么时候造成天?何时造地宽无边?造天造得真完满,造个太阳挂中间?
谁造四方和八面?谁留后代在人间?什么时候造成天?何时造地宽无边?
我问姨娘爱问完,谁造星月挂在天?造天造得真完满,造个太阳挂中间?
答:子时制造成上天,丑时造地宽无边。造成天地分昼夜,从此太阳照人间。
从前女娲和伏羲,繁衍人类在人间。子时制造成上天,丑时造地宽无边。
四面八方全造成,包括月亮和星星。造成天地分昼夜,从此太阳照人间。
这个例子所示就是勒脚歌的典型结构特点。勒脚歌式结构在《开天辟地歌》中扩展了每一次问答的内容含量,重复部分既有问题的重复又有非问题内容的重复,前者可以使回答问题的人加强对问题的记忆,后者则又给了回答者更多的思考时间。这种重复应用在回答的环节时,答案的重复就是对答案的肯定,表现了回答者的自信,非答案部分的重复则给了提问者判断回答正确与否更多的思考时间。
《盘和古》则是五言、七言十二行交错的勒脚歌式。它的引歌部分一共6首,每首都是五言十二行勒脚歌式。例如引歌的第一首:
唱句歌起头,唱两声解闷。歌不用钱买,也是别人教。
唱句开头歌,算是试歌喉。唱句歌起头,唱两声解闷。
上坡割路草,开道就有路。歌不用钱买,也是别人教。
其正歌和尾歌部分则是七言与五言十二行勒脚歌式频繁交错:第7首至第26首:七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第27首至第32首:五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第33首至第45首:七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第46首:五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第47首至第49首:七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第50首至第51首:五言十二行勒脚歌式,其中第50至第51首为尾歌部分。这种五言、七言十二行勒脚歌式的频繁交错,无疑利于复杂故事情节的编排,利于抒发更为丰富的情感。
(四)包含引歌和尾歌的结构形式
说唱艺术形式如弹词,通常在进入正式的故事说唱之前,为了热热场子,会先由一人单独说唱一小段,叫作“开篇”。它可能是一个长故事的引子,也可能是与将要说唱的故事没有多大关系的“寒暄”。其主要作用,一是让观众知道离正式的演出已经不远了;二是提醒刚入场的人赶紧找好位子坐下来,静等演出开始;三是催促场外的人赶紧进场,甚至吸引场外原本不打算买票观看的人改变主意。通常做“开篇”表演的人不会是正式演出的主角,他或她唱得好与坏也似乎不是很重要。因为,如果唱得好,就会给观众更大的期待,连小角色都说唱的这么好,主角、大腕们无疑更厉害,今天来对了。如果唱得不好,观众就会想,没事,好戏还在后头呢,我们看的是主角、大腕。
歌谣的演唱一般都是直接进入正题,比较短小的歌谣就更无须加上引歌作垫场。但对于较长的表演性、趣味性都相对不足一些的古歌,尤其是创世古歌,在受邀请的场合表演,像说唱艺术一样加入引歌倒是很有必要,且内容最好是与邀请的主家有关系。如果是在婚礼场合,则要说些讨主人欢喜的恭贺性的吉利话。一来把主人唱高兴了,可能会招待得更好或提高报酬,二来也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力与兴趣,尤其是当演唱者的声音、语调好听,或内容幽默风趣、睿智时效果更佳。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的《盘和古》是一个包含了引歌和尾歌部分的典型例子。它以七言十二行为主,长达610行,通常在婚宴之夜演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采用一个风趣幽默,并奉承主家开心的引歌开场,是很难把现场的热闹气氛平息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力的。因此,《盘和古》在正式进入故事之前,便加了长达6首,每首五言十二行共72行的引歌部分。内容自然是以打招呼、赞颂新人、赞颂主家的酒宴丰盛等为主,然后慢慢进入正题。有了这么长的引歌,听众的注意力估计已差不多吸引过来,另外本来不想听的也可能准备驻足谛听了。作为只有一个演唱者的创世古歌而言,引歌也可作为演唱者稳定自己情绪以及开开嗓子的准备阶段。例如,“唱句开头歌,算是试歌喉”,接着赞美新郎:“今晚皇坐殿”(把新郎结婚比作皇帝登上金銮殿,没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接着赞美主家的盛宴:“赞两句盛宴”“亲朋到家齐”(意指主家的婚宴高朋满座,说明主家人脉广,人缘好),再接着慢慢进入正题:“天黑灯挂墙,找盘古来唱。问你们诸老,盘古造那样”。正歌之后还有总结性的尾歌,因为前面的正歌(故事)部分较为长大,尾歌相对要短些,只有2首,且是五言,共24行。尾歌的内容先回到盘古兄妹:“未有盘和古,先有情和爱”,以此作为总结,之后迅速转到下一个话题,因为接下来还要举行男女对歌活动,所以尾歌的后部分就像是对歌活动的开场白:“桌子抹干净,台面收拾好。开唱其他歌,是否能上台”。
另外,《社王歌》也有较为完整、简短的引歌和尾歌部分。引歌:“谈天谈到此,还唱歌吗哥(妹)?唱歌不怕多,咱唱社王歌。”尾歌:“样样歌唱到,样样都唱全。社王唱到此,接着唱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其引歌和尾歌虽然都很短小,但在内容的衔接上还是起到了较好的首尾呼应作用。
三、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的文化价值
一个民族的创世古歌大多可称之为这个民族的创世史诗。“史诗,是集歌唱和叙事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人类最本原的问题,民族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民族文化知识,祖祖辈辈最不能忘却的记忆等,都包含在史诗演唱的歌词里面。史诗是人类文化体系中最耀眼的两个字。”[7]136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无疑也可以看作是壮族创世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及观念文化3个方面。
(一)习俗文化
1.风物习俗文化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出现的这些风物都为壮族民众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但被用到特定的场合或神话故事中,却足以体现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智慧。如:
“当归香气喷,唱歌来逗乐。”当归,壮族地区一种中草药,味香。主人家办婚宴用当归入菜,味美可口,刺激众宾客食欲。这里是用当归比喻歌友的歌是好歌,而自己只是以歌会友的普通歌,是凑热闹而已。
“苏木染红蛋,挂红菱迎娶。”苏木,一种灌木,常长在村头地边,木材心部红色,用温水浸泡,水变粉红,壮族常用来染红鸡蛋。而染红的鸡蛋被壮族民众当成宝贝,因为出现在婚俗上的红蛋可以给新娘带来多生男孩的福气。
2.宗教习俗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或为图腾神,或为祖先神,或为英雄神,或为风俗神等等。壮族民间信仰文化在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中也有所体现。如:
“花婆神开恩,定留有后代。”花婆神就是旧时壮族信奉的生育之神,儿童守护神,民间宗教亦称为花楼圣母。
“两根白篾做骨架,又串纸钱在上边。”指迎新娘这一天,除了张灯结彩外,须用竹篾一根约2米长,弯做弓箭状,60厘米高,扎于正大门外的路中央。上边用纸钱穿在其上,宰一只鸡用血染纸钱。这是壮家辟邪的一种做法,如有孤魂野鬼混入喜宴场所捣乱,祖宗会用此弓箭剪灭作祟之鬼魅,以保障这场喜宴平安无事。这实际体现了旧时壮族民众对祖宗神灵的信仰与祭拜。
3.婚俗文化
婚姻习俗文化是情歌中最为丰富、最为多姿多彩的组成部分。但旧时壮族婚俗文化也在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盘和古》中有和集中的呈现。如,
“两担糍粑一只鸡,亲家择日来迎娶。”按壮族婚俗,结婚的第一步是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给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果六合中规可娶,男方即下聘礼。下聘礼时,须带公鸡一只,糍粑两担,新媳妇衣服布料两套以及礼金若干。
“前人定呀乖,兴用鸡开茶。”男方送给女方的迎亲礼物中有一只活雄鸡,让女方家长长期养来叫笼——即司晨。开茶是一种仪式,即把男方送来的所有迎亲礼物一一展示,诸多礼品中有大小红包36个,每个都写有受领者的“职务”,如“月老”梳妆、引路、撑伞等。由女方主持婚宴长者分发给受领者,开茶即指代展示分发礼物仪式。
“接亲人已到妹家,今早发亲也很早。”发亲,指嫁女方打发新媳妇及送亲队伍出门时,在厅堂香火前,举行隆重的仪式。此时父母及长辈坐右边,外公及娘家的长辈坐左边。新娘子在伴娘的陪伴下,先给祖先灵位上香,然后依次给自家及娘亲家长辈敬茶,然后唱哭嫁歌。时辰一到,燃放鞭炮,由新娘的长兄背着新娘出门,不许回头看,直到村头才放下。一般安排在太阳上升的时段。
(二)历史文化
高尔基曾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日头创作,那就不可能懂得劳动人民真正的历史。……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是不断地和独特地伴随着历史的。”[8]335-337因此,记载一个民族历史的发展可能是创世古歌最重要的文化价值。先民们为后人所创造的精彩、丰富的文明成果理应载入史册,而先民为后人创造文明财富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也理应让后人知晓并铭记。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即是如此,它记载了壮族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遭遇的无尽灾难以及先民不折不饶改革自然的奋斗精神。
《盘和古》就相当于记载壮族早期历史发展的一部史书。壮族先民的人间领袖太白金星带领人们丰衣足食,不再给雨神雷王上供,而惹恼了雷王普降大雨,造成人间罹患严重的水灾,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太白金星率领人们与之抗争,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擒住雷王。然而雷王趁太白不在千方百计哄骗太白的儿子盘,让自己喝了水,得以法力回身,转而变本加厉惩罚人间。太白又率领人们与雷王征战,然损失惨重,无法取胜,最后只有在玉帝的斡旋下谈和,交换条件是人类灭绝,只剩盘古兄妹留在人间。于是盘古兄妹只有结婚,担负再造人类、发展人类的重要使命。
创世古歌《盘和古》以较为长大的篇幅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了壮族早期灾难深重的发展历史,而《天旱歌》《水淹歌》《水消歌》则分别以较短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壮族先民遭受的巨大灾难,以及先民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对灾难以及重建家园的艰辛的浓墨重彩的渲染是为了让后人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如果说这几首古歌可被视为壮族历史发展的奋斗史的话,《开天辟地歌》则是壮民族的物质发明创造史。它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大至天地日月、江河湖海,小至老百姓生活中的寻常物件,如棉布、灯油等的发明创造,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后人知道了人类社会生成发展的漫长与不易,美好生活更是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要热爱并珍惜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物质生活的大自然。
(三)观念文化
壮族先民在其早期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与思索,在婚配、家庭伦理以及人类自身命运等方面形成了朴素的观念文化。
1.婚配观念
在人类毁灭,只剩盘古兄妹的情况下,他们担负了再造人类的重任。因此,兄妹成婚,开始了再造、繁衍人类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盘逐渐发现近亲,尤其是兄妹不能结婚生育的残酷现实:“成家一年半,生仔磨石样。越想越身颤,为何这模样。原先我已说,兄娶妹不旺。”壮族先民显然也认识到“兄娶妹”对人类的繁衍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盘做出了抗争:“拿刀来我杀,拿刀来我砍。又让乌鸦拿去撒,又给鸟儿拿去分”。虽然盘的抗争对于自己而言已经无济于事,但是这个沉痛的教训启发了后代,使后代产生了新的婚配观念——即不同种群之间联姻的婚配观念。《盘和古》后面部分内容中行架为自己的十个儿子向来自另一个种群的婚姻的十个女儿求婚的情节即是这种婚配观念的集中体现。壮族先民婚配观念的转换其实也是《盘和古》所蕴含的科学内涵的体现。蓝柯认为《盘同古》(同《盘和古》)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特征[9]:(1)它清晰而科学地揭示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确实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兄妹婚(血婚)时期;(2)它清晰而科学地指出,兄妹婚(近亲)不利于人类的发展,会生出类似磨刀石的怪胎,甚至会导致人类种群的退化或灭绝;(3)它清楚的告诫人们,只有走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时代,人类才能正常健康地繁衍子孙,养老送终,才能安居安业,过上文明的生活。正如《盘同古》中所唱的:“十女十床被,救不转父命。”只有与“十男十捆柴”的男儿配对起来,将来才会“年老有仔养”。所以,蓝柯认为“《盘同古》是壮族先民婚姻的教本”。
2.家庭伦理观念
随着人类繁衍的发展,壮族先民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家庭伦理观念,如夫妻和睦相处以及养儿防老等。《盘和古》中记载道:“用肉拌饭喂新娘,问妹谁能讲根由?切肉四块才好煮,效仿前朝吕蒙正”。吕蒙正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说他发迹前曾经历经种种磨难。但他对妻子一向很好,有好吃的都会想到妻子,弄来一小坨肉,也切成四块给妻子吃。这里就是寓意贫贱夫妻,也要不离不弃,相敬如宾,这样才能共创美好家庭。这种观念无疑对后人如何创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3.人人平等观念
在古代,官家历来是与平民百姓对立的,人们对官家更多的是憎恨甚至仇恨。在享乐面前虽然无法人人平等,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却是谁也难逃厄运,这体现了普通百姓一种压抑的报复性的幸灾乐祸之情:尽管自己也在劫难逃,但有官家“作伴”,心里顿时觉得平衡许多。如,《水淹歌》中关于大水淹到了“金銮殿”,“官家也挨淹”的记载,《天旱歌》的“天旱第四年,官也无肉吃”等内容就蕴含了这种渴求人人平等的观念。
《天旱歌》中记载了“大海水也干,龙旱死海中”的严重旱情,《水淹歌》则记载了让“佛仙也紧张”,“神仙也不安”的严重水患。民间的佛、道等宗教人士,经常被老百姓视为带有巫法仙术的半人半仙的角色,法力无边的神仙则更是人们膜拜的对象,连他们都紧张甚至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危,一方面说明干旱与水患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他们的法力、仙术产生了质疑,对他们的膜拜也大打折扣。这些意识的流露,虽然不排除普通百姓有寻找平衡的幸灾乐祸心理的存在,但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其实都是壮族先民渴望人人平等的观念意识的体现。
4.宿命观念
对自己无法理解或无力回天的事情,人们总是认为冥冥之中是上天的安排,是命运的安排,这就是所谓的“宿命论”。这种宿命观念古已有之,在刘三姐歌谣传世古歌中也有所体现。如《盘和古》中所记载:“行架祖坟风水好,养育十二个男孩。那时风水也注定,生来个个是男孩。”形架之所以能生十二个男孩,是因为他家风水好,好风水自然是天注定,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羡慕又无奈的宿命意识。而“那是混沌开天下,个人命运由天定”所体现的宿命观念则更加明显: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好多东西都是从“混沌开天下”时就已命中注定的。 《社王歌》里认为“社”之所以能成为王,能管人间百姓,“管阴又管阳”,都是因为托了祖上的造化与福气:“祖坟出能人,使他管天下”。这种宿命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比较常见的。
结语
刘三姐歌谣创世古歌作为中国蕴藏深厚的古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词本体方面,有其较为丰富的内容体现,形成了自己在歌词艺术方面的独特个性,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无疑值得各方面更多的关注。于地方政府而言,在文化样态多样发展、娱乐形式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对于已成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刘三姐歌谣”内容之一的传世古歌的传承保护工作更应加强重视。于学界而言,为配合其更有效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无疑也应该对其开展为广泛与深入的关联性研究,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梁嘉.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重构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5(5):106-113.
[2]廖明君,韦丽忠.刘三姐歌谣古歌卷[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3]农冠品.广西少数民族创世史诗及古歌价值初探[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31-34.
[4]梁金平,周鲜花.湘中民歌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5]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M].晏可佳,姚蓓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黄勇刹.壮族歌谣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
[7]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刘锡诚.俄罗斯作家论民间文学[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9]蓝柯.壮族的史诗 婚姻的教本——试论壮歌《盘同古》的文化价值及艺术特色[J].广西民族研究,2006(4):141-147.
[责任编辑 韦杨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Ontology of Liu Sanjie’s Ballads
LIAO Ming jun, HU Xiao dong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China)
The ancient songs of 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u Sanjie’s Ballads in the narrow sens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yrics can be analyzed form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ontent of the lyric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formation of mankind and the struggl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eco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arized as simplelanguage with rich imagination, combined with occasionally various structures of sentences and song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lead song and the tail song.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cultural values mainly embody in the respect of custom, history and concept.
the ancient songs of creation in Liu Sanjie’s Ballads; conten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value
I27
A
1672-9021(2017)01-0034-08
廖明君(1961-),男,广西宜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