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抑与想象:田湘《雪人》人性小庙的建构

2017-03-10侯银河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性雪人人性

侯银河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压抑与想象:田湘《雪人》人性小庙的建构

侯银河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在时空压缩的机械复制的时代,都市已被现代性的生产欲望所笼罩,人成了单向度物化的人。诗人带着他的《雪人》一直奋力求索,行走于人性复归的道路之上,探索人的生命存在的本真的价值。从生活出发,用哲性思辨突破都市和压抑的困境,悠游于爱情和自然的想象,执着于民族性和人性乌托邦的建构。生命和希望,尊严和价值都被诗人吟唱着,诗人像浮士德一样不断地求索,完成着自己的启蒙者的角色。《雪人》是人性的颂歌。

都市压抑;爱情;自然;民族性;人性

田湘在知天命的年龄毅然前行,带着《雪人》这部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诗集叩起人生“虚掩的门”。笔者读到诗人是以“智性书写”的方式追寻着“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1]410六十九首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2]2《雪人》俨然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六十九封情书,其情不仅是个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更多的是对生命与人性的关照,以及对民族性的怀想与重塑。国内学人还没有对田湘的诗集《雪人》进行诗学内涵的阐发和研究,笔者将试图把《雪人》放在当代文化研究热潮之下,对其进行文本细读,进而探求诗人对于生活和生命的哲性思考,诗人何为,诗人为何。古人讲究“文以载道”,今人又有“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争论,笔者将探索在这混合语境下《雪人》的内在生成机制以及对我们民族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一、现代都市的压抑

“有些事情你永远也说不清/ 正如你此刻站在岸边/ 又怎能看透这混浊的江水……鱼儿怎么游出这混浊的世界”[3]28。

当前的中国社会交织着前工业革命、第一次大机器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和新进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的进程,传统和现代同在,人无法悬置于其外。在“时空压缩”的处境下,我们感到的只能是“万物崩散;中心难再维系;/世上散布着一派狼藉,/血污的潮水到处泛滥,/把纯真的礼俗吞噬”[4]450-451。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效率的空前提高,“时间就是金钱”的命题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诗人在《在加速的时代寻找缓慢的爱》中写道“我看到/鹰和飞机/在空中加速飞行/火车和汽车/在路上加速驰骋/缓慢的世界/快了起来//我看到/树木和高楼/在加速成长/花朵和小草/在加速开放和凋谢/时间的钟摆/加速了生命的轮替”[3]28。世界万物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都在追求着速度,无论是诗中的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还是随时都在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甚或连鹰、云、花、草等远离尘嚣的物种,统统都被加速度罩着,都想在欲望的大潮中豪赚一把。

时间加速,人快速生长的同时也即是快速地走向灭亡。高铁带着意气风发的人们驶向现代生活,空间阻隔的破除,乡村追逐的城市化,这一切都加速着人们的异化,城里城外呈现的都是没有灵性的均质化。“如果现代生活的确像这样充满着短暂、流变、分裂和偶然的感觉,那么紧接着就会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后果”[5]19。于是就有了《高速路旁的一条老路》:“这么些年/我们常在高速路上奔走/用加速度/去追逐梦想,把日子过得紧紧张张/我们加快了获取幸福的节奏,却忽略了/获取的过程……我们在高速路上奔走/是那样的急功近利/是那样的玩命和不计后果。”[3]168

现代化的过程“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6]254。“我们追逐着虚空中的一切,人情已变得淡薄/笑容也变得冷漠。我们为了虚名而疲惫不堪/我们获得了鲜花、美酒、金钱和名利/却失去了悠闲、浪漫、纯真和开心的微笑”诗人陷入了无比的焦虑,“我们加速得到的/是否也会加速失去”?[3]168这不仅是诗人在问自己,更是对加速进行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的犀利的发问,带着质疑和不解,带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诗人看着《城市的黄昏》:“夜色慢慢地袭来,灯光渐渐被点亮/……月亮/正悄悄地顶替落日的空缺”,城市的狂热带给诗人的不只是躁动,更多的是无法排解的压抑。“黄昏,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向着黑夜沦陷,而人们/对发生的一切似乎习以为常”[3]188。诗人忧郁地抬着头看着正在落下的太阳,没有了太阳,它的子民生活的还好吗?路上拥堵不动的汽车和忙忙碌碌行走着的已经被福特制和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训的人们,他们被吞噬成了自己制造的机器的附属部分,每天跟着它们无止歇的运转,他们麻木了,他们成了单向度的人。每天在没有归属感的城市中起来睡下,他们看着再熟悉不过的城市,看着每天都在的街道和河流,可它们偏偏又是那么的陌生,陌生到没有一丝生气和暖意,他们随着人群而攒动,不知道走向何方,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他们把自己丢了,丢在了现代性的都市之中,他们成了空心人。

“商品拜物教在支配着这个社会组织,也就是说,在这里,人和人的关系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被史无前例地抽象为物和物的关系”。[7]73。在《柳州》中,诗人写道“所有的高楼和道路/都在暗夜里被激情点燃/工业是最明亮的灯塔/也流淌着黑色的血液”[3]76。笔者读到此处也是感到无比的焦灼,面对汹涌奔流的城市和无目的而存在的物化人,要从城市的虚无中挣扎出来,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拯救自己。在《火车是个蹩脚的歌手》中,“我也是个蹩脚的歌手/一路用嘶哑的歌喉/唱着忧郁的感伤/从少年到白头/枉费了青春时光”[3]72。诗人不再要忧郁和彷徨,诗人不想在《瓷房子》里耗尽一生,去守候谎言,即使是古瓷器、汉白玉、水晶和玛瑙镶嵌与雕琢的豪华宫殿也“无法装下我的空茫”[3]126,诗人带着他的决绝的刚毅和坚定的信念走向了漫游。

二、想象性的漫游

“你给我一座即将消失的宫殿/它告诉我等待是徒劳的……/冰冷的光刺进了骨头/我无法在此居住/我只爱着这空虚,你给的空虚/它美到窒息却毫无意义”[3]40。

“共同情感的匮乏,急剧的竞争,居无定所,阶层和地位的差异,职业分工引起的个体的单子化,使人和人之间的沟壑加深,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个体并没有被温暖所包围,而是倍感孤独”[7]27-28诗人走出了城市,带着暗涌的压抑,走向了爱情和自然,走向了生活的“慢”。

《雪人》中,痴情人,从青年到中年到即将而来的晚年,一直傻傻地等,等他的意中人。“没想到镜子里,有一天也下起了大雪/再也找不到往昔的模样/可我不忍老去,一直站在原地等你/我固执地等,傻傻地等/不知不觉已变成雪人”[3]208。满腔的情意在心中不知不觉已酝酿了一生,爱情使人练就了排他性的奇功,一辈子只用来呵护一个人,陪伴一个人。《见面》中,恋爱中的男女等待着,急切地想见一面,却又害怕那一刻情人真的出现。诗人以寥寥数句的诗话就把这种纠结的幸福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听得见心跳的声音/越来越急促/用手按一下胸口/没有用。闭上眼不去想/没有用。想点别的/还是没有用。时间凝固/只有心跳的声音……我屏住气,然后/深呼吸,再深呼吸/还是没有用,没有用”[3]210。诗人写这首情诗只反复运用了“心跳”和“呼吸”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词汇,然而恋爱中的痴情人的形象就这样不露痕迹地从生活中浮现出来。

浮华的都市装不下诗人的关于爱情和自然的考量,诗人从都市压抑的生活中走来,诗人漫游着,想象着这个世界还留有的些许爱。悠游于爱情,于是就有了永远值得等待的《雪人》,没有任何征兆的《坏脾气》,现实中没有的《纸上的情人》。诗人的爱情是融于生活的爱情,简简单单,却又是那么的扑朔迷离,让其中人辗转反侧,尝尽相思之苦。语言的张力构筑着诗中的一个个空白,这些空白点又不间断地诱惑着读者,启发着读者,让读者一次次的更新自己的期待视野,迫不及待地跟着诗人的诗语去填补诗中的空白,去想象什么是爱。

诗人在传统和个人之间,把我国特有的“风骚”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抒情与想象的特征融于一体。在《柳州》中,诗人坐在那里听柳宗元唱千年的关于什么是灵魂的歌,感伤,怡然自得。“每座山都傲然独立/居住着神仙/而山下的百姓/他们喝酒、猜拳/酒肉穿肠而过/唱着粗犷的山歌/用粗言俗语与酸辣的螺蛳姑娘调情/骂人也那么动听”,豪爽的百姓和炊烟袅袅的生活都温情脉脉地给我们带来了遐想与安慰,“山水之间,是诗意与尘世的栖居/死亡也成了美丽的归宿”[3]73。“高速路旁的一条老路,让我们想起了什么/那里的车辆稀少,树木却很茂盛/那里的相思树挂满了浓浓的相思情结/那里的紫金花绽放着温馨而甜美的微笑/那里的老人在捡拾落叶、花瓣和童年的记忆”[3]189。诗人看着《高速路旁的一条老路》,想象着悠长的爱,生活在那里没有加速度,没有紧张、恐惧和麻木,没有压抑和哀愁。作为一个漫游者,他不只是一味地去寻美,在寻找的过程中诗人也是清醒地看到了《两条河流》,左边的一条“河水悠悠,流过千年岁月……水的歌声比小鸟清甜/伴着这歌声,女人走进男人的梦里/人类饥渴的嘴唇/啜饮着这生命之河”,而右边“另一条带毒的河流/正罂粟般拉动人类的欲望/它消耗着大地的能量/最终,将耗尽我们的生命”[3]60。沉沁与游离并不能都是那么的浪漫,距离感的存在加大了诗人作为启蒙者的痛苦,诗人毅然前行,踏上了呼唤民族性复归之路。

三、民族性与人性乌托邦

“一群群蚂蚁/背着沉重的食物/沿着山路/默默地迁徙”。[3]172科技的进步带来机械复制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迅速,本雅明以他的“震惊”理论来解释这一切让人们无所适从的变化。社会空前的发展与现代都市时尚的消费,反而致使权利和欲望吞噬着这个社会,人的自身生长不断生成空虚和异化。诗人不愿活在这无意义的意义之中。“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8]439-440诗人向着永恒出发,诗人把这种永恒附着于沉香和黄花梨之上,诗人有收藏它们的意趣。“在最高的意义上,收藏家的态度是一个继承人的心愿”[9]78,收藏是诗人关于生活和生命的另一种考量。他把的这种情趣写在了《沉香》之中,一块沉香要经过“刀砍 雷劈 虫蛀 土埋/在苦难中与微生物结缘/在潮湿阴暗之地/结油 转世”“我经历过/最痛苦的死亡/紧闭在最深的黑暗中/那最漫长的等待/是记忆里永远的孤独/绝望后的涅槃”,“谁能守候百年的寂寞/把苦难升华/让枯木再生/谁能在纷乱的世界里/凝固脆弱的承诺/让生命与爱永恒”“一棵树在腐烂的世界里生长/结成不朽的香,要经历多少摧残”[3]130-135。沉香正是经历着人世间万般的煎熬才能使自己成为被接受的对象,受着人们的敬仰。

在《黄花梨》中,黄花梨也是要经过百年的光阴的摧残,才能绣出飓风的纹路、金丝的琥珀,绣出山水、丛林的秘密,天空与白云的倒影,至情的贵妃斑。诗人正是借用“沉香”和“黄花梨”这两种意象来歌唱坚忍品质,赋予它们象征的内涵,让人自然联想到这是喻言伟大民族的涅槃更生。诗人在收藏中守候自己心中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坚定信念。“我一直在探寻/我带着香气的肉体和灵魂/如何从黑暗和腐朽中走来/然后,沁入你的肺腑/重塑你的世界”。田湘因此被加冕了“沉香诗人”的桂冠。我们正是要把自己的求索沉沁于沉香之中,才能在时空压缩的时代去除心中浮躁的欲求,安放自己曾经美好的灵魂。

《壶口》写千年一发的大气澎湃,用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蓄势待发。《父亲》“从昏迷中醒来/父亲竟不相信/躺下的是他自己/固执的挣扎、爬起/冲出病房”[3]158年老而倔强的父亲不也正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永不服输的隐喻吗?诗人要肩负着这种品质,继续执着而坚定地传承下去。在《小草不是风的奴仆》中,诗人也是通过写小草本本分分的在自己的一寸之地上顽强地存在着,“小草的腰如此纤细/却能与十二级台风共舞/风给予的一切/它都能承受”[3]205。活就要有活的样子,是诗人写给小草的最好的情诗。小草的性格就是有关民族性想象的性格。诗人带着他的《逆行》,以一个改变者的决绝姿态走向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建构。

对生命的关注就是对人性之美最好的诠释。诗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语表现普普通通的生活,把敏感的心放置于世间万物之上,赋予他们灵魂,赋予他们生命之重。《小草不是风的奴仆》把小草倔强顽强的个性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写出了小草虽普通但却拥有高贵的品格。诗人带着一颗善良之心去看世间的花开花落,《残花》吟咏着的“一朵即将消逝的花/没有人来怜惜/我也无法替她说出内心/但我在见到她的瞬间心就痛了起来/好像凋落的不是她,是我自己/好像是我在这无人的地方/悄然死去了一次”[3]220。《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赋予了大海无限的激情,去拥抱它身边的一切事物,不停地涌起浪花就是不停地奉献自己,给予需要自己的事物最大的温情和关爱。

至情至性的《放不下》里一条远远而流的河,一朵四处飘着的云,一片散散落下的叶,一个即将凋零的花儿都在诗人的心里面安放着。“起风了/那曾经被我爱过的女人/和她站立的瘦弱的身影/我放不下/夜深了/女儿的心思/和她望着镜子迷茫的表情/我放不下/天凉了/母亲的关节痛/和父亲的胃窦炎/我放不下/老去了/年轻时的梦想、诺言/和淡淡的忧伤、甜蜜/我放不下”[3]232-233。

读着《雪人》,我们游走于亲情、友情、物情之中,感受着生命的存在,感悟活着的心灵。诗人以诗的方式去证明诗人何为,他要探寻人类诗意的栖居之所,他一路上带着他的诗和他的思去建构乌托邦的人性的庙堂。当诗人以自己的情怀融于民族性的想象之中,小我就变成了大我,当诗人把民族性的建构与世间关于人性的思考融于一体时,生活和生命就有了价值,人就有了存在的意义,民族就有了气吞山河的尊严。

在《雪人》中,诗人带着忧郁与压抑,想象与浪漫,决绝与意志去一次次对庸俗无意义辖域化的都市生活进行逆行的突破,再辖域化为民族性想象的建构,诗人追随着浮士德精神,不断地求索于这种反复的解构与建构之中,不断地认同,不断地完成着自己的启蒙者的角色,用生命的爱去筑造一座小庙,去供奉和膜拜人性,去寻找永恒,去探寻生命本真。

[1]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沈从文.沈从文谈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3]田湘.雪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4]叶芝.叶芝诗集[M].傅浩,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汪民安.现代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郭宏安.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9]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M].张旭东,王斑,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

[责任编辑 韦志巧]

Repression and Imagination :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y’sSmall Temple in Tian Xiang’sSnowman

HOU Yin he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which time and space is compressed, metropolis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productive desire of modernity, people have also become one-way materialized. In Tian Xiang’sSnowman, the poet has been struggling to inquire, walking on the path of the returning of human nature, and exploring the value of people’s life. Starting from life, the poet breaks through the dilemma by his philosophic thinking , loungingin love and natural imagination, cling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utopia of human nature. Just like Faust, hope , life , dignity and value are all sung by the poet who has been struggling to inquire.Snowmanis an ode which written for human nature.

urban depression ; love; nature; national character ; human nature

I052

A

1672-9021(2017)01-0016-05

侯银河(1990-),男,河南周口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欧美文学。

广西哲社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世界文学视阈中的广西诗歌研究”(15BZW006)。

2016-12-10

猜你喜欢

民族性雪人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雪人伴童年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雪中的雪人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雪人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