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探析
2017-03-10王林
王 林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学生工作部,江苏 南京 210048)
“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探析
王 林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学生工作部,江苏 南京 210048)
“95后”高职大学生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感恩教育对于其自身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原因,“95后”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状况令人堪忧。为推动“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
1 “95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
自2013年9月后,“95后”的学子们开始陆续地进入到高校学习。“95后”高职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出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社会转型最为激进、知识和信息大爆炸之际,时代特色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1 个性张扬,独立意识强
“95后”高职大学生富有激情活力,个性自信张扬,具有鲜明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识。同时,他们独立意识强,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不轻易趋同;反叛意识强,敢于批判和挑战权威;不喜欢别人过多干涉自己,对于单方面的、说教式的灌输方式常怀抵触情绪,更喜欢以发问和讨论的形式来接受新知识。
1.2 网络潮人,思想前卫
“95后”高职大学生对网络和新媒体的认知、熟悉和使用程度远远超过前几代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信息随着网络、手机等快捷工具在第一时间进入到“95后”高职大学生的世界中,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思想前卫,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1.3 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95后”高职大学生存在性格敏感、容易冲动、贪图享乐、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较差等弱点。他们在为人处事时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不太在乎他人的想法。对于很多社会活动,他们通常漠不关心,参与积极性不足。他们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感和行为。”[1]近年来,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特别是“95后”高职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感恩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感恩意识是高职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对“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的研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95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笔者针对“95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编印了“‘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状况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以选择题为主体,配上两道主观题。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南京部分高职大学生。此次问卷发放与回收,得到广大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69份,回收率超过96%,确保了此次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2.1 对父母、亲友们的感恩意识
在调查中,45.2%的学生认为“从小就被动地、习惯性地、甚至被迫地接受各种恩惠”;42.73%的学生“经常得到亲友的帮助、关心”;16.5%的学生对“亲友过于疼爱自己,甚至有点反感”。对于父母的付出,29.8%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成长付出是应该的”;44.4%的学生“没有经常帮助父母干活”;77.8%的学生“打电话给父母亲是为了其他的事情,而不是为了问候关心他们”;13.6%的学生“经常通过各种途径问候父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对父母、亲友们的感恩之情比较淡薄。
2.2 对学校、老师们的感恩意识
在问卷调查中,有4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长和学校教育关系不大”;27.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自己交了学费,无需感恩”;15.4%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将来有了成就,不会主动去报答学校”;23.52%的学生“不会经常看望老师”;只有32.5%的学生觉得“学校、老师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需要感恩”。可见,高职大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感恩之意不强。
2.3 对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在调查中,有84.9%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存在不公平”;4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贫困是不公平造成的”;40.1%的学生认为“成功是靠自己努力,与社会环境无关”;10.5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是一种补偿,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的失而复得”;20.5%的学生认为“要对他人和社会心存感恩”。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抱怨远远大于感恩的心理,甚至少部分有仇视他人和社会的情结。
综上所述,“95后”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状况令人堪忧。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内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21 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去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2]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95后”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情况,分析问题原因,并加以解决。
3 “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感恩氛围的缺失
“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3]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极大地增强了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特别是随着开放而来的西方一些不良思潮也趁机涌入国内,影响了一批人,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不讲道德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连做人的最起码道德底线都难以保障,何来感恩的社会氛围!这种社会风气给“三观”正在形成中的“95后”高职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极容易导致他们的价值观扭曲和异化,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形成极为不利,也给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开展带来了困难。
3.2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弱化
调查发现,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很少有学校将感恩教育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有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将感恩教育活动。
同时,当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比较单调、落后,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进行教学,讲大道理,说套话。这对于个性张扬和自主意识强的“95后”高职大学生来说显然不易被认可和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要说进入他们的头脑中了。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弱化是导致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家庭:感恩土壤贫瘠
“95后”高职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出生和成长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很少再像父辈们一样吃苦受累。同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普遍存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导致“95后”高职大学生从小被娇生惯养、被溺爱,生活在蜜罐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极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家人和亲友的呵护,并认为无需回报。久而久之,他们被“培养”成为缺少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的人。
同时,在当今社会家庭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些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暴力时时出现,离婚率逐年升高。结果使一些“95后”高职大学生很小就饱受着家庭不和谐的痛苦,留下了心理阴影,造成性格缺陷。在这样家庭成长的他们经常会有心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和叛逆,对社会和他人往往怀着不友好的心理,当然也很难有强烈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
4 加强 “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他们自身特征有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否则将会流于形式。
4.1 高职院校:采取措施,确保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4.1.1 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氛围
为促进“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要积极创设独特的校园感恩氛围,实现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文化育人。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横幅、宣传手册、展板、橱窗、电子屏等方式来传递感恩自然、父母、他人和社会的主题思想,实现正确的感恩舆论导向,形成推崇感恩的校园舆论环境,为“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构筑外在环境。
4.1.2 坚守课堂主阵地,传授感恩理论知识
在当前形势下,课堂教育仍是培养“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迅猛发展所造就的辉煌的物质成就,加速了人们对功利主义的认可和接受,使得教育本身发生了异化。”[4]有鉴于此,高职院校首先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让“95后”高职大学生在内心里感受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感恩课程,制定感恩教育大纲,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要保证有充足的上课时间和稳定的上课场所,配备专业的授课教师,选择和编制专业教材。其次,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95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必须在教育内容上立足于社会生活,使感恩教育增添时代特色和生活的活力”。[5]要摒弃千篇一律的灌输性的说教,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多采用情感交流方式,在平等、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开展感恩教育,如开展课堂讨论,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各类系统和规范的培训,宣传学生身边感恩先进典型等。这些符合“95后”高职大学生性格特点的教育方法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4.1.3 开展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恩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以各类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贴近“95后”高职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各类具体活动中体验和领悟感恩的内涵和实质,内化为自身品质,并转化为行动。如:清明节组织他们给烈士扫墓,重阳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组织他们拍摄以感恩为素材的微电影;组织他们投身到社会实践,到社区和国家需要的地方提供服务;可以让每个学生干一天家务活,体验父母的不易;让每个学生上一节课,体验老师的辛苦。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换位思考,体会到“忘恩”的“滋味”,从而用心去感受家庭、亲朋、教师和社会给予的关爱,在实践中树立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4.1.4 构建网络感恩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95后”高职大学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先锋,他们对新媒体的接受、关注和运用程度非常高。同样,新媒体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乃至“三观”的影响也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借助新媒体舆论功能全、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与“95后”高职大学生进行平等的、真诚坦率的双向沟通交流,使感恩教育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又能够贴近“95后”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被他们认可和接受,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进而提升感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鉴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要创办思想性好、服务性强、实用性广的优秀网站,借用手机短信、网络、QQ、微博、微信、BBS、贴吧、各类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由点到面,以小见大,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在“95后”高职大学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感恩知识,为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4.2 社会: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
社会媒体应当大力宣传以感恩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开辟专栏来传播感恩文化、报道感恩典型人物事迹,使知恩、感恩、报恩成为主流舆论,营造出感恩的社会风尚。
国家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损害国家、人民和他人利益违法犯罪行为加以惩罚,让不懂得感恩的人在道德上受到谴责。同时,对社会中出现的施恩不图报和知恩图报的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营造勇于施恩、积极报恩的健康社会氛围。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为“95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和感恩行为的实践提供社会保障。
4.3 家庭:优化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是对社会正在成长的一代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起着极重要的作用。”[6]所以,作为家庭要摒弃以前陈旧的观念,优化教养方式。
首先,和谐、幸福、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和强化“95后”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积极主动地营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做到互敬互爱、谦让包容、相敬如宾,给孩子感恩意识的养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其次,言传身教是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感恩榜样:一方面,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另一方面,尤其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们对他们祖辈的感恩表达,使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萌发“感恩、报恩”的意识。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教育良效。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更应该包括思想方面的沟通和孩子内心情感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1994-8-31.
[3]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53.
[4]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教育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1).
[5]屈家安,刘菲,郭胜利.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感恩教育范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5).
[6]苏戈别奇亚.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与教育[J].王长青,毛树智,译.外国心理学,1981(2).
责任编辑:卢宏业
Analysi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of“After95”ThanksgivingEducation
WANG Lin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jing 210048, China)
The“After9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ful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ir gratitud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ue to social, school and family reasons, the “After 9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gratitude is worry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After9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joint efforts from three aspects: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gratitude and to escort them for healthy growth.
After 95;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Stud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6.033
G641
A
1674-6341(2017)06-0095-03
2017-10-02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科教研课题立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NJCC-2016-ZD-06)。
王林(1979-),男,安徽庐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