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2017-03-10张海娟

关键词:顶岗学生党员党组织

张海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张海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顶岗实习阶段影响高职学生党员教育成效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具体包括:构建坚强的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四个制度”;基于实习区域,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或成立学生党员临时党支部;构建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互动的双培养双考核评价学生党员机制。

产教融合;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快速推广,高职学生至少半年时间进入企业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跟踪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的现状,笔者选择了江苏省淮安市5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936份,回收率93.6%。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858份,有效率91.66%。同时,先后走访了25家实习单位,其中国有企业6家、非公企业12家、外资企业3家、其他4家。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现状有喜有忧,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非主流,但长此以往,将影响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

1 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校企双方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培养制度,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但却忽略了对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对“实习期间,学校党组织会定期与您联系、询问并关切实习情况吗”的调查,61%的学生党员表示“否,偶尔会”,5%的学生党员表示“从来不会”。由于实习单位大多数企业党建工作相对薄弱,有些单位尚未成立党组织,受市场经济等种种原因影响,也忽略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您的实习单位性质”调查中,实习单位的性质比较广泛,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为83%,其中企业类单位中,国有企业占重要部分,其次为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在“您的实习单位有无党组织”在调查中,仅53%的实习单位建立了党组织。在“您所在实习单位重视您的党员身份吗”的调查中,只有17%的学生党员表示非常重视,24%的学生党员表示不重视。

1.2 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教育管理机制是落实教育决策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党员交纳党费制度、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制度等。在对“实习期间,您经常参加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吗”的调查中,64%的学生党员表示实习期间,没有经常参加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在“实习期间,您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吗”的调查中,只有13%的学生党员经常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35%表示很少汇报,52%是回校后统一汇报。在“实习期间,您如何交纳党费”中,45%的学生党员表示返校后统一交纳党费。此类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有些高职院校党组织尚未健全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教育管理制度。

1.3 教育途径较单一,教育实效性不强

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党建工作模式不同于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党组织仍局限于校内封闭式教育,教育途径较单一,教育手段缺乏多样化。顶岗实习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初次迈向社会,思想和观念尚不成熟、不稳定,在行为准则、价值取向、道德评价等方面容易产生困惑。比如对“实习期间,您存在过思想困惑吗”的调查,42%的学生回答“是”。比如“在单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您愿意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吗”的调查,92%的学生表示“愿意”,8%的表示“不愿意、无所谓,说不清”,而在“不愿意主动亮出自己党员身份的原因”调查中,86%学生党员表示“这会让群众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对“您愿意主动亮出自己党员身份的原因”,28%的学生党员认为亮出党员身份可以让自己感到光荣或可以享受某些利益。以上心态和行为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势必将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1.4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齐备的工作队伍、充足的工作力量是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他们虽然直接或间接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但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专职党建工作,更何况顶岗实习时期学生党建工作难度大,同时工作量也大,因此,相对整个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显得人员不足、力量不够。其次,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而有些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同志政治理论水平不够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不精,有的甚至不清楚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再次,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导,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奉献意识淡薄,对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不安心,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心态不稳。

2 影响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教育管理成效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2.1.1 客观困难阻碍

一是组织关系转移去向难。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类单位实习,大多数企业尚未成立党组织,学生党员无法接转组织关系。二是组织生活集中开展难。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一般分布在省内外不同城市、省外等众多行业单位实习,由于回校路途遥远、实习单位请假不便等诸多原因,学生党员无法按时参加学校党组织活动。三是培养考察难。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党员无法参加学校党组织生活,有的学生党员没有定期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动态,使学校党组织很难及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四是履行义务监督难。如在党费收缴方面,由于离校时间较长,导致多数学生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再如,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由于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没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往往忽视了理论学习,学校党组织也缺乏监督。

2.1.2 客观环境影响

一是社会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的理念落后和体制缺失。如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教育平等思想的匮乏,以及教育体制落后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和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三是企业党建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党组织在企业的力量总体比较薄弱。党建教育资源不足,必然导致对学生的教育乏力。

2.2 主观因素

2.2.1 高职学生党员自身存在问题

少部分高职学生党员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在入党动机、人生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些学生党员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同学,组织观念淡漠,组织纪律松散,还有些学生党员不注意党性修养锤炼和道德品质修养,入党动机不纯,对组织不够忠诚。

2.2.2 学校党务工作不适应形势变化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要直接由学生党支部承担。学生支部委员基本由辅导员担任,他们一面要承担繁重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一面还要做学生党务工作。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党建工作量增大,致使辅导员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大多数学生党务工作者缺乏专业化的党务知识学习培训,党务经验不足,面对新情况也常常束手无措。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学生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模式,思想僵化,没有针对教育环境等主客体的变化及时完善人才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3 企业认识的误区

大多数企业重心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重视党建工作,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立竿见影;其次认为高职实习生党员虽然在单位实习,在工作上属于企业员工,但是教育管理责任仍属于所在学校;再次,学校与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教育管理和考核机制,导致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常常处于“两管”而又“两不管”的状态,影响了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效果。

3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构建坚强的组织保障机制

3.1.1 学校党组织方面

首先,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针对学生党建力量薄弱等客观实际,一方面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党建理论和经验丰富、有较高党性修养、爱岗敬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和推行学生党建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如提供外出进修、提高待遇、优先晋升职务等措施,激发学生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绩效。

其次,领导重视是做好高职学生党建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组成,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这样可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既有组织领导,又有执行监督。

再次,经费投入是保证。高职院校应设立学生党建专项活动经费,将学生党建所需经费纳入学校整体预算之中并给予充分保证,切实解决学生党建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3.1.2 实习单位方面

首先,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职院校实习学生党员不仅是在校生,也是企业员工,是处于实习期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准员工”,他们必将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企业应以发展的眼光,站在长远的角度,重视学生党员身份,通过对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让他们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员工助力企业生产经营。

其次,企业应严格按照校企合作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职业素质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比如,在党的重大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参观党史展览等,使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充分实现政治诉求。为此,企业应主动将实习生党员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和教育实习生党员。

3.2 重点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四个制度”

3.2.1 定期汇报制度

党员汇报制度是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重要基础,也是掌握党员真实思想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增强党员汇报内容的思想性,注重经常性,常抓不懈。高职院校要建立学生党员定期汇报制度,学生党员要定期递交思想汇报。汇报方式既可以书面汇报,也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网络汇报。党组织要在他们学习和汇报的基础上,给他们指明应努力的方向。

3.2.2 跟踪追访教育制度

高职院校党组织要确定专人负责联系学生党员,告知他们关于学生党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向学生党员分发中组部编印的《流动党员小读本》和学校党组织编写的《学生党员实习须知》等。建立学生党员实习档案,督促学生党员填写外出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事项,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党员的去向,定期与学生党员互动交流,引领他们成长。

3.2.3 结对联系制度

即由一名在校生党员联系若干名实习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可以针对实习学生党员数量多、实习点分布广而散、支部工作力量有限等实际困难,建立“在校生党员与实习学生党员结对联系模式”,不仅减轻了支部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而且能及时有效地将支部的相关信息和要求传达给实习生党员,保证支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4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实习巡查工作相结合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开展实习巡查工作相结合。学校党组织可以利用教师到实习点巡视指导学生的机会,要求巡查教师主动与学生党员、实习单位沟通交流相关表现情况,通过谈心等方式鼓励学生党员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在实习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

3.3 基于实习区域,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或成立学生党员临时党支部

3.3.1 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

基于实习地域,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校内学生党建模式的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站要在学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开展工作,由学校党组织指派有党务经验的党员教师担任站长。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党建工作人手不足问题,还能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党员工作站,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难题,还可以密切校企合作,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3.3.2 成立学生党员临时党支部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实习点或相近实习点应成立临时党支部。高职院校党组织可以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精、素质过硬的党员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也可以由政治素质较高的学生正式党员担任。临时党支部工作由所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制定支部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协助学校党组织培养和考察学生党员,及时将学校党组织的相关要求传达给实习生党员。

3.4 构建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互动的学生党员双培养双考核评价机制

3.4.1 构建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互动的学生党员双培养机制

首先,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可以共同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多样生动的组织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如在学生党员中可以开展“佩戴党徽”“党员结对帮扶”“学生党员示范岗”等活动。

其次,可以在实习单位聘请作风正派、党务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兼职辅导员,从学生政治思想、成长成才、企业文化、职业心理等角度与入党培养人、班主任、辅导员一起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校企共同参与的双培养人的作用。双培养联系人可以定期沟通学生党员相关情况,交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再次,校企可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办学,明确双方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及时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建设育人环境。

3.4.2 构建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互动的学生党员双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党组织应根据学生党员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共同参与的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党员,可以通过组织谈话等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并要求限期整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宣传,教育和带动在校学生党员。其次,考核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不是目的。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党组织、实习单位及学生党员要重视和加强“双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顶岗结束后,企业要及时召开总结会或座谈会,对学生党员进行实习期考核鉴定。学校党组织应根据学生党员实习期跟踪追访情况、实习单位反馈情况以及学生平时表现对其做出实习期考察鉴定。

[1]裴智民.加强高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38-39.

[2]杨福寿,吉丽娟,李渊,等.医学实习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机制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5):26-27.

[3]徐长斌,薛莹.高职院校顶岗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5):20-22.

[4]瞿欢欢.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35(9):130-133.

[5]李建华.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校外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21):32-34.

[6]马小荣.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 2016,4(1):58-61.

[7]郭伟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1):87-89.

[8]王彬.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6):10-11.

[9]韦丽娜,杨南,莫丽娜,韦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教育与管理现状调研报告[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74-79.

[10]李海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4(8):45-47.

[11]蒋百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校企协同管理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14(3):28-29.

[12]王建军,魏海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职教通讯, 2014(26):60-61.

[13]冯利.高职院校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7):72-73.

责任编辑:卢宏业

StudyonImprovementStrategyofEducationManagementoftheStudentPartyMemb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thePerspective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

ZHANG Hai-juan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223005, China)

Mainly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Meantim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internship were also investigated. 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ring internship stage.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build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mechanism; focus on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four systems”; based on practice area, establish the workstation or temporary party branch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construct intera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cultivation and double assessment between school party organization and practice unit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udent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6.028

G641

A

1674-6341(2017)06-0080-04

2017-10-02

张海娟(1983—),女,江苏涟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顶岗学生党员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