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2017-03-10韩善仓

关键词:院校人才培训

韩善仓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韩善仓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当前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教师专业发展拥有了全新的内涵。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院校所获得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需要有效解决,以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内涵;现状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后可以了解到,已有不少的研究者专门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展开分析和探究。富兰和哈格里夫斯(Fullan Hargreaves)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其定义,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利用在职教育或培训作为重要手段,以此获取其开展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意识以及各类能力,以此谋求在专业道路上的发展和前进。不只是国外研究者,我国不少学者也在研究后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刘万海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的是教师基于自身的主观意愿,利用教育这一手段使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信念系统得到变化发展的整个动态过程;罗蓉等研究者则表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利用专业训练以及自主学习这两项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以持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使之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逐步演变成为学者或专家级别的教师。

基于上述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所进行的界定可以了解到,教师专业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笔者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基于外部条件的支撑,教师凭借着自身的主观意愿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情感、素养、知识、技能等的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2 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内涵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所谓环境,主要指的是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中的全部条件。环境往往是针对某个核心事物来说的,其为核心事物之外但同其有关的所有因素的综合。生物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生态因子不可或缺,本文所指的生态环境,主要指的是所有的生态因子结合到一起,以此对生物的个体、种群等产生作用和影响,学者又将之简称为“生境”。生态因子这一术语源自于生物学,从含义上来看,指的是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生物的生存、发展等诸多情况存在着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因素。这种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由此,本文所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的各种生态因子,由此组成多元环境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这三大类系统由外而内组成一个同心圆,圆中心即是教师专业发展。三层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复杂多样,既包括宏观系统中的国家政策法规,也包括中观系统中的学校制度、文化和氛围,还包括微观系统中的教师自身的驱动力、生理和心理因素。本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研究,主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最直接作用、最敏感因素的现状进行分析。

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3.1 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尽管从整体情况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进步,但由于起步晚,经验少,相关法律法规和可参考的政策也并不多。此外,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些偏见,没有给予应有关注。这些都导致高职教师处于一个不太理想的发展环境中。

3.1.1 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我国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即职业教育的地位要低于高等教育,不能上大学的,才会去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实际上职业教育的作用并不比高等教育小,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各类人才,其对国家所贡献的力量也并不弱于高等教育人才。西方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很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譬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就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社会各界都肯定职业教育的巨大作用。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德国贡献了大量人才,使德国在很多领域的竞争中都占有优势。德国社会公认,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而在我国,许多人都认为职业教育没有什么作用,不能培养什么优秀人才。在这种社会意识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仍不断扩大,是因为高职院校可以为毕业学生提供高等教育证书,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仍不为人们所认同。社会大环境如此,因此高职教师也非常重视学历,而不是重视技术性和实践应用性。

3.1.2 高职院校没有实现与企业的良好合作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直接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但是作为受益方的企业,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企业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只看到其当前所拥有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做多少贡献,而不是关注通过怎样的方式与职业院校合作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后备人才。由于缺少合作方,我国高职院校就没有合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可能与社会需求不贴合,所培养的人才也可能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在职业教育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成熟的做法,如美国所开设的社区学院,德国所实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日本所开设的职业训练等。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本国企业密切合作。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将职业教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另一部分则是在企业接受实践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各种技术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知识等,而在工厂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个人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学校中的角色是学生,在企业中的角色则是学徒。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各自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样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不断培养出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得到充足人才,有更多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3.1.3 高职院校没有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尽管新设立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多,但仍有许多院校并没有对自身承担的教育职责和人才培养职责有正确认识,总是定位于学历教育型院校,而不是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主旨。所开设的课程仍是以理论为主,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就是高级的职业教育,从名称上看,其有两个特点,即职业性和高等教育性,而前一个特点是最基本的特点。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与其他高等院校应当有明显区别。

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重点考虑的应当是学生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即结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应当具有更明显的实用性特点,结合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完善课程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优势。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弱于传统高校所培养的人才。

3.2 所获得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职业教育需求

当前阻碍高职院校实现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获得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现今我国高职院校所得到的经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所拨付的经费,另一部分则是学生所缴纳的学费。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政府拨付的教育经费很少,而职业院校所得到的办学经费更是寥寥无几。而从职业院校得到大量人才的企业,也并未认识到高职院校发展与自身的关系,并不情愿向高职院校投资。由于获取的资金较少,职业院校的生源也不像传统高校那么丰富,因此高职院校所拥有的资金很少,一般能够正常运转已经不易,很少能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这就导致高职院校设施陈旧,教学硬件水准低,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国现存的高职院校,其前身以中专院校居多,因此教育设施并不完善,可用于实验的设备少、计算机设备落后、书籍资料匮乏等问题普遍存在。从中专院校升级为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引入更多的教育人才,更需要增加各类教学设备,而由于所获取的资金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善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当前全国高校都提倡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而仅凭高职院校的现有能力很难达到这一目标。

3.3 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教育部已经就对高职教师如何进行再教育做了一些规定,但多年来我国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的培训很少,已经累积了大批的需要接受再教育的教师,而目前再培训力度仍不能满足教师需求。以及就是培训机构力量较弱,所安排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需求有一些脱离。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一般都是课堂授课或是讲座,培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不多,教师只是被动接受各种知识,培训缺乏灵活性。高职院校教师的再培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师的教学需求,要保证所培训的知识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并不只是满足于让教师多一个证书。正是由于培训方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因此高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也较低。要保证高职教师培训质量,就应当将满足教师教学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首要主旨,要尽量体现内容实际、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特点。

3.4 高职院校盲目扩大规模

3.4.1 教育资源不足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规模持续呈现扩增状态,但有许多高职院校扩招并没有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教学能力,看到有一些专业热门,就业前景好,学生青睐,就马上开设相应的专业,而没有顾及院校目前的实力达不到开设这些专业的水平的现实。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3.4.2 教师工作量过大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高职院校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源,学生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本身的师资力量却未同步提升,导致生师比过高、教师教学压力过大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充分的时间用于自身发展和提升,自然缺乏必要的精力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随着教学信息化发展,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日常备课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只能放弃自身的提高与发展,专注于教学工作,从而导致其综合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

由以上论述可知,目前很多因素共同影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制约了导致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的相对落后。基于以上现状和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这就要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为教师专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在目前网络的大环境下,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而这“五位一体”主要是指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开放式文化氛围、实施发展性评价、营造新型生态环境、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等“五位”和打造网络教育平台“一体”。这是主要基于学校这一中观系统而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对教师专业发展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黎加厚.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8-10.

[2]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3]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8-71.

[4]陈菊.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4):89-93.

[5]古立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11):43-47.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64.

[7]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

[8]安富海.“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贵州威宁县和河北涞源县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0).

责任编辑:富春凯

Analysis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HAN Shan-cang

(Jiangsu food and dru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Huai’an 223003, China)

With the expans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t make the teachers must have higher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skills, and new conno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as also being offered. Of cour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not enough,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funding from colleges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for education, this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become obstacl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of the barrier, they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qualit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notation;Present situation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6.022

G710

A

1674-6341(2017)06-0064-03

2017-09-1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项目“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实践探索”(2016-R-5123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2017SJB1664)。

韩善仓(1982—),男,江苏赣榆人,硕士,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