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的分析

2017-03-10张志田史小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工匠精神工匠

张志田,史小平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望城 410200)

情境教学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的分析

张志田1,史小平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望城 410200)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颇受高职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它对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反思自己培育工匠精神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把其给予工匠精神培育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

情境教学法;工匠精神;影响;提升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高职教学实践里有着广泛地运用。它不仅是任课教师学科知识传授的主要方法,也是任课老师用于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的核心媒介。特别是在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里,它更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分析情境教学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及其相关问题,既有利于任课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又有利于教师拓展课改的思维。所以说,情境教学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的分析实践,既具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及其应用的发展性回顾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颇受高职任课教师青睐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法,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拓展,随着任课教师对其拓展性应用,研究者对其内涵的界定更加慎重。有的研究者认为,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从教学需要出发,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是情境教学法。[1]

在这则颇具权威性的界定中,读者可以明确这样的事实:首先,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关键是情境的设计与运用策略。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参与教学实践的特定“情境”。因此,如何设计适于教学的情境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运用这些特定的教学情境就使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出现了拓展性的发展。其次,情境教学法的发展。根据情境设置的不同与情境运用策略的差异,情境教学法又衍生出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主线情境教学法。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某一具体人物、话题、故事或时政热点、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一条主线”,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2]既然有主线情境教学法,那么就一定存在非主线情境教学法。所谓的非主线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而设计的临时性的、分散性的教学情境。

虽然情境教学法有主线情境教学法与非主线情境教学法的分类,但这并非说明它们中的哪个更具特殊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凡是符合教学需求的情境教学法永远都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二)应用的发展性回顾

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简要的回顾:首先,从应用的层面上分析,情境教学法参与了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无论是作为高职学生基础而存在的中学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学,它们之中都可以寻觅到情境教学法的身影。无论是参与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是参与高职学生实习,情境教学法都有其重要的表现。例如,在黑龙江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课老师就曾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教学内容,结合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的教学实践;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任课教师就曾以情境教学方法为核心,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汽车营销的技巧。其次,从方法论的层面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研究的个案,情境教学法在其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任课教师完善与发展。无论是对情境教学法运用关键的思考,还是对情境教学法外延的拓展,都使其在充实教学方法体系的同时,拓展方法论的研究。

二、情境教学法对“工匠精神”培育影响的分析

情境教学法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根据影响的表现形式,可以把其简单地分为理论影响和实践影响;以其对培育效果的影响为标准,又可以简单地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为了更加突出情境教学法给予工匠精神培育的作用,在此选择后者作为分析的思路。因此,在后续的分析中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与提升策略。

(一)积极影响

情境教学法给予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在其积极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突出工匠精神的时代需求

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突出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而且这种工匠精神又是具有时代所需求的一种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中国传统的职业发展中有许多杰出的“工匠”,这些杰出的“工匠”通过自己的言行也表现出内涵丰富的“工匠精神”,但是,这种工匠精神却是一种时代需求的体现。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3]

在这段简短的引文里,读者就可以明确这样的时代需求:首先,高职教学培育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前提。因为,这些高职学生就是企业未来的后备力量;其次,工匠精神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基础。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而无论是增加品牌的数量,还是提升品牌的品质,都需要通过其从业者的创新来完成。因此,工匠精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之一。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把这样的时代背景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那无疑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培育工匠精神的紧迫感。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习主席在其主旨发言中,引用狄更斯的论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引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接着习主席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说:我想说的是,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比如,过去几年来,源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甚至不少年幼的孩子在路途中葬身大海,让我们痛心疾首。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再比如,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如果把习主席这段演讲与马云在中央电视台中访谈相结合,就可以作为一则教学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为其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对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而言,它可以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众多的机会。而这众多的就业机会就使高职学生表现其自身“工匠精神”成为了可能。从另一个层面分析,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受到部分人的反对,尤其是从美国新当选总统特郎普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理由中,更能使广大的高职学生发现因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职业竞争的压力。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好,还是学生在就业层面上的压力也罢,都是其“弊端”的具体的表现。但是,解决这一弊端的核心途径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因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其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前提,也是企业创新式发展的基础。因此,这样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的需求。

2.再现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

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再现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例如,有这样一则新闻案例可以作为教学情境出现于高职教学的课堂上:2015年4月,日本电视节目Fascinating Craftsman(迷人的工匠)中邀请到了一位名叫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他是专门修复破损书籍的一位工匠。为了修复残损的古书,他首先要用熨斗把褶皱的书面熨平整,然后再细心地恢复其残损的书面。在一系列的过程中,无论哪一个过程因为粗心出现失误都会使他的工作前功尽弃。因此,仔细分析其工作的过程就可以发现他身上的那种工匠精神:首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众所周知,既然是书籍,那么一本书就要由无数的页码构成,虽然不能说这些需要修复的书籍,每一页都存在着褶皱,但要熨平这众多的褶皱之页,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说,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会使其修复工作前功尽弃。

其次,因对工作的敬畏而再现的令人敬佩的品德。这位名叫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工作态度,那是因为他有一种对工作的敬畏,并且在这种敬畏的基础上,他又养成了自己令人敬佩的品德。正如中国古语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惜的是众人对其理解都不够深入。如果没有对工作的敬畏,不仅每一行都不会有状元,而且即使这三百六十行,也不一定会有一位状元出现。因此,每一名高职学生都要有一种对工作的敬畏感。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有且只有对工作的这种敬畏之心,久而久之,他们才有可能养成自己的令人敬佩的品德。即,敬畏之心是令人敬畏品德产生的基础。

再次,创造性的工作实质。当然结合其工作个案,还可以分析出其诸多的工匠精神。这也就是说,虽然工匠精神不止这些具体的内涵,但这些总结与分析的内容却是古今中外工匠在其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核心。

3.实现潜移默化的培育效果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有两种基本的途径,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明确其核心内涵,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去自主地践行工匠精神;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工匠精神的陶冶,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它可能会因为枯燥的理论讲解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它可以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过程完成工匠精神的培育。例如,当学生沉浸在对“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样的教学情境进行理性思考的时候,他们感悟到的工匠精神及其内涵远比理论讲解要大得多。

(二)消极影响

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它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简单的教学情境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众所周知,工匠精神是一种综合内涵的精神集成。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并不足以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整体性的把握。特别是,情境教学法还要顾及到特定的教学内容,因此,为教学而设计的教学情境不可能再现工匠精神全部的内核。

其次,分散性的教学情境设计不能使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工匠精神。众所周知,在高职的课堂教学实践里,每一学科的每一节课都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都会面临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这些教学情境呈现出分散性特点。而这分散的教学情境是不可能使学生自主完成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整体性概括的。

再次,教学情境设计的失误会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的欠缺。虽然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但这些教学情境却不能都满足工匠精神的培育。甚至会出现为了完成知识教学而忽视对工匠精神的讲解。或者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而使其教学情境的设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因此,这些失误的情境设计都会造成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理解的障碍。

(三)提升策略

既然情境教学法对培育工匠精神会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勇敢面对这种事实,任课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提升情境教学法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这些策略包括:

首先,运用主线情境教学法的原理,结合工匠精神培育的需求设计系统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针对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分别设计培育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设计培育敬业精神的教学情境。

其次,选择一些时事热点作为主线,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提升情境教学吸引力的基础上,提升对学生参与情境分析的热情。例如,结合德国企业百年不败的原因分析,以对其工匠精神的探讨,设计系统性的培育情境。

再次,情境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一样也具有自己的局限性。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结合其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互补的视角下完善情境教学法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不足。例如,情境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通过精心选择的时事案例,在提升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同时,弥补其对工匠精神培育的不足。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虽然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但只要任课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些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那么就一定能把其培育工匠精神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

[1]喻问琼.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06.

[2]朱宇云.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 (09):29.

[3]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于洪波,马立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11.

Analysis of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Influ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rtisan Spirits Cultivation

ZHANG Zhi-tian,SHI Xiao-p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Wangcheng 410200,Hunan)

The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 quite popular with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teaching method.It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cultiva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rtisan spirits.Therefore,these need teacher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rtisan spirits and adopt targeted measures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ts artisan cultivation limit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artisan spirit;effect;promotion strategy

G424.1

A

1671-5004(2017)02-0083-04

2017-2-14

湖南省社科基金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中国制造’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JCD024)

张志田(197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职业教育;史小平(1974-),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工匠赞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