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图书馆哲学的再认识

2017-03-10许英钒

环球市场 2017年35期
关键词:巴特勒认识论图书馆学

许英钒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

1 图书馆哲学

1.1 哲学的概念

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学术界对哲学的认识是共同的。《辞海》: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从各门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知识。可见,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普遍的规律。

除了作为一个学科概念以外,常见的还有另外两种含义:①宗旨或信念。如通常所说的某某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意为其人生的目标,宗旨是什么;②某一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也常常以“哲学”称之。这可看作是一种借用,即对某一学科范围或研究对象的整体的、基本的看法。

1.2 图书馆哲学

1.2.1 图书馆事业的宗旨和目标

这个含义的图书馆哲学应该说是讨论颇多的。例如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H.Shera)在《图书情报服务百科全书》中的长篇词条图书馆哲学(Philoslphy oflibrarianship),中国大陆的译本就直接译为“图书馆事业的宗旨”。谢拉本人也认为“图书馆哲学这一术语从未被定义或从文化与社会联系中考察过,它实际上是一种信条而非一种哲学”,就此种含义来讲,自图书馆出现就有了“图书馆哲学”,它往往是人们所接受的隐含的关于图书馆的信念或基本信仰。当我们说图书馆哲学就是服务,或服务是图书馆事业的神圣职责,我们是在此一层含义上来使用“图书馆哲学”。

1.2.2 图书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

图书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不是直接涉及具体工作及程序、步骤,而是具体实践工作以外的理论问题。此一层次的“图书馆哲学”问题受到关注是从巴特勒(P.Butler)和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开始的。巴特勒在《图书馆的参考职能》中指出,图书馆员一般不关心其职业的哲学准则,“一些图书馆员不喜欢也不信赖理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与需要理论观点比较起来,这世界更需要完善的图书馆服务”。巴特勒希望追求“纯粹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并且确实为此作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

1.2.3 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公认是朝向信息社会或知识价值社会,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当然应当反映这一变化。我们必须有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哲学和知识哲学。图书馆学作为以信息交流和知识组织为对象的学科,既有条件,也有责任为发展起这样一种新哲学作出自己的贡献。直到目前为止,图书馆学在学科之林中扮演的角色基本上是理论和方法的输入者,图书馆哲学作为信息时代的知识、信息哲学将可能成为理论和方法的输出者,其意义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2 图书馆哲学的认识论问题

就图书馆哲学的认识论而言,我们需要一种理论,能够阐明图书馆这种社会机构对于社会认识和个人认识的意义,以及由于个人知识的汇集如何导致社会知识的增长。在这方面,巴特勒和谢拉都曾有过深入的思考。巴特勒认为,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图书馆是把社会记忆移入活着的个人的意识的一种社会机构,这样社会就是有记忆能力的。知识的历史规定图书馆的历史,而知识的历史应成为通过图书馆学说明的最重要领域。

谢拉在他的多部理论著作中一直倡导社会认识论(social epistemology),认为这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该学科要研究整个社会中起作用的所有交流形式的形成、流通、协调和消耗。图书馆正是交流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社会认识论应成为图书馆学的基础。在《图书馆学引论》中,谢拉指出“通过社会认识论这一术语,我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或科学,它不是在大众传播学的原有范围内作文章,而是关于知识本身的一个知识总体。知识是如何发展和扩大的,这是人们,特别是哲学一直研究的一个主题。而怎样把知识安排得协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加以利用,这还是一个几乎未被认识的研究领域。无论认识论或心理学家,都没有能够就复杂社会中的智力差别和知识整体作出系统、全面、完整的研究,社会学和文化学家忽视了使社会结构成形的知识方面。”

笔者以为,这一新的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应为:①社会知识的性质、起源、功能;②社会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发展阶段;③社会知识的类型、结构;④社会知识的表达方式;⑤社会知识的技术手段(包括创造、存贮、传播、检索等各环节的技术手段;⑥社会知识的形式和内容整序;⑦社会知识的评价标准;⑧社会因素对社会知识的影响和社会知识对社会的影响;⑨个人知识的社会化过程;⑩社会知识的个体化过程;圈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交互循环过程。

3 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对现有的图书馆学颇有微词,认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图书馆学,或者说图书馆学是一门有待整合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都还在探索之中,甚至连“图书馆学”这个名称都还有待商榷。之所以产生这类纷争,正是因为图书馆学的哲学基础还不清晰,还不稳固。面对这类问题的纷争,哲学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对图书馆哲学的充分讨论,必将为图书馆学找到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从而促使科学的图书馆学更完善地建立起来。

[1]沈宝环,在“图书馆哲学”的竹篱外排徊,图书馆论坛,2014(1).

[2]转引自宓浩主编,图书馆学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巴特勒认识论图书馆学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律法之前”与“刑具之后”:巴特勒律法述行思想的文学阐释
事不关己
特别的外宿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