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及其语用价值

2017-03-10金高辉

关键词:单句韩非子接受者

杨 帅,金高辉

(1.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湖北 黄石 435002 )

《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及其语用价值

杨 帅1,金高辉2

(1.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湖北 黄石 435002 )

如果说《论语》中排比侧重于“辨”,传道解惑授业也,《孟子》中排比侧重于“辩”,力压群雄,宣扬儒家,那么《韩非子》中排比则是两者的组合,即“辨”与“辩”相互组合,宣扬“法”“术”“势”思想。从材料上看,《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句,除形式多樣性,论辩性强外,还富有解惑特点,即“辨”的特点,此也说明了单句排比中多动词性谓语句和判断句的原因,盖易于彰显论辩中概念及叙事说理。

《韩非子》;单句排比;修辞

依据《韩非子》的语料特点,其单句排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句排比,一类为句内排比。单句排比依据其谓语词性特点亦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排比、名词性谓语句排比、形容词性谓语句排比、“以……为”作谓语句排比、判断句排比。句内排比则依其句法成分位置可分为:主语排比、宾语排比、定语排比以及补语排比。本文试图通过对《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划分和特点进行描述,以期总结出中其单句排比特点及语用价值。分析如下:

一、单句排比

(一)动词性谓语句排比

(1)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一人为……”反复出现构成排比,结构整齐,同时与“臣居齐,荐三人”构成“总—分”式的话语衔接手法,通过归纳演绎的手段,结合排比的形式,展现了韩非子叙事的语用逻辑性,条理清晰。“及臣得罪”后表现出结果也以排比形式描述,即“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与前文三者描述构成对比,突出“虎不善树人”的观点。整体上,韩非子综合运用衔接、对比和排比等手法,语言简洁有力,节奏富有韵律性,为其谏说提供了强有力说明。

(2)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八经第四十八)

排比句式整齐,为君主提供三类治国的经验之道,即“智慧低下的君主知识用尽自己的能力,中等智慧的君主会尽量发挥别人的力量,上等只会的君主则能充分发挥别人的智慧。”同时三者在接受者即君主心理上做对比,为后文韩非子提出君主如何“尽人之智”面下伏笔。

(3)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一曰……二曰……三曰……七曰”即七个动词谓语句排比并列开来,简洁明了,描述君主控制臣下的七种权术,与前文“七术”后文“此七者”前后照应,形成“总—分—总”的话语式衔接,若换用其他手法描述,相较于排比,其效果可能欠佳。

《韩非子》中动词性谓语排比句数量最为丰富。动词性谓语句即其谓语皆由动词充当。例中可见,动词性谓语句在叙述事实,描述场景,传递概念中较有优势,易于直接表达,简洁明了;通过排比的手段,多层次多角度,或递进或并列等呈现事实或观点,加强语势的同时增强说服力,强化观点,利于接受者接受或认知。

(二)形容词性谓语句排比

(4)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平”“谨”“美”“高”四个形容词排比构成,描述了宋人酤酒者的特点,四个排比句,简单明了地描述了“不售”的原因。可见,韩子在叙述事情,逻辑缜密,语言精巧,排比使用亦恰到好处。

(5)此十二人者,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或饥饿于山谷,或沉溺于水泉。(说疑第四十四)

其排比句式为“或X于X”,“或”此代指十二人;“于”作介词,表“在X中”即“有的人隐匿生活而死在崖洞里,有的人形容枯槁而死在草丛树林里,有的人在山谷中忍受饥饿,有的人葬身在水中。”韩非子运用排比手法,展现这十二人的情况,与前文“若夫许由、续牙……叔齐,此十二人者…..则不乐食谷之利。”构成前后像映衬,前后对比,同时也彰显了韩非子的说理明辨的修辞艺术。

由于形容词本身就具有修饰作用,故活用为动词在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可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形容词性谓语句通过排比,除增强谏说力外,同时也彰显了韩非在说理明辩方面的语言艺术。

(三)“以……为”作谓语句排比

在《韩非中》也存在以介词或介词短语为标记的排比句,如“以……为”句式。此类排比句易于识别,富有节律性,朗朗上口,亦便于深入说理。

(6)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三句以 “以…为…”为核心句式,反复出现构成排比,即“把尘土作为饭,把泥巴当作汤汁,把木块当作肉”三个排比句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小孩子在一起游戏的道具,同时也蕴含了比喻色彩,为下文说明这些仁义不能用来治国强国作铺垫。

(四)名词性谓语句排比

(7)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喻老第二十一)

数词“十”“九”“五”“六”在句中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结构,即“他所废除的事情有十件,他所举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位大臣,提拔了六位隐居的读书人”运用排比句罗列描述了楚庄王的半年内治理国家的事情,内容集中,富有条理性,一目了然。试想若采取其他手法表达,其修辞和语用效果会显得牵强。

名词谓语句也可简称“名谓句”,即谓语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的句子。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名谓句构成的排比,即名词性谓语句排比。此类在《韩非子》中也存有,但数量稀少,盖名词作谓语,其后不能带宾语,因此在叙述事理或点明观点中不宜使用;其次相较于动词、形容词,名词作谓语的表达效果较欠佳。

(五)判断句排比

判断句即逻辑上构成A、B两者所表示人、事、物的关系。《韩非子》中判断句排比是较普遍存在。依据语料特点,可将《韩非子》中判断句排比分为三类,即“‘……者……也’结构类排比” “语气助词‘也’类排比”、“无语气助词类排比”。

①“……者……也”结构类排比

(8)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所谓“处其厚而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而不径绝也。所谓“去彼取此”者,去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也。(解老第二十)

四句皆以“……者……也” 为判断特征,即“所谓‘大丈夫’是说他的智慧很高。所谓‘处其厚而不处其薄’是说表现出`真实的情感而去掉外表的礼貌。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是指不按事理行动而胡乱行事。所谓‘去彼取此’是指去掉外表的礼貌和不按事理行事的行为而遵循事理、喜好真实的情感。”排比并列的主语即“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去彼取此”,其排比的主语本身就是解释,然而借用判断句式对其大丈夫的解释部分进行二次说明,反面也论证了判断句具有解释说明事物涵义和申辩事物的是非功效。运用判断句排比说理,调理更加清晰,提高了修辞的表达效果,侧面也反映了韩非子训诂学和阐释学的思想,对后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②语气助词‘也’类排比

(9)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 恃交援者,可亡也。……听以爵不以众言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亲臣进而故人退,不 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父兄大臣禄 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公胥公孙与民同门,暴慠其邻者,可亡也。(亡征第十五)

共四十七个判断句构成排比,属于《韩非子》中最长的排比句。四十七句从不同方面列举了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征兆,内容集中,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接受者思想上重视。然此排比群在文首,侧面也展现出排比句数量的过度也会带来弊端,可能会引起接受者情绪上厌烦,不利于接受者全盘接受所有的内容,甚至有时达到适得其反的谏说目的。

(10)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

即“当今世上最显赫的学派是儒家和墨家。儒家学说达到最高成就人是孔丘。墨家学说达到最高成就的人是墨翟。”三个判断句排比描写较全面,每句都以语气助词“也”结尾,富有韵律,且有层次性,易于接受者惯性认知。

③无明显标记判断句排比

在《韩非子》中也存在一些无明显标记的判断句式,这种判断句式没有语气词“者”或“也”的标明,但可以从逻辑上作为判定,说明甲乙两事物之间的关系。

(11)父兄贤良播出曰游祸,其患邻敌多资。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徼幸妄举之人起。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脱易不自神曰弹威,其患贼夫冘毒之乱起。此五患者,人主之不知,则有劫杀之事。(八经第四十八)

五个判断句并列排比描述五种祸患,突出了八经之起乱的论点,若君主不了解,则会遭到劫杀事变,即“君主的父兄和有才能的人逃亡到其他诸侯国去叫做‘游祸’,它的害处是邻近的帝国得到许多资助。君主与受过刑罚的人亲昵叫做‘狎贼’,它的祸患是这种人的忿恨和凝结在心头的耻辱会产生。君主隐藏自己的愤怒而不发作,掌握了臣下的罪行而不揭露叫做‘增乱’,它的危险是怀着侥幸心理而轻举妄动的人就会发动叛乱。君主同时重用两个大臣,二者权势相当叫做‘卷祸’,它的祸害是私家势力强大,劫杀君主的灾难会出现。君主马虎随便而不使自己神秘莫测叫做‘弹威’,它的危害是妻子贼杀丈夫、后妃毒死君主的灾难发生。”从语义上看,多方面多角度描述了五种祸乱,照应主题,与下文构成了分总式的话语衔接,更加强调主题,便于接受者认知和接受。

二、句内排比

据统计此类排比约有85例,据其特点可分四类:第一类,主语排比;第二类,宾语排比;第三类,定语排比;第四类,补语排比。具体特点如下:

(一)主语排比

根据其特征,主语排比包含以下两类,第一类主语排比是词类构成,即在句法成分中主语A是某类词,其可包含了A1A2A3…An,A1A2A3…An的之间构成词类间排比关系。第二类主语排比是短语类构成,即在句法成分中主语A是某类短语,其可包含了A1A2A3…An,A1A2A3…An的之间构成短语间排比关系。

第一类:由词构成主语排比

据其语料特点,将词类构成主语排比划分为:名词类、形容词类。

名词类:即构成句内主语排比成分统一是名词类。在《韩非子》中该类现象占大多数,盖由名词其本身具有明确的所指和能指的句法功能所决定的。

(12)田常、阚止、戴、皇喜敌而宋君、简公杀。(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

形容词类:即构成句内主语排比成分统一是形容词类。

(13)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制分第五十五)

第二类:短语构成主语排比:即构成句内主语排比成分统一是短语类。

(14)少欲、宽惠、行德,谓之仁。(诡使)

以上通过语料检索,词类构成主语排比可分为名词类和形容词两类排比,而短语类排比则也多为动宾短语,盖便于直接表达,避免歧义。列举词类或短语构成主语排比,其作用先体现在结构形式上,结构整齐,易引起接受者注意及了解话题;主语的排比使主题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必分成多个句子对其进行描述,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其次所指对象是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所构成的语义系统具有共性特征,通过形式的排比,语义的共性,不仅便于接受者深入了解主题或话题,而且对于接受者的认知也具有强化作用。

(二)宾语排比

表宾语排比,亦可分两类,盖因主语和宾语的句法成分上具有一定相似处,故宾语排比分类同主语排比类似。即第一类,词类构成;第二类,短语类构成。

第一类:由词排比

根据《韩非子》语料分析,可将词类构成主语排比主要是名词类。

名词类:即构成句内宾语排比成分统一是名词类。

(15)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初见秦第一)

第二类:短语类:即构成句内宾语排比成分统一是短语类。

(16)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喻老)

(17)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解老)

《韩非子》中句内宾语排比的词类排比主要以名词类排比为主,短语类排比主要是动宾短语排比;对比两者可见:第一,通过对宾语即述题的排比,不仅使述题的内容阐释的更加浅显易懂,便于接受者认知理解,而且也是从形式上吸引接受者的注意;第二,短语类作宾语排比比词类作宾语排比语义系统信息量更大些,语言更是经济性的体现。若采用其他描写手法,其效果不见得有短语类排比效果更好。

三、定语排比

据《韩非子》语料分析,由于定语主要是修饰说明主语和宾语的,故亦可分两大类,即:修饰主语的定语排比、修饰宾语的定语排比。

第一类:修饰主语的定语排比

(18)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之死则势不重。(备内第十七)

第二类:修饰宾语的定语的排比

(19)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五蟲第四十九)

定语成分的排比使其对主语或者宾语的修饰更加形象具体,通过定语的排比使所形成的语义系统更加精确,具有积极修辞效果。

四、补语排比

补语主要是对句子宾语进行补充说明,据语料分析可将补语排比也分为两类:词类排比和短语类排比。

第一类词类排比

(20)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贤。(八经第四十八)

第二类短语类排比

(21)文公伐宋,乃先宣言曰:“吾闻宋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例(21)中“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三个补语排比,对宋君的昏庸无道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排比的运用有利于写说者语言简洁完整地阐明观点,强化语意,从而有利于接受者多角度认知宋君的昏庸无道,观念上意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可见对补语进行排比描述,能使句义表达更加完善,语义进一步深化,利于提高写说着的表达效果,同时排比手法的使用具有情感意识上的强化,便于认知者接受。

综上,《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形式具有多样性,可分两大类,即单句排比和单句内排比。其特点有三:第一,单句排比中其动词性谓语句排比和判断句排比较多,而名词性谓语句排比稀少。盖因动词性谓语句在叙述事实,描述场景,传递概念中具有直接表达的优势,便于增强说服力;通过排比的手段,多层次多角度,或递进或并列等呈现事实或观点,增强语势,强化观点。而判断句本身具有判断属性,在表达观点上更为清晰,且富有逻辑性;其次,《韩非子》其文体为谏说类,接受者多为君王,因此在概念描述及叙事说理讲究直接性,而此类句型便于表达,加之排比手法,便于达到深化主题,叙说事理目的,易于使接受者情感认知上产生强烈认同感。针对名词性谓语句排比数量稀少,盖名词作谓语,其后不能带宾语,故在叙述事理或点明观点中不宜使用;其次相较于动词、形容词,名词作谓语的表达效果较欠佳。第二,《韩非子》句内成分排比其主语、宾语、宾补上可分为词类排比和短语类排比,定语排比则分为修饰主语的定语成分和修饰宾语的定语成分;短语类排比要比词类排比描述语义系统相对复杂,然在词类或短语类所构成排比则须是相同词类或结构短语的排比,结构形式一定程度上具有统一性,即形式上具有迁移性;在语义上,排比项间多层面多角度类聚成语义系统,使语义平行或交叉描写,易于达到深化主题,烘托情感的目的,使语义更加清晰;第三,《韩非子》其着眼点在“辨”与“辩”相结合,即在明辨“法”“术”“势”思想的同时辩明是非,阐述依法治国思想。其中排比的作用,一方面表述其法术势思想,另一方面为其下文辩说例证埋下伏笔,其下文列举实例为其上文排比说理相互对照,从而提升其整体的说服力。

[1]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高华平 王齐洲 张三夕.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郑远汉.现代汉语修辞知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79,(8).

[4]张春泉.《孟子》中排比问的修辞效用[J].修辞学习,2007,(5).

[5]杨帅《韩非子》中复句排比及其语用功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5,(6).

(责任编辑:胡光波)

Study on the sentence parallelism and its pragmatic value of HanFeizi

YANG Shuai,JIN Gao-hu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If the sentence parallelism of LunYu mostly focus on the speculation, the sentence parallelism of MengZi Lay special emphasis in place extra emphasis on argue something out with others, the sentence parallelism of HanFeizi is combine the feature of LunYu and MengZi to show the ideas, such as “laws”“means”“power and influence”.The sentence parallelism of HanFeizi is not only various in form but also strong argument and such benefits of the features of disabusing. This characteristics also can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so many verb predicate sentence parallelism and outlining parallelism.

HanFeizi; sentence parallelism; rhetoric

2016—09—11

杨帅,河南南阳人,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金高辉,湖北咸宁人,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H030

A

1009- 4733(2017)01- 0054- 05

10.3969/j.issn.1009-4733.2017.01.012

猜你喜欢

单句韩非子接受者
专题训练:完形填空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Flu Study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