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制造业的机会
2017-03-10周鸿祎
今天,当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互联网已经被一些巨头瓜分得差不多的时候,互联网的下半场,制造业跟互联网结合的机会到底在哪里?答案就是物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未来五年,互联网的风口和趋势在哪里?这个风口和趋势跟传统实业和制造业到底有什么关系?
前段时间,有企业家说,我们从IT时代进入了DT时代,大数据成为互联网的风口。不久前,又有企业家说,移动互联网已经结束,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一夜之间人工智能又成了风口。所以有些传统企业家就迷惑了:他们到底谁说得对?
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楼阁
应该说,大家说得都对,但都不够全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大家预测互联网方向时只看到自己擅长的一面。
尽管人工智能很热,但在根本的算法上,今天的人工智能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所谓的突破实际上是有了大数据。换句话说,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楼阁,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
谈到大数据,问题又来了,很多企业被O2O、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热词“忽悠”得很激动,纷纷冲进了互联网,转型变成了转行。甚至有些传统企业试图学习阿里、腾讯做互联网,最后发现“基因”不对。
制造业跟互联网结合的机会在于物联网
大数据从何而来?今天传统企业家不可能再做一个淘宝、支付宝,也没有基因和机缘再造一个微信。实际上,腾讯和阿里之所以今天能够很有底气谈论大数据,是因为他们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微信、电商连接了用户,为亿万用户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从而拿到了数据,这是大数据的基础。
今天很多人谈论大数据概念的时候,我的观点是,从大数据再往前迈一步:想想如何获得所在行业或者产业的大数据。有了获得大数据的能力,才拥有大数据;拥有了大数据,才有可能通过基于这些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从而把人工智能跟所在的产业连接在一起。
传统制造业如何获得大数据?未来五年有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是loT,即物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当一个网络把5亿台电脑连接起来,改变了我们工作和获得信息的方式;当一个网络把15亿部手机连在一起,这个网络的效益和它的结点的数目就不是呈线性关系,而是呈指数型关系。网络越大,网络的结点越多,这个网络就越可能将整个世界连接。
今天,当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互联网已经被一些巨头瓜分得差不多的时候,互联网的下半场,制造业跟互联网结合的机会到底在哪里?答案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更易实现的小目标
相比“互联网+”,“物联网+”可能是更易实现的小目标。
未来5-10年,互联网不仅是把每个人、每台电脑、每部手机连一起,而是把我们能想到的物理设施都连在一起,并通过传感器把信息采集到云端。这个连接的结点数目不是15亿,而将是300亿、500亿,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时代。
怎么实现这一点?过去我们谈到loT,往往被引向个人消费领域,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但这两年,我们发现物联网最大的机会是制造业。很多工业企业可以把产品、设备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连在一起。
一个例子就是GE公司,原来的业务是为航空公司提供发动机,现在已经开始探索在发动机上实现物联网。GE公司通过智能傳感器,把发动机很多实时的数据通过卫星传回给GE的云端中心。当几百台、几千台甚至更多航空发动机同时运作的时候,GE就得到了所在行业的巨大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的比对、深度挖掘,GE可以对很多发动机的运营状况给出预警和维护。
另一个例子是国内一家对工厂传送装置进行检修的公司,过去的做法是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去推断、检修。现在他们用物联网思路做了一个智能的传感器,把很多工厂的传送带全部装上传感器,把实时压力、温度、噪音等参数全部传到云端,因此,他们知道每一台传送带的工作状态。在大数据基础上,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来对这些数据做比对,就可以给工厂提出预警,提供远程的检测服务。就这样,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利用很简单的智能传感器和云端大数据技术,一下子实现了脱胎换骨。
所以,“物联网+”是更为现实的小目标。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不一定需要一夜之间鸟枪换炮,学德国的工业4.0,把生产线变成机器人。包括3D打印,现在也并没有真正实现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生产。实际上,对很多企业来说非常现实的是,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先试试看,能不能把整个生产线,把生产出来的物件,通过物联网技术连到云端。如果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另做一个支付宝、微信,一样能够积攒所在行业和产业的大数据。有了物联网技术,才有大数据,才有未来的人工智能。
物联网未来的下一个风口是整个工业互联网或产业互联网,是另外一个真正巨大的蓝海市场,跟今天个人消费的互联网市场完全不同。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巨大机会。(本文摘自12月10日周鸿祎在2016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演讲,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确认。)